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5125发布日期:2018-11-09 18:4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主要有厌氧缺氧好氧法(anaerobic-anoxic-oxic,简称aao工艺)、厌氧好氧工艺法(anoxicoxic,简称ao工艺)、厌氧好氧工艺结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工艺)以及多级厌氧好氧工艺;现有技术中的每个工艺单元为独立的长方体或者是圆柱体设备,生活污水井过一定的预处理设备后进入生化系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出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外排;现有小型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可达到60吨/天)体积小,没有合适的搅拌设备,因此现有的厌氧、缺氧处理单元污泥容易沉积到池体或箱体底部形成厌氧污泥,厌氧污泥得不到及时清理,最终污泥死亡,工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需要频繁的调试,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外层罐体、内层罐体、污泥泵、曝气装置、混合液回流管和污泥回流管;内层罐体设置在外层罐体内,内层罐体外侧壁和外层罐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生活污水的第一腔室,内层罐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底部连通;污泥泵与第二腔室连通且将沉积在内层罐体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输送至第一腔室内曝气装置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并通过调节曝气量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形成厌氧环境和好氧环境;混合液回流管的一端和第二腔室的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腔室的顶部连通,用于将第二腔室顶部的混合液回流导入至第一腔室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污泥泵向第一腔室输入的污泥流量为进入到生化装置的原水流量的0~300%,即污泥回流比为0-300%之间;同时,混合液回流比为0~3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两者之和可称之为总回流比,污泥回流比与二沉池出来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反应池控制的混合液浓度有关,总回流比与反硝化率有关,确定了污泥回流比和反硝化率后,就能确定混合液回流比,其中回流比为回流流量和进水流量的比值。

具体的,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是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核心设备,每台设备最大处理能力为60t/d;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串、并联的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的数量,增大或缩小污水厂的处理规模;运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投入运行数量,有效降低了能耗;可以通过调整装置使设备串联,来应对进水水质长期恶化的情况,保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污泥泵将第二腔室内沉淀的一部分污泥抽送至第一腔室内,为第一腔室内的污水处理过程提供了所必须的微生物,其中污泥回流比为0-300%之间;通过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底部的连通,实现了位于底部的污泥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循环移动,克服了现有的厌氧、缺氧处理单元污泥容易沉积到池体或箱体底部形成厌氧污泥、厌氧污泥得不到及时清理,最终污泥死亡、工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设备需要频繁的调试且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置外层曝气装置实现了第一腔室成为厌氧池,通过设置内层曝气装置实现了第二腔室成为好氧池,从而实现了厌氧好氧工艺法(anoxicoxic,简称ao工艺)进行污水处理;本发明的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含外层罐体和内层罐体两个工艺单元,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工业化生产;与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相比,同等规模下投资可节省20%;实现了可以通过调整并联的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数量,增大或缩小污水厂的处理规模,运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投入运行数量,有效降低了能耗,可以通过调整装置使设备串联,来应对进水水质长期恶化的情况,保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实现了不用安装额外的搅拌装置即可以使污泥和污水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并保证优质的污水处理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改变布水方式以及箱体形状,解决了在缺少搅拌设备的情况下,厌氧池和缺氧池内污泥沉降的问题,并且箱体基本不存在水流的死角问题,箱体得到了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底部的外层曝气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腔室底部的内层曝气装置,外层曝气装置和内层曝气装置均通过管道和鼓风机连接。

具体的,内层曝气装置和外层曝气装置均指的是微孔曝气器或者另外的曝气器安装在曝气管上形成的曝气装置,其中,曝气管一般在布满内层罐的底部,形成类似于蜘蛛网的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分别实现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溶解氧浓度的调节。

进一步,外层曝气装置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一腔室内溶解氧浓度在第一阈值的第一调节阀,内层曝气装置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腔室内溶解氧浓度在第二阈值的第二调节阀。

具体的,外层曝气装置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一腔室内溶解氧浓度在0.4mg/l-0.6mg/l之间的第一调节阀,内层曝气装置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腔室内溶解氧浓度在2mg/l-4mg/l之间的第二调节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调节阀有效的实现了将第一腔室变为缺氧池,通过设置第二调节阀有效的实现了将第二腔室变为好氧池,现有技术中当处理量较小的时候,缺氧池较小,不适合放潜水搅拌机,方形池容易产生污泥沉降,形成厌氧污泥,在最终形成死泥,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的设置一方面调节了满足污水处理工艺需求的含氧量浓度,另一方面有效的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污泥提供了扰动量,避免了死泥现象发生,同时保证了好氧池和厌氧池内污泥浓度的均匀性,提高了反应效率。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将污水导入第一腔室内的进水管和用于将第二腔室处理后混合液分别输送至下一污水处理单元以及回流至第一腔室的出水管,进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上端且与之连通,出水管的入口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上端且与之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进水管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上端,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快速注入,并有助于第一腔室内污泥的混合;通过将出水管设置在第二腔室的敞口端,有助于提高上清液的有效排出。

