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MBBR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376发布日期:2018-07-11 01:0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嵌入式MBBR反应器。



背景技术:

好氧池是通过曝气等措施维持水中一定的溶解氧浓度,让活性污泥或膜上的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处理的构筑物。

MBBR生物移动床工艺也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好氧池常用工艺的一种。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其核心部分就是以比重接近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性载体,利用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悬浮填料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悬浮填料分布在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国内生活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好氧池一般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接触氧化法,其构造和工艺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内部悬挂的是固定式填料,池体易出现死角,池内局部曝气不均衡,池体容积利用率不高,且填料易堵塞,维护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此外固定在池体底部的曝气装置难以维护,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MBBR反应器,使用MBBR悬浮填料,避免了生物堵塞,提高了池体容积的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采用嵌入式一体化的结构,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与管理。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嵌入式MBBR反应器,包括壳体、穿线孔、进水管、曝气主管、第一曝气支管和第二曝气支管,所述的壳体上下端的四周设有穿线孔,壳体的外侧连接着进水管,壳体内底部安装有曝气主管,所述的曝气主管上均匀分布着第一曝气支管,曝气主管与第二曝气支管的一端以法兰盘连接,所述的第二曝气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着风机,壳体剩余内部空间用于投放MBBR悬浮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为长方体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为碳钢材质。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MBBR悬浮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活性载体,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避免了生物堵塞,提高了池体容积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

(2)本实用新型采用嵌入式一体化的结构,曝气装置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外部与曝气支管用法兰连接,壳体完全封闭,四周安有穿线孔,运行出现问题时可将整体吊出,进行维护和管理,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且壳体外形可改造成各种形状,灵活性高,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穿线孔;3、进水管;4、曝气主管;5、第一曝气支管;6、第二曝气支管;7、MBBR悬浮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嵌入式MBBR反应器,包括壳体1、穿线孔2、进水管3、曝气主管4、第一曝气支管5和第二曝气支管6,上述壳体1完全封闭,为碳钢材质,多层防腐,外立面为金属油漆涂层,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壳体1上下端的四周设有穿线孔2,运行出现问题时可将整体吊出,进行维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使得后期的维修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壳体1的外侧连接着进水管3,进水管3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壳体1内底部安装有曝气主管4,上述曝气主管4上均匀分布着第一曝气支管5,曝气主管4上安装的第一曝气支管5的数量可根据处理污水量的大小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此外,曝气主管4与第二曝气支管6的一端以法兰盘连接,便于组装、拆卸和维护,上述第二曝气支管6的另一端连接着风机;壳体1剩余内部空间用于投放MBBR悬浮填料7,MBBR悬浮填料7密度接近于水,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避免了生物堵塞,提高了池体容积的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且填料一次投加即可,后续运行中只需加强填料上生物膜的管理,运营维护简单,成本低。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