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4239发布日期:2018-09-15 00:4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根据环境保护部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污水排放的特点是量大,并随着城镇化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45亿吨,同比增长6%。参照2011-2015年的平均增速为6%,我们预计,2016-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仍将保持6%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展,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需求持续增长造成了水资源供给的严重供需矛盾。在这一大背景下,保护水资源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唯一途径,污水处理刻不容缓。

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都较为成熟,但是处理工艺较为复杂,设备数量多,前期投资费用高,后期运营费也用高。大多数设备都是安装在水里面,后期维护麻烦,设备出现故障时,须提出来或放水方能进行维修,整过维修周期长,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行,维修成本高;现有技术的厌氧单元、缺氧单元为了能达到处理的效果,池内装有搅拌机或推流器。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单元紧凑排列,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节约运行成本及方便后期运营维护的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择泥区,所述缺氧区一侧设有第一好氧区;在缺氧区下端设有厌氧区,厌氧区一侧设有第二好氧区,该第二好氧区位于第一好氧区下端;所述第一好氧区一侧设有沉淀区,在第二好氧区一侧且位于沉淀区下端设有择泥区,在沉淀区与泽泥区之间设有排泥管。

具体地,所述厌氧区、缺氧区设有用于防止积泥的折流板,该折流板设置多个,上下交错设置,使得进水通道变为“s”型。

具体地,所述沉淀区底端为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缺氧区与第一好氧区之间设有空气提升装置,在该空气提升装置下端设有空气曝光头,气提装置里的污水与气体混合,气体附着在污水上,被气体附着的污水随着气体上升,来实现污水提升到好氧池。

具体地,所述第一好氧区与第二好氧区设有多个反应器曝光头,反应器曝气头为活性污泥提供足够的氧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并且使活性污泥翻滚,不形成死区,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的接触,以达到处理的效果。

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污水从厌氧区进入,水力停留时间为2h;

步骤2,厌氧区出水经过缺氧区,厌氧区进水,溢过隔板自流到缺氧区,缺氧区下端设有气提装置,把污水提到好氧区,从而实现整个工艺的循环,水力停留时间为2h;

步骤3,缺氧区出水进入气体装置区,通过活动的曝气盘来把污水提升至好氧区,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8h;

步骤4,好氧区与沉淀区及厌氧区连通,部分处理达标的水通过沉淀区出水,沉淀区水力停留时间为2.2h;

步骤5,部分污水流至厌氧区进行内部循环,好氧区部分污水随着厌氧区自流到缺氧区,进入气提装置区,从而被提升到好氧区,实现内部循环。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集有缺氧、好氧、厌氧、沉淀区为一体,工艺简单,本工艺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构筑物内的mlss浓度高,进水污染物浓度能在短时内被高效的降解,占地面积小;且组成简单,曝气池与沉淀区连通,用气提法实现各单元的内部循环,无需设污泥回流设备,气提装置是活动的,可以上提,便于后期的维护管理;拟采用高效曝气装置,大大的提高了氧转移效率和充氧能力,保证好氧池中高浓度的mlss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每个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从而可节约大量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1-1剖视图;

图3是2-2剖视图;

图4是3-3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择泥区,所述缺氧区一侧设有第一好氧区;在缺氧区下端设有厌氧区,厌氧区一侧设有第二好氧区,该第二好氧区位于第一好氧区下端;所述第一好氧区一侧设有沉淀区,沉淀区底端为倾斜设置,在第二好氧区一侧且位于沉淀区下端设有择泥区,在沉淀区与泽泥区之间设有排泥管,厌氧区、缺氧区设有用于防止积泥的折流板,该折流板设置多个,上下交错设置,使得进水通道变为“s”型;所述缺氧区与第一好氧区之间设有空气提升装置,在该空气提升装置下端设有空气曝光头,气提装置里的污水与气体混合,气体附着在污水上,被气体附着的污水随着气体上升,来实现污水提升到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区与第二好氧区设有多个反应器曝光头,反应器曝气头为活性污泥提供足够的氧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并且使活性污泥翻滚,不形成死区,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的接触,以达到处理的效果。

一种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本工艺由厌氧区、缺氧区、气体装置区、好氧区及沉淀区组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污水从厌氧区进入,水力停留时间为2h;

步骤2,厌氧区出水经过缺氧区,厌氧区进水,溢过隔板自流到缺氧区,缺氧区下端设有气提装置,把污水提到好氧区,从而实现整个工艺的循环,水力停留时间为2h;

步骤3,缺氧区出水进入气体装置区,通过活动的曝气盘来把污水提升至好氧区,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8h;

步骤4,好氧区与沉淀区及厌氧区连通,部分处理达标的水通过沉淀区出水,沉淀区水力停留时间为2.2h;

步骤5,部分污水流至厌氧区进行内部循环,好氧区部分污水随着厌氧区自流到缺氧区,进入气提装置区,从而被提升到好氧区,实现内部循环。

因为本工艺自身就具有内循环,在脱氮方面无需另置内循环,又因进水从缺氧池进水,为消化反应提供足够的碳源,无需额外的补充碳源。污水处理单元紧凑排列,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节约运行成本及方便后期运营维护是本工艺的一大亮点。不管是前期的投入还是后期的运营维护的成本都降到了最低点,在污水处理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推广性意义。采用气体法,来实现内循环,池体内无需安装其他机械设备,节约运行成本及方便后期运营维护是本工艺的又一大亮点。

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厌氧单元、缺氧单元设有折流板防止积泥的现象发生,无需安装任何设备就能达到满足要求,没有设备的单元后期维护简单、成本低。高效倍增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厌氧单元、缺氧单元设有折流板防止积泥的现象发生,无需安装任何设备就能达到满足要求,没有设备的单元后期维护简单、成本低。

沉淀区下部分是内倾斜,这样独特的结构配置可以在保证沉淀区的污泥自动流到好氧区,又不会因为好氧区水流波动二影响沉淀效果,确保出水清亮。

本工艺的内循环在经过好氧单元、厌氧单元、缺氧单元的处理后能够实现脱氮和除磷反应。因为本工艺自身就具有内循环,在脱氮方面无需另置内循环,又因进水从缺氧池进水,为消化反应提供足够的碳源,无需额外的补充碳源。本工艺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耐冲击负荷,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是时间上的推流,有机污染物是沿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的;整个工艺的总停留时间只有传统工艺的2/3左右,大大的节约占地面积及投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