进一步,污泥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和进水管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污泥回流管,加快了污泥回流的效率。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第二腔室的敞口端内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堰,溢流堰上端敞口且与第二腔室连通,出水管和溢流堰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溢流堰且将出水管和溢流堰了连通,实现了处理净化后的污水从上层排出,排出的污水含有污泥的浓度较低。

进一步,还包括环绕设置在内层罐体外周侧的外层布水管,外层布水管位于第一腔室的上端,外层布水管正对第一腔室方向上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外层布水管和进水管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外层布水管且将外层布水管和进水管连通,提高了水经由调节池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的均匀度,避免了液体集中排入导致的整个装置的失稳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快了污水处理的速度;此外,还提高了污泥和经由调节池进入的水的混合均匀度,避免了管道堵塞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内层罐体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多个连通口,多个连通口绕内层罐体的轴线均匀阵列在内层罐体的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多个连通口均匀阵列在内层罐体的侧壁上,提高了污泥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流通效率,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减少了污泥堆积死角的形成。

进一步,混合液回流管的一端和出水管连通,混合液回流管的另一端和进水管连通,混合液回流管上设置有混合液循环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混合液回流管,实现了将出水管排出的少量含杂的水量补充到第一腔室内重新处理,通过再次循环处理,提高了处理后的纯净度,改善了水质,当出水管连接的沉淀池不足以容纳混合水时,混合液可以在罐体中循环处理,减少了装置的溢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自反馈,通过设置循环泵,为经由出水管的含杂较低的混合水重新返回至第一腔体内提供了驱动力,提高了流通循环效率。

进一步,污泥回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污泥回流管均和污泥泵连通,多个污泥回流管绕外层罐体的轴线环向均匀阵列在外层罐体敞口端的侧壁上,污泥回流管的出液方向和外层罐体外侧壁相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污泥回流管设置为多个,提高了经由污泥泵返回第一腔室内污泥水合物的效率,同时将污泥回流管设置为其出液方向和外层罐体相切,减缓了污泥流进入第一腔室内的冲击,同时还能形成第一腔室内的环向循环流动,既提高了污泥水合物的排出效率又增加了第一腔室内的水流扰动量,从而提高了生活污水反应处理效率。

进一步,还包括生物绳填料,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均设置有多根生物绳填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设置有生物绳填料,通过将污泥附着在生物绳填料上,增加了水和污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第二腔室内侧底部向下凹陷有圆锥形壁面的内层罐底,内层罐底的下侧尖端处设置有污泥排出管,污泥排出管上设置有开关调节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二腔室的底部设置为圆锥形壁面的内层罐底,通过周边高且中心底的结构,实现了生物污泥在中间的聚集,通过污泥排出管定时排出,同时根据工艺需求及现场条件将一部分的污泥回流至第一腔室内,也就是从好氧池回流至缺氧池内,剩余部分通过污泥排出管进入到污泥池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主视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水管,2、外层布水管,3、连通口,4、外层曝气装置,5、混合液回流管,6、污泥回流管,7、内层罐底,8、污泥泵,9、混合液循环泵,10、溢流堰,11、出水管,12、内层曝气装置,13、第一调节阀,14、生物绳填料,15、第二调节阀,16、第二腔室,17、外层罐体,18、第一腔室,19、内层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外层罐体17、内层罐体19、污泥泵8、曝气装置、混合液回流管5和污泥回流管6;内层罐体19设置在外层罐体17内,内层罐体19外侧壁和外层罐体17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生活污水第一腔室18,内层罐体19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腔室16,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底部连通;污泥泵8的入口通过管道和第二腔室16底部连通,污泥泵8与第二腔室16连通且将沉积在内层罐体19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6输送至第一腔室18内,直到第一腔室18内沉积的污泥含量达到预定值;曝气装置分别与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连通,并通过调节曝气量使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分别形成厌氧环境和好氧环境;混合液回流管6的一端和第二腔室16的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8的顶部连通,用于将第二腔室16顶部的混合液回流导入至第一腔室18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污泥回流比为0-300%之间,同时,混合液回流比为0~3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两者之和可称之为总回流比,污泥回流比与二沉池出来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反应池控制的混合液浓度有关,总回流比与反硝化率有关,确定了污泥回流比和反硝化率后,就能确定混合液回流比,其中回流比为回流流量和进水流量的比值;其中,污泥泵可采用变频泵或者在污泥回流管道上安装流量调节阀实现,混合液回流的循环泵同样可以采用变频泵或者在混合液回流管道上安装流量调节阀实现。

