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2398发布日期:2019-01-08 20:3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质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一般采用在池塘内静水养殖淡水鱼,由于在养殖过程中会人工投放的各种饲料、药物,以及粪便、杂草等,极易滋生各种寄生虫、微生物、细菌等,导致水质变差。另外,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含有各种重金属元素、农药、化学药品的污水也往往通过自然水体向低处池塘汇集,导致池塘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同时,影响池塘内鱼虾的生长,使鱼虾的发病率升高,或是鱼体内超标含有多种细菌毒素、各种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等致癌物质。因此,亟需一种能有效改善水质、降低鱼虾的发病率、提高水产养殖的渔产量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净化效果良好且利于环境保护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

依次连通设置的沉淀池、精滤池以及灭菌池,其中,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有生态粗滤区,用以粗滤养殖尾水以获得第一固渣,并对所述第一固渣进行生态化处理,所述沉淀池的下端用以静置养殖尾水以分离出第二固渣和液体;所述精滤池设有精滤组件,用以过滤液体中的杂质;所述灭菌池设有灭菌组件,用以消除液体中的有害物质;

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设置;以及,

出水口,连通所述灭菌池设置。

优选地,所述生态粗滤区包括:

横隔板,设于所述沉淀池的上端,以将所述沉淀池分隔出所述生态粗滤区和下腔段,所述横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过孔;以及,

禽植共养田,设于所述横隔板的上端,用以截留所述第一固渣在所述生态粗滤区,其中,所述第一固渣用以为禽类和植物提供营养原料。

优选地,所述禽植共养田的上方沿上下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粗滤盘和第二粗滤盘,所述第一粗滤盘和所述第二粗滤盘正对所述进水口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粗滤盘上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粗滤盘上滤孔的孔径设置。

优选地,所述横隔板可漂浮地设于养殖尾水的液面上,用以阻缓养殖尾水的势能。

优选地,每一所述过孔内穿设有一引流绳,所述引流绳用以将所述禽植养殖田内的养殖尾水引流至所述下腔段。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横挡板,所述横挡板用以将所述下腔段分隔出中腔段和固渣回收区,所述横挡板上开设有多个滤道,所述固渣回收区与所述生态粗滤区连通设置,用以将所述第二固渣回收至所述禽植共养田。

优选地,每一所述滤道的上端孔径自上至下呈渐缩设置,以形成环形导流面,用以将所述第二固渣导流至所述滤道;和/或,

每一所述滤道的下端孔径自上至下呈渐扩设置,以形成环形消能面,用以阻缓所述第二固渣回流至所述滤道。

优选地,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设置,所述过流通道靠近所述精滤区的一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精滤池设置,所述过流通道内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之间填充有过滤海绵。

优选地,所述精滤池还包括竖挡板,所述竖挡板自所述精滤池的顶壁向下延伸且间隔所述精滤池的底壁设置,以将所述精滤池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精滤区和第二精滤区,所述第二精滤区远离所述第一精滤区的一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三排水口连通所述灭菌池设置;

所述精滤组件对应包括第一精滤组件和第二精滤组件,所述第一精滤组件为多个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珊瑚石过滤板;和/或,所述第二精滤组件为多个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活性炭过滤板。

