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7327发布日期:2018-06-23 00:46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有害藻类大量爆发波及的范围更广,出现的频率更高,持续的时间更长。常用的除藻方法大致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除藻虽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对小水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费用也比较昂贵,对于大规模蓝藻水华的爆发,实际应用性不强。生物除藻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控藻方法,成本低,环境友好,但是某些微生物菌剂专一性强;而水生植物的栽培需要依赖植物生长过程,技术周期长,而且对于已爆发水华的水体不适用,投放干燥植物体则影响水体美观,增加管理难度,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污染;投放水生动物除藻虽方法简便,但当水体中藻密度过高时,水体内溶解氧浓度低,鱼类无法生长,对于大量动物体的后期回收处理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化学法凭借操作简单、见效快、效率高的优势在水源水处理及水厂预处理中广泛应用,但同时也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经济与环境友好型的除藻的除藻方法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工程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本发明中的除藻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藻类在水体中的生长,并且见效时间快、持续时间长。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投加到天然富藻水体中,进行除藻。

优选的,所述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投加量为0.01~3.0mg/L。

优选的,所述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投加量为0.5~3.0mg/L。

优选的,所述天然富藻水体中包括绿藻、蓝藻、硅藻和隐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绿藻包括小球藻和/或四尾栅藻。

优选的,所述蓝藻包括微囊藻、色球藻和平裂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投加到天然富藻水体中,进行除藻。本发明在富藻水体中投加不同浓度的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后,均对水体中的藻类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投加的TBC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见效更快,持续的时间更长。与其他除藻方法或者传统的杀藻剂相比,操作简单,用量少,见效快,持续时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湖A藻相对抑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2为湖A蓝藻相对抑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3为湖A绿藻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4为湖A硅藻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5为湖A隐藻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6为TBC投加量为0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7为TBC投加量为0.01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8为TBC投加量为0.05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9为TBC投加量为0.1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10为TBC投加量为0.5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11为TBC投加量为1.0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12为TBC投加量为2.0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图13为TBC投加量为3.0mg/L时各藻种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投加到天然富藻水体中,进行除藻。

本发明中,所述天然富藻水体中优选包括绿藻、蓝藻、硅藻和隐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绿藻包括小球藻和/或四尾栅藻;所述蓝藻包括微囊藻、色球藻和平裂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藻以直链藻为主。

所述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简称TBC)化学式如式I所示:

所述TBC的投加量优选为0.01~3.0mg/L,即每升水体中投加TBC0.01~3.0mg,更优选为0.5~3.0mg/L,具体的,可以是0.01mg/L、0.05mg/L、0.1mg/L、0.5mg/L、1mg/L、2mg/L或3mg/L。

所述除藻的温度优选为20~30℃,更优选为25℃;所述除藻的时机优选为夏天。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天然富藻水体的除藻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但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取广州大学城内某两处自然水体(A湖、B湖)为试验对象,投加不同浓度的TBC(0、0.01、0.05、0.1、0.5、1、2、3mg/L),观察藻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优势藻种的变化、药物起作用的时间、药效等。由于湖B效果与湖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A湖藻总浓度79.77μg/L,绿藻20.05μg/L(以小球藻、四尾栅藻为主),蓝藻13.26μg/L(以微囊藻、色球藻、平裂藻为主),硅藻37.48μg/L(以直链藻为主),隐藻8.98μg/L,平均活性47.20%;B湖藻总浓度45.35ug/L,绿藻6.49μg/L(以小球藻为主),蓝藻13.19μg/L(以微囊藻为主),硅藻20.22μg/L(以直链藻为主),隐藻5.45μg/L,平均活性47.35%。

结果参见图1,图1为湖A投加不同浓度TBC后,水体中藻类的抑制作用。由图1可以看出,TBC浓度在0.5mg/L以上的高浓度时,对水体中的藻类具有更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见效更快,持续时间更长。TBC浓度在0.5mg/L-3.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但变化不大。投药24h后,TBC浓度为0.5mg/L、1.0mg/L、2.0mg/L、3.0mg/L所对应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9.22%、51.30%、54.29%、54.29%因此,在该实验体系中,TBC的最佳投加浓度为0.5mg/L。

结果参见图2~5,图2~5分别为投加不同浓度的TBC时,对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的抑制作用。由图2~5可以看出,投加相对高浓度TBC(0.5、1.0、2.0、3.0mg/L)时,对蓝藻、硅藻、隐藻抑制效果明显且稳定。图2中蓝藻的相对抑制率为负说明蓝藻在增长。而针对绿藻,当向水体中投加较高浓度的TBC时,有利于其生存。

结果参见图6~13,图6~13分别为TBC不同投加浓度时,对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的抑制作用。由图6~13可以看出,TBC投加浓度相对较低组(即图6~9),蓝藻生长受抑制作用不明显,甚至浓度有小幅上升,这就验证了在大多数自然水体中蓝藻是优势藻种的原因,其生长竞争能力比其他藻种强。当TBC投加的浓度相对较高时,绿藻成为了优势藻种,达到了我们用药的目的,通过益藻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