具体的,内层罐体19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在外层罐体17中,第第二腔体可以是圆柱形或棱柱形的任意一种,优选的,第一腔室18为圆柱形,第二腔室16为截面为圆环形的柱状腔室;内层曝气装置12和外层曝气装置4指的现有技术中的曝气管,又称压缩空气曝气,其原理为利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曝气装置中,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是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核心设备,每台设备最大处理能力为60t/d;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串、并联的一体化生化处理装置的数量,增大或缩小污水厂的处理规模;运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投入运行数量,有效降低了能耗;可以通过调整装置使设备串联,来应对进水水质长期恶化的情况,保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污泥泵8将第二腔室16内沉淀的一部分污泥抽送至第一腔室18内,为第一腔室18内的污水处理过程提供了所必须的微生物,其中污泥回流比为0-300%之间;通过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底部的连通,实现了位于底部的污泥在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内的循环移动,克服了现有的厌氧、缺氧处理单元污泥容易沉积到池体或箱体底部形成厌氧污泥、厌氧污泥得不到及时清理,最终污泥死亡、工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设备需要频繁的调试且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置外层曝气装置4实现了第一腔室18成为厌氧池,通过设置内层曝气装置12实现了第二腔室16成为好氧池,从而实现了厌氧好氧工艺法(anoxicoxic,简称ao工艺)进行污水处理;本发明的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含外层罐体17和内层罐体19两个工艺单元,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工业化生产;与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相比,同等规模下投资可节省20%;实现了可以通过调整并联的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数量,增大或缩小污水厂的处理规模,运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投入运行数量,有效降低了能耗,可以通过调整装置使设备串联,来应对进水水质长期恶化的情况,保证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实现了不用安装额外的搅拌装置即可以使污泥和污水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并保证优质的污水处理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改变布水方式以及箱体形状,解决了在缺少搅拌设备的情况下,厌氧池和缺氧池内污泥沉降的问题,并且箱体基本不存在水流的死角问题,箱体得到了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18底部的外层曝气装置4以及设置在第二腔室16底部的内层曝气装置12,外层曝气装置4和内层曝气装置12均通过管道和鼓风机连接。

具体的,内层曝气装置12和外层曝气装置4均指的是微孔曝气器或者另外的曝气器安装在曝气管上形成的曝气装置,其中,曝气管一般在布满内层罐的底部,形成类似于蜘蛛网的结构。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分别实现了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内的溶解氧浓度的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进一步,外层曝气装置4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一腔室18内溶解氧浓度在第一阈值的第一调节阀13,内层曝气装置12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腔室16内溶解氧浓度在第二阈值的第二调节阀15。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层曝气装置4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一腔室18内溶解氧浓度在0.4mg/l-0.6mg/l之间的第一调节阀13,内层曝气装置12和鼓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腔室16内溶解氧浓度在2mg/l-4mg/l之间的第二调节阀15。

具体的,第一调节阀13和第二调节阀15均可采用机械球阀,还可以采用电磁气体调节阀,当使用电磁气体调节阀时,具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调节阀13有效的实现了将第一腔室18变为缺氧池,通过设置第二调节阀15有效的实现了将第二腔室16变为好氧池,现有技术中当处理量较小的时候,缺氧池较小,不适合放潜水搅拌机,方形池容易产生污泥沉降,形成厌氧污泥,在最终形成死泥,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阀13和第二调节阀15的设置一方面调节了满足污水处理工艺需求的含氧量浓度,另一方面有效的对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内的污泥提供了扰动量,避免了死泥现象发生,同时保证了好氧池和厌氧池内污泥浓度的均匀性,提高了反应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污水导入第一腔室18内的进水管1和用于将第二腔室16处理后的混合液分别输送至下一污水处理单元以及回流至第一腔室18的出水管11,进水管1的出口设置在第一腔室18的上端且与之连通,出水管11的入口设置在第二腔室16的上端且与之连通。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进水管1设置在第一腔室18的上端,实现了生活污水的快速注入,并有助于第一腔室18内污泥的混合;通过将出水管11设置在第二腔室16的敞口端,有助于提高上清液的有效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污泥泵的出水口连接有污泥回流管6,污泥回流管6的另一端和进水管1连通。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污泥回流管6,加快了污泥回流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腔室16的敞口端内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堰10,溢流堰10上端敞口且与第二腔室16连通,出水管11和溢流堰10连通。

