一种SBR池空气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378发布日期:2018-07-11 01:0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堰,尤其涉及一种SBR池空气堰,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的配套机械。



背景技术:

传统的SBR池的排水一般用滗水器进行,随着滗水器升降,SBR水池随之升降,从而减少了有效池容和设备利用率。且传统的滗水器间歇排水,因此难以提高其自动化程度。

中国专利号01253138.3,公开了一种排水空气堰,它由排水堰槽、空气罩、三角堰板组成,三角堰板螺纹连接在排水堰槽上,所述的排水堰槽和空气罩固定安装,排水堰槽上还装有一个自动控制箱。该技术方案与传统的SBR池排水装置相比较,它固定安装在高水位上,可使SBR池始终满池运行。并可实现连续排水,设备经久耐用、维修简便,还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箱实现了操作自动化。但该设备在排水过程中,排水量大时容易出现虹吸现象,虹吸是容易造成污泥带入出水中使的出水水质不合格,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空气堰容易出现出水虹吸现象,能够阻止出水虹吸污泥进入堰体的新型空气堰,同时增加安装调节座,便于设备的水平调节安装的一种SBR池空气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SBR池空气堰,包括堰体,所述的堰体上部的四周设有三角出水堰板,所述的三角出水堰板中设有内凹状的三角齿,所述的堰体的上方设有压力罩,所述的堰体的底部设有与堰体相连通的堰体排水口,所述的堰体排水口中设有扰流板。

设备安装时对土建要求较低,对好位置放置好后,可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堰体整体水平。安装好后,关闭排气阀,打开进气阀,堰体内压力升高,水即无法进入堰体,当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时,压力罩内的气压逐渐降低,压力逐渐降低。水从堰体两侧通过堰体与压力罩间的进水口进入,并从排水口排出。由于开始时瞬间流量大,堰体内空气量不足时出现排水口处出现虹吸现象,此时扰流板直接破坏出水虹吸,使出水平稳,保证出水水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罩的边缘呈翻边状且与堰体外壁相间隔定位,所述的压力罩的上部设有与堰体相连通的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的排气阀的直径大于进气阀的直径。保证出水量大时排气阀打开时连通大气空气量的补充,避免堰体内出现负压形成虹吸,同时进气阀可选择满足进气量即可,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扰流板的底部与堰体排水口的底部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扰流板的上部延伸出堰体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堰体的底部设有若干可调安装调节座,所述的安装调节座的高度小于堰体的高度。对土建的要求降低,安装时出现水平问题,可通过调节螺栓来调节堰体的整体水平,保证出水的均布。安装调节座分为两部分,上部分焊与堰体底部,下部分与上部分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孔采用腰子孔。

堰体设于水面之下,并高于所述的低水位池水面。水通过两个水池有高度差所形成的压力差,实现压力,将水放入低水位池。

扰流板保证了出现虹吸现象时扰流板能及时破坏虹吸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SBR池空气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使用性能,具备可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SBR池空气堰,包括堰体1,所述的堰体1上部的四周设有三角出水堰板2,所述的三角出水堰板2中设有内凹状的三角齿3,所述的堰体1的上方设有压力罩4,所述的堰体1的底部设有与堰体1相连通的堰体排水口5,所述的堰体排水口5中设有扰流板6。

所述的压力罩4的边缘呈翻边状且与堰体1外壁相间隔定位,所述的压力罩4的上部设有与堰体1相连通的进气阀7和排气阀8,所述的排气阀8的直径大于进气阀7的直径。

所述的扰流板6的底部与堰体排水口5的底部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扰流板6的上部延伸出堰体1底部。

所述的堰体1的底部设有若干可调安装调节座9,所述的安装调节座9的高度小于堰体1的高度。

该结构使用时,水从堰体两侧通过堰体与压力罩的间隙进入,并从排水口排出。堰体设于水面之下,并高于所述的低水位池水面。水通过两个水池有高度差所形成的压力差,实现压力,将水放入低水位池。当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时,堰体内压力升高,水无法进入堰体,当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时,堰体内压力下降,水进入堰体从排水口排出,同时排气阀开启状态保证大气联通,补充堰体能的压力,防止出现负压造成虹吸现象,如出现虹吸现象后出水口处的扰流板即使破坏虹吸现象,保证出水平稳,不影响出水水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