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2153发布日期:2018-10-19 21:3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分离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系统是船舶防污染的关键设备,在减轻船舶污染水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arpol73、78公约附则ⅰ第9条规定:对于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和油船机器处所的舱底(不包括货水泵舱的舱底)的排放(但不得混有货油的残油),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第16条规定:凡100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应装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滤油设备和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有混合物排放的装置。因此,在船舶进公司修理时,通常都会提出对油水分离系统进行检修以使其符合公约规定。

为了适应新法定的要求,油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目前,应用在船舶上的油水分离装置基本上是机械式分离装置,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多是通过重力分离或者重力-粗粒化-过滤组合式分离,这些分离方法虽然能分离出大部分的污油,但是最终分离排放水中的ppm值仍然较高,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还相差很多,而如果用斜板沉淀塔或预过滤器,则占地面积大,机器连接复杂,而且只能单独工作,如果和一般的油水分离系统串联,就必须另外增加管道阀门,不适合在船舶等空间较小的地方安装使用。传统的船用油水分离技术主要存在耗能大、对某些油性混合物处理效果欠佳、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制造和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节能环保的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

一种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控制柜、电机、油水混合物、水泵、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所述电机一端与控制柜相连,另一端与油水混合物入口相连,所述水泵其入口通过过滤器与油水混合物出口相连,出口通过电磁阀与微滤膜进料端相连,所述微滤膜渗透侧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一真空泵输入端和超滤膜进料端相连,出料端通过电磁阀与储油罐入口相连,所述超滤膜渗透侧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真空泵输入端和纳滤膜进料端相连,出料端通过电磁阀与储油罐入口相连,所述纳滤膜渗透侧通过电磁阀分别与第三真空泵输入端和油含量监测仪入口相连,出料端通过电磁阀与储油罐入口相连,所述油含量监测仪第一出口通过电磁阀与排水口相连,第二出口通过电磁阀与纳滤膜进料端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控制柜包括急停按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故障报警装置、流量控制器、油分浓度计、真空显示仪。

所述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进料端和出料端均在膜侧,渗透侧均在水侧。

所述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均选用卷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高装填面积膜结构,单支膜面积0.01㎡-50㎡。

所述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均选用无机陶瓷膜或pvdf膜等耐腐蚀、耐油性能好的膜材料。

所述微滤膜孔径0.1-1μm,可截留大颗粒的杂质、悬浮固体等,所述超滤膜孔径1nm-0.05μm,可截留分子量较大的乳化油,所述纳滤膜孔径小于1nm,截留分子量在80-1000da之间,可截留小分子量的柴油等燃料油。

所述水泵选用口径大、能减小油水乳化的往复泵或柱塞泵等泵型

所述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三真空泵均为干式涡旋真空泵、油泵或水环罗茨真空机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不同孔径的膜逐级分离,其分离效率高。

(2)本发明选用高装填面积膜结构,其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3)本发明采用纯物理方法分离,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柜示意图。

图3为膜法分离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控制柜1、电机2、油水混合物3、水泵4、微滤膜6、超滤膜7、纳滤膜8。

电机2一端与控制柜1相连,另一端与油水混合物3入口相连,水泵4其入口通过过滤器5与油水混合物3出口相连,出口通过电磁阀51与微滤膜6进料端相连,微滤膜6渗透侧通过电磁阀62分别与第一真空泵63输入端和超滤膜7进料端相连,出料端通过电磁阀61与储油罐9入口相连,超滤膜7渗透侧通过电磁阀72分别与第二真空泵73输入端和纳滤膜8进料端相连,出料端通过电磁阀71与储油罐9入口相连,纳滤膜8渗透侧通过电磁阀82分别与第三真空泵83输入端和油含量监测仪10入口相连,出料端通过电磁阀81与储油罐9入口相连,油含量监测仪10第一出口通过电磁阀102与排水口11相连,第二出口通过电磁阀101与纳滤膜8进料端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控制柜包括急停按钮011、启动按钮012、停止按钮013、故障报警装置014、流量控制器015、油分浓度计016、真空显示仪017。

参见图3,微滤膜6、超滤膜7、纳滤膜8进料端和出料端均在膜侧,渗透侧均在水侧。

微滤膜6、超滤膜7、纳滤膜8均选用卷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高装填面积膜结构,单支膜面积0.01㎡-50㎡。

微滤膜6、超滤膜7、纳滤膜8均选用无机陶瓷膜或pvdf膜等耐腐蚀、耐油性能好的膜材料。

微滤膜6孔径0.1-1μm,可截留大颗粒的杂质、悬浮固体等,超滤膜7孔径1nm-0.05μm,可截留分子量较大的乳化油,纳滤膜8孔径小于1nm,截留分子量在80-1000da之间,可截留小分子量的柴油等燃料油。

水泵4选用口径大、能减小油水乳化的往复泵或柱塞泵等泵型

第一真空泵63、第二真空泵73、第三真空泵83均为干式涡旋真空泵、油泵或水环罗茨真空机组。

本发明一种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实施原理如下:

本发明控制柜1为plc控制柜,按下控制柜1上的启动按钮011,系统启动,油分浓度计016上显示当前油水混合物3中的油含量,开启电磁阀51、61、62、71、72、81、82、关闭电磁阀101、102,观察油含量监测仪10中的数据,当显示油含量≥15ppm时,开启电磁阀101,把从纳滤膜8渗透侧出来的溶液返回到纳滤膜8的进料端,重新进行分离,当显示油含量<15ppm时,关闭电磁阀101,开启电磁阀102,把从纳滤膜8渗透侧出来的溶液排放到排水口11排出。

使用本发明后的除油参数数据与一般的同类设备数据对比表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全膜法船用油水分离系统,选用不同孔径的膜逐级分离,其分离效率高;选用高装填面积膜结构,其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此外,本发明采用纯物理方法分离,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