具体的,溢流堰10指的是通过在第二腔室16的敞口端内侧壁焊固定有环形钢板分隔出与第二腔室16隔离的上端敞口的环形腔室,当第二腔室16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时,最上层的水溢流到溢流堰10中,因而溢流堰10内侧壁的高度要低于外层罐体17的高度。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溢流堰10且将出水管11和溢流堰10了连通,实现了处理净化后的污水从上层排出,排出的污水含有污泥的浓度较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环绕设置在内层罐体19外周侧的外层布水管2,外层布水管2位于第一腔室18的上端,外层布水管2正对第一腔室18底部方向上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外层布水管2和进水管1连通。

具体的,外层布水管2为一整根圆形不锈钢管或者塑料管弯曲而成的环形管。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外层布水管2且将外层布水管2和进水管1连通,提高了水经由调节池进入到第一腔室18内的均匀度,避免了液体集中排入导致的整个装置的失稳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快了污水处理的速度;此外,还提高了污泥和经由调节池进入的水的混合均匀度,避免了管道堵塞现象的发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内层罐体19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的多个连通口3,多个连通口3绕内层罐体19的轴线均匀阵列在内层罐体19的侧壁上。

具体的,连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是多边形,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连通孔为从第一腔室18朝向第二腔室16逐渐缩口的通孔,这样的好处是,液体流动速度逐渐加快,有助于提高第二腔室16内废水处理的效率。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多个连通口3均匀阵列在内层罐体19的侧壁上,提高了污泥在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之间的流通效率,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减少了污泥堆积死角的形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混合液回流管5的一端和出水管11连通,混合液回流管5的另一端和进水管1连通,混合液回流管5上设置有混合液循环泵9。

具体的,混合液循环泵9为现有技术中的水泵,选用耐腐蚀和耐污能力强的泵体。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混合液回流管5,实现了将出水管11排出的少量含杂的水量补充到第一腔室18内重新处理,通过再次循环处理,提高了处理后的纯净度,改善了水质,当出水管11连接的沉淀池不足以容纳混合水时,混合液可以在罐体中循环处理,减少了装置的溢流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自反馈;通过设置混合液循环泵9,为经由出水管11的含杂较低的混合水重新返回至第一腔体内提供了驱动力,提高了流通循环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污泥回流管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污泥回流管6均和出水管11连通,多个污泥回流管6绕外层罐体17的轴线环向均匀阵列在外层罐体17敞口端的侧壁上,污泥回流管6的出液方向和外层罐体17外侧壁相切。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污泥回流管6设置为多个,提高了经由污泥泵8返回第一腔室18内污泥水合物的效率,同时将污泥回流管6设置为其出液方向和外层罐体17相切,减缓了污泥流进入第一腔室18内的冲击,同时还能形成第一腔室18内的环向循环流动,既提高了污泥水合物的排出效率又增加了第一腔室18内的水流扰动量,从而提高了生活污水反应处理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生物绳填料14,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内均设置有多根生物绳填料14。

具体的,生物绳填料14指的是在一种浸没式悬挂型生物载体填料,废水水流与生物绳相接触在生物绳上逐渐形成从内到外的厌氧-兼氧-好氧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水体呈好氧状态),随着生物膜的逐渐增大,内部厌氧生物膜老化脱落,循此往复,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在生物膜中的厌氧、兼氧、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被除去。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6均设置有生物绳填料14,通过将污泥附着在生物绳填料14上,增加了水和污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第二腔室16内侧底部向下凹陷有圆锥形壁面的内层罐底7,内层罐底7的下侧尖端处设置有污泥排出管,污泥排出管上设置有开关调节阀。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二腔室16的底部设置为圆锥形壁面的内层罐底7,通过周边高且中心底的结构,实现了生物污泥在中间的聚集,通过污泥排出管定时排出,同时根据工艺需求及现场条件将一部分的污泥回流至第一腔室18内,也就是从好氧池回流至缺氧池内,剩余部分通过污泥排出管进入到污泥池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进水管1的入口连接有调节池,用于为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提供需要净化的污水;出水管11的出口连接有沉淀池,用于对经由一体化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混合水进一步处理净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