优选地,所述灭菌组件为灭菌剂发生器或者紫外灯发生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沉淀池、精滤池和灭菌池使静水循环流动,有助于消除养殖尾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实现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在所述沉淀池上增设生态粗滤区,将第一固渣直接用于禽类啄食和植物的施肥,有助于实现养殖尾水的资源整合再利用,更有利于节约能源且保护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沉淀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100,一般连通于水产养殖池,用于将所述水产养殖池内的养殖尾水净化处理后再返回至所述水产养殖池,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100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沉淀池1、精滤池3和灭菌池4、进水口5以及出水口6,其中,所述进水口5连通所述水产养殖池和所述沉淀池1设置,用于将所述水产养殖池内的养殖尾水流通至所述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的上端设有生态粗滤区11,用以粗滤养殖尾水以获得第一固渣,并对所述第一固渣进行生态化处理,所述生态化处理也即通过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动物、植物和/或微生物等多个物种,实现所述第一固渣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吸附、截留、存贮、转化等功能,以有效处理所述第一固渣,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可实现净化环保的目的。所述养殖尾水经所述生态粗滤区11粗滤后汇入所述沉淀池1的下端,通过静置以分离出第二固渣和液体,其中,所述液体流通至所述精滤池3,所述精滤池3设有精滤组件,可用以过滤液体中的杂质,其中,所述精滤组件可以设置为物理过滤组件,例如细砂、活性炭等;也可以设置为化学沉降组件,例如通过添加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或硫酸铝等絮凝剂凝结液体中的杂质;还可以设置为生物吸附组件,例如通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以及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对液体内的氨氮等进行转换以实现净化目的,可根据实际应用对上述精滤组件进行择一选择或者任意组合设置,此处不作限制;所述灭菌池4设有灭菌组件41,用以消除液体中的有害物质,其中,所述灭菌组件41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物理灭菌、化学灭菌或者微生物灭菌,此处同样不作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沉淀池1、精滤池3和灭菌池4使静水循环流动,有助于消除养殖尾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实现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在所述沉淀池1上增设生态粗滤区11,将第一固渣直接用于供禽类啄食和植物的施肥,有助于实现养殖尾水的资源整合再利用,更有利于节约能源且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粗滤区11包括横隔板111以及禽植共养田112,其中,所述横隔板111设于所述沉淀池1的上端,以将所述沉淀池1分隔出所述生态粗滤区11和下腔段,所述横隔板111上开设有多个过孔111a,以不影响所述养殖尾水向所述下腔段的流通。所述禽植共养田112设于所述横隔板111的上端,用以截留所述第一固渣在所述生态粗滤区11,其中,所述第一固渣用以为禽类和植物提供营养原料。具体地,所述横隔板111可以固定安装于所述沉淀池1上端,也可沿上下向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沉淀池1的上端,所述禽植共养田112包括足够厚度的土壤层、种植在所述土壤层上的湿生植物以及在所述土壤层上放养的禽类,例如,所述湿生植物可以为海芋、秋海棠、半边莲、水稻以及附生兰科植物等,所述禽类可以为水鸭、鹅等,当所述养殖尾水排入所述禽植共养田112后,经过渗透作用,液体以及部分小颗粒杂质进入所述下腔段,而大颗粒的所述第一固渣被截留在所述禽植共养田112,所述第一固渣中的昆虫、肉渣和骨块等被所述禽类挑出食用以利于所述禽类的良好成长;所述第一固渣中的粪便、营养物质以及所述禽类的粪便等混入所述禽植共养田112中用作所述土壤层的肥料以利于所述湿生植物的良好生长,实现多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禽植共养田112的上方沿上下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粗滤盘113和第二粗滤盘114,所述第一粗滤盘113和所述第二粗滤盘114正对所述进水口5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粗滤盘113上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粗滤盘114上滤孔的孔径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粗滤盘113和第二粗滤盘114可通过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禽植共养田112上,所述第一粗滤盘113用以过滤出所述养殖尾水中的枯枝、腐叶等较大杂质,以防止阻碍所述养殖尾水从所述生态粗滤区11流通至所述下腔段,所述第一粗滤盘113优选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以便于随时进行杂质的倾倒以及所述第一粗滤盘113的更换。所述第二粗滤盘114上的滤孔略小,可用于过滤出所述养殖尾水中的昆虫、腐肉等,以供所述禽类啄食。

为了降低所述沉淀池1内所述养殖尾水的势能,以快速实现所述养殖尾水的静置和分层,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所述横隔板111可漂浮地设于养殖尾水的液面上,用以阻缓养殖尾水的势能,所述横隔板111可随所述养殖尾水的实际液面高度而自行调整,防止所述所述横隔板111与所述养殖尾水之间的落差较大而增加下流的所述养殖尾水的重力势能,导致所述养殖尾水静置的时间的延长。所述横隔板111例如可由泡沫板制成或者填充有泡沫等可漂浮于液面的材料,还可以设置为气囊的形式,此处不做限制。

