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1578阅读:1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溢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结构。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沉淀池的作用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成分较多,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水率较高。目前,常用的水处理用沉淀池是平流式沉淀池,它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若加设刮泥机或对比重较大沉渣采用机械排除,可提高沉淀池工作效率。现有的沉淀池存在的缺点是清水流出时布水不均匀,清水流出时会将沉淀池下方的泥掀起,造成水处理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溢流式沉淀池,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存在清水流出时布水不均匀,清水流出时会将沉淀池下方的泥掀起,造成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溢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2,沉淀池2是长方形结构,在沉淀池2的一个宽边上有进流口 I ;在与进流口 I相对的沉淀池
2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沉淀池2与清水池5宽度相同,在清水池5的下部有排水口
6;在沉淀池2和清水池5连接部位的上边沿有一个清水流出口 4,清水流出口 4与沉淀池2内侧宽度相同;在清水流出口 4下侧边沿位置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溢流堰3 ;所述溢流堰3是长条板形结构,溢流堰3的长度与清水流出口 4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式沉淀池,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溢流堰3的宽度L为100-1000毫米。优选的是所述溢流堰3的宽度L为400-600毫米。本实用新型采用溢流堰结构,它可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清水池。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清水流出时布水均匀,清水流出时不会将沉淀池下方的泥掀起,提高了水处理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进流口 I、沉淀池2、溢流堰3、清水流出口 4、清水池5、排水口 6、排渣口 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溢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2,沉淀池2是长方形结构,在沉淀池2的一个宽边上有进流口 I ;在与进流口 I相对的沉淀池2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沉淀池2与清水池5宽度相同,在清水池5的下部有排水口 6 ;在沉淀池2和清水池5连接部位的上边沿有一个清水流出口 4,清水流出口 4与沉淀池2内侧宽度相同;在清水流出口 4下侧边沿位置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溢流堰3 ;所述溢流堰3是长条板形结构,溢流堰3的长度与清水流出口 4的宽度相同。所述溢流堰3的宽度L为500毫米。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 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溢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2),沉淀池(2)是长方形结构,在沉淀池(2)的一个宽边上有进流口(I);其特征在于,在与进流口(I)相对的沉淀池(2)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沉淀池(2)与清水池(5)宽度相同,在清水池(5)的下部有排水口(6);在沉淀池(2)和清水池(5)连接部位的上边沿有一个清水流出口(4),清水流出口(4)与沉淀池(2)内侧宽度相同;在清水流出口(4)下侧边沿位置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溢流堰(3);所述溢流堰(3)是长条板形结构,溢流堰(3)的长度与清水流出口(4)的宽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I所述溢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3)的宽度(L)为100-1000 毫米。
3.如权利要求I所述溢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3)的宽度(L)为400-600 晕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流式沉淀池,涉及水处理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2),沉淀池是长方形结构,在沉淀池的一个宽边上有进流口(1);在与进流口相对的沉淀池的另外一侧设置有清水池(5),沉淀池与清水池宽度相同,在清水池的下部有排水口(6);在沉淀池和清水池连接部位的上边沿有一个清水流出口(4),清水流出口与沉淀池内侧宽度相同;在清水流出口下侧边沿位置有一个水平设置的溢流堰(3);所述溢流堰是长条板形结构,溢流堰的长度与清水流出口的宽度相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存在清水流出时布水不均匀,清水流出时会将沉淀池下方的泥掀起,造成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355879SQ20112040866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李宏, 王彭, 王祎 申请人:江苏大阳光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