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281发布日期:2018-08-29 01:3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660497.X的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包括污水处理装置主体、污水流入口、达标水排出口,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的左下端设置有所述污水流入口;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的右下角设置有所述达标水排出口;所述污水流入口的后侧安装有污水处理过滤栅栏;所述污水处理过滤栅栏的后面连接有污水处理换热渠;所述污水处理换热渠右侧连接有污水处理初步沉淀渠;所述污水处理初步沉淀渠右侧连接有污水处理水解氧化渠,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污水的处理效果还是不够显著,使其部分污水流出破坏生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污水的处理效果还是不够显著,使其部分污水流出破坏生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其结构包括进水口、初级沉淀池、二沉级淀池、多重净化装置、检查口、密封连接头、流通水管、三级沉淀池、出水口、消声器、初级消毒池、风机、二级消毒池、污泥池、外墙壁,保护壁、壳体,所述进水口的侧端嵌入安装于保护壁的表面上,所述进水口与初级沉淀池相连接,所述初级沉淀池嵌入安装于保护壁的内部,所述保护壁的内部设有二沉级淀池,所述检查口与壳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检查口位于多重净化装置的上端,所述密封连接头嵌入安装于壳体的侧边,所述流通水管的外表面与密封连接头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流通水管嵌入安装于壳体上,所述三级沉淀池位于保护壁的内部,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流通水管与二沉级淀池相连接,所述出水口的侧端嵌入安装于外墙壁的表面,所述消声器位于初级消毒池的上方,所述消声器的侧端嵌有流通水管,所述风机位于初级消毒池的上方,所述风机的侧边设有消声器,所述二级消毒池嵌入安装于外墙壁的内部,所述污泥池的侧壁与二级消毒池的侧边相连接,所述污泥池嵌入安装于外墙壁的内部,所述多重净化装置包括一级接触氧化室、活性炭层、二级接触氧化室、三级接触氧化室、污水通道、净化水出口,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室的侧壁与活性炭层的侧壁相贴合,所诉活性炭层与二级接触氧化室侧端相互平行,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室的侧壁与三级接触氧化室侧壁相连接,所述污水通道的外表面与活性炭层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污水通道嵌入安装于外墙壁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净化水出口,所述三级接触氧化室的外表面与壳体内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二沉级淀池通过流通水管与初级沉淀池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消毒池的侧边与初级消毒池侧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净化装置嵌入安装于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头的长为2cm、直径为8cm的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流通水管为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层由碳组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结构上设有多重净化装置,通过将污水排入一级接触氧化室进行第一重处理,然后再通过活性炭层的吸附颗粒,随后通过二级接触氧化室的第二重氧化净化,再通过污水通道流向三级接触氧化室进行氧化作用到达最终处理,从而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水口-1、初级沉淀池-2、二沉级淀池-3、多重净化装置-4、检查口-5、密封连接头-6、流通水管-7、三级沉淀池-8、出水口-9、消声器-10、初级消毒池-11、风机-12、二级消毒池-13、污泥池-14、外墙壁-15、保护壁—16、壳体—17、一级接触氧化室-401、活性炭层-402、二级接触氧化室-403、三级接触氧化室-404、污水通道-405、净化水出口-4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进水口1、初级沉淀池2、二沉级淀池3、多重净化装置4、检查口5、密封连接头6、流通水管7、三级沉淀池8、出水口9、消声器10、初级消毒池11、风机12、二级消毒池13、污泥池14、外墙壁15,保护壁16、壳体17,所述进水口1的侧端嵌入安装于保护壁16的表面上,所述进水口1与初级沉淀池2相连接,所述初级沉淀池2嵌入安装于保护壁16的内部,所述保护壁16的内部设有二沉级淀池3,所述检查口5与壳体1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检查口5位于多重净化装置4的上端,所述密封连接头6嵌入安装于壳体17的侧边,所述流通水管7的外表面与密封连接头6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流通水管7嵌入安装于壳体17上,所述三级沉淀池8位于保护壁16的内部,所述三级沉淀池8通过流通水管7与二沉级淀池3相连接,所述出水口9的侧端嵌入安装于外墙壁15的表面,所述消声器10位于初级消毒池11的上方,所述消声器10的侧端嵌有流通水管7,所述风机12位于初级消毒池11的上方,所述风机12的侧边设有消声器10,所述二级消毒池13嵌入安装于外墙壁15的内部,所述污泥池14的侧壁与二级消毒池13的侧边相连接,所述污泥池14嵌入安装于外墙壁15的内部,所述多重净化装置4包括一级接触氧化室401、活性炭层402、二级接触氧化室403、三级接触氧化室404、污水通道405、净化水出口406,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室401的侧壁与活性炭层402的侧壁相贴合,所诉活性炭层402与二级接触氧化室403侧端相互平行,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室403的侧壁与三级接触氧化室404侧壁相连接,所述污水通道405的外表面与活性炭层402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污水通道405嵌入安装于外墙壁15的内部,所述壳体17的内部设有净化水出口406,所述三级接触氧化室404的外表面与壳体17内表面相贴合,所述二沉级淀池3通过流通水管7与初级沉淀池2型连接,所述二级消毒池13的侧边与初级消毒池11侧壁相贴合,所述多重净化装置4嵌入安装于壳体17内,所述密封连接头6的长为2cm、直径为8cm的圆柱体,所述流通水管7为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耐腐蚀性,所述活性炭层402由碳组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本专利所说的流通水管7是供水的管道,现代装修水管都是采用埋墙式施工,水管的分类有三种,第一类是金属管,如内搪塑料的热镀铸铁管、铜管、不锈钢管等,第二类是塑复金属管,如塑复钢管,铝塑复合管等,第三类是塑料管,所述活性炭层402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碳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在污水处理进行使用时,污水会通过一级接触氧化室401进行第一重处理,然后再通过活性炭层402的吸附颗粒,随后通过二级接触氧化室403的第二重氧化净化,再通过污水通道405流向三级接触氧化室404进行氧化作用到达最终处理,再从净化水出口406排除。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在污水的处理效果还是不够显著,使其部分污水流出破坏生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多重净化装置,通过将污水排入一级接触氧化室进行第一重处理,然后再通过活性炭层的吸附颗粒,随后通过二级接触氧化室的第二重氧化净化,再通过污水通道流向三级接触氧化室进行氧化作用到达最终处理,从而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多重净化装置4包括一级接触氧化室401、活性炭层402、二级接触氧化室403、三级接触氧化室404、污水通道405、净化水出口406,所述一级接触氧化室401的侧壁与活性炭层402的侧壁相贴合,所诉活性炭层402与二级接触氧化室403侧端相互平行,所述二级接触氧化室403的侧壁与三级接触氧化室404侧壁相连接,所述污水通道405的外表面与活性炭层402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污水通道405嵌入安装于外墙壁15的内部,所述壳体17的内部设有净化水出口406,所述三级接触氧化室404的外表面与壳体17内表面相贴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