同样用于降低所述沉淀池1内所述养殖尾水的势能,以快速实现所述养殖尾水的静置和分层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每一所述过孔111a内穿设有一引流绳115,所述引流绳115用以将所述禽植养殖田内的养殖尾水引流至所述下腔段。所述引流绳115可向下延伸至所述下腔段,通过所述引流绳115,可引导所述养殖尾水顺所述引流绳115流动,同样可避免所述养殖尾水直接掉落而产生较大的重力势能,另外,所述引流绳115也有助于滤除部分小粒径杂质流入所述下腔段。

为了更优化地再利用所述养殖尾水中的资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1还包括横挡板121,所述横挡板121用以将所述下腔段分隔出中腔段和固渣回收区12,所述横挡板121上开设有多个滤道121a,所述固渣回收区12与所述生态粗滤区11连通设置,用以将所述第二固渣回收至所述禽植共养田112。基于所述生态粗滤区11的设置,使得获得的所述第二固渣大多为所述养殖尾水中的淤泥以及随所述养殖尾水下落的所述禽植共养田112中的土壤,可以设置一泵件13提供驱动力,使得当所述固渣回收区12内的所述第二固渣聚积至设定量时,可启动所述泵件13抽吸将其至所述禽植共养田112的所述土壤层中进行再利用,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滤道121a的上端孔径自上至下呈渐缩设置,以形成环形导流面121b,用以将所述第二固渣导流至所述滤道121a。所述渐缩设置例如可以为倾斜面或者圆弧面设置,使得沉降于所述环形导流面121b的所述第二固渣可顺势汇入所述滤道121a,既不干涉所述第二固渣的下落,又可防止流通至所述固渣回收区12的所述第二固渣在所述泵件13的影响下重新扬起。和/或,每一所述滤道121a的下端孔径自上至下呈渐扩设置,以形成环形消能面121c,用以阻缓所述第二固渣回流至所述滤道121a。同样地,所述渐扩设置例如可以为倾斜面或者圆弧面,当所述泵件13工作时,容易造成所述固渣回收区12内的所述第二固渣以及部分液体获得速度而扬起,所述环形消能面121c有助于阻缓所述第二固渣以及所述部分液体的流速,防止所述第二固渣重新流入所述中腔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过流通道2,所述过流通道2靠近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21,所述第一排水口21连通所述沉淀池1设置,所述过流通道2靠近所述精滤区的一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排水口22,所述第二排水口22连通所述精滤池3设置,所述过流通道2内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21和所述第二排水口22之间填充有过滤海绵23。所述过流通道2用于延长所述液体从所述沉淀池1到所述精滤池3之间的流通路径,以预留足够的流通时间供所述液体中的残余固渣继续沉降,再加上过滤海绵23,可截留部分浮游在所述液体中的杂质,以进一步过滤所述液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精滤池3还包括竖挡板31,所述竖挡板31自所述精滤池3的顶壁向下延伸且间隔所述精滤池3的底壁设置,以将所述精滤池3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精滤区32和第二精滤区33,所述第二精滤区33远离所述第一精滤区32的一侧壁的上端开设有第三排水口332,所述第三排水口332连通所述灭菌池4设置,也即所述液体在所述精滤池3内的流通路径呈v型,同样用于延长所述液体的流通路径;所述精滤组件对应包括第一精滤组件和第二精滤组件,所述第一精滤组件为多个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珊瑚石过滤板321;和/或,所述第二精滤组件为多个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活性炭过滤板331。其中,所述珊瑚石过滤板321上铺陈有珊瑚石或者珊瑚石粉末,用于吸附所述液体中的粒径稍大的颗粒杂质;所述活性炭过滤板331上铺陈有活性炭,用于进一步吸附所述液体中粒径较小的颗粒杂质,所述珊瑚石、珊瑚石粉末以及活性炭均为现有产品,可在市面上采购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灭菌组件41为灭菌剂发生器或者紫外灯发生器。其中,所述灭菌剂发生器选用的灭菌剂优选为利于环境且对所述水产无害的灭菌剂,以避免造成所述液体的再次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