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9828发布日期:2018-06-22 23:1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景观水池与外界河道隔断而处于封闭状态,雨水冲刷带来的污水,水中动物的排泄,植物残体的进入,使得景观水体中有机物、氨氮、总磷等的增加,从而导致景观水池中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浑浊。

目前,去除水体中悬浮物以及藻类的技术有过滤除藻、黏土除藻、以及化学除藻。其中化学除藻需向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而黏土除藻需要使用特定的粘土,投加的粘土可能引起水底底泥和沉积物的积累,造成底泥淤积的负效应,对水体中水生动植物也有一定影响;过滤除藻常采用砂滤除藻,容易出现砂滤板结的现象,因此,亟需一种去除景观水体中悬浮物以及藻类的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管、除渣水箱、第一水泵、过滤装置以及过滤出水管,所述除渣水箱连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污水管的出水口与除渣水箱连通,所述过滤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于过滤装置的顶部,所述过滤装用于容设轻质滤料。

优选的,所述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还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与所述除渣水箱连通的溶气泵、与所述溶气泵连通的溶气罐、以及与所述溶气罐连通的微纳米气泡释放器,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器设于所述除渣水箱内,所述溶气泵经由溶气进水管与所述除渣水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溶气罐的侧壁连接有压力表,所述溶气罐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除渣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污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器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同一侧,所述溶气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除渣水箱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连通有缓冲池。

优选的,所述除渣水箱与所述缓冲池通过除渣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缓冲池通过缓冲池出水管连通,所述除渣出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溶气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除渣出水管安装有第二水泵。

优选的,所述除渣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刮渣机,所述除渣水箱的内壁设置有收渣槽。

优选的,所述污水管和缓冲池出水管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其比表面积大,捕捉效果强,将微纳米气泡排入除渣水箱中,微纳米气泡与污水混合,形成水、气、悬浮物以及藻类的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悬浮物以及藻类浮于水体表面,然后去除水体表面得悬浮物以及藻类,达到初步净化效果;初步净化后的水体通过第一水泵送至过滤装置,穿过浮于过滤装置顶部的轻质滤料,从过滤装置的顶部流入过滤出水管,达到过滤的效果,避免了砂滤板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01、污水管;02、除渣水箱;03、第一水泵;04、过滤装置;05、轻质滤料;06、过滤出水管;07、搅拌机;08、悬浮物出水管;081、控制阀;09、溶气进水管;10、挡板;11、缓冲池;12、除渣出水管;13、缓冲池出水管;14、第二水泵;15、刮渣机;16、收渣槽;17、第一调节阀;18、第二调节阀;19、景观水池;20、污水泵;21、溶气泵;22、溶气罐;23、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4、压力表;25、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轻质滤料为现有技术,在此仅做应用,所述轻质滤料为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滤珠。

如图1所示,一种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管01、除渣水箱02、第一水泵03、过滤装置04以及过滤出水管06,所述除渣水箱02连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污水管01的进水口用于连通外界的景观水池19,所述污水管01的出水口与除渣水箱02连通,所述过滤出水管06的进水口连接于过滤装置的顶部,所述过滤出水管06的出水口用于连接外界的景观水池19,所述过滤装置04用于容设轻质滤料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其比表面积大,捕捉效果强,将微纳米气泡排入除渣水箱02中,微纳米气泡与污水混合,形成水、气、悬浮物以及藻类的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悬浮物以及藻类浮于水体表面,然后去除水体表面的悬浮物以及藻类,达到初步净化效果;初步净化后的水体通过第一水泵03送至过滤装置04,所述过滤装置04内设有轻质滤料05,水体穿过浮于过滤装置04顶部的轻质滤料05,从过滤装置04的顶部流入过滤出水管06,达到过滤的效果,过滤精度在10-30μm,避免了砂滤板结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装置04的过滤速度达到50-70m/h,是砂滤系统过滤速度的8-10倍,在相同过滤面积的条件下,水体处理量提高了8-10倍,可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

所述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还包括搅拌机07,所述搅拌机07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04的底部。所述过滤装置04的侧壁连通有悬浮物出水管08,所述悬浮物出水管08开设有控制阀081,在过滤的工作中,所述控制阀081为关闭状态,当过滤装置04过滤一定量的水体,轻质滤料会截留大量的悬浮物,此时开启所述搅拌机07,将截留的悬浮物与轻质滤料分离,打开所述控制阀081,悬浮物从所述悬浮物出水管08排出,避免轻质滤料截留大量的悬浮物,造成水体堵塞,影响过滤性能;与砂滤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搅拌机07对所述过滤装置04进行扰动式清洗,避免了更换滤料的体力劳动,清洗过程简单方便。

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与所述除渣水箱02连通的溶气泵21、与所述溶气泵21连通的溶气罐22、以及与所述溶气罐22连通的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设于所述除渣水箱02内,所述溶气泵21经由溶气进水管09与所述除渣水箱02连通。所述溶气泵21、溶气罐22和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依次连通。所述除渣水箱02的初步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溶气进水管09流入所述溶气泵21,水体在所述溶气泵21中与所述溶气泵21吸入的外界的空气进行混合,然后进入溶气罐22,水体与空气在溶气罐22进一步混合溶解,通过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释放出均匀的微纳米气泡并分散于所述除渣水箱02,微纳米气泡在所述除渣水箱02的水体中与悬浮物及藻类形成混合体,并将混合体带到所述除渣水箱02的水体表面,然后去除水体表面的混合体,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与普通的气泡气浮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微纳米气泡进行气浮,气浮效率高;另外,释放出的微纳米气泡还可对水体进行充氧,溶解氧量可达16mg/L以上,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速率,进一步净化水体。

所述溶气罐22的侧壁连接有压力表24,所述溶气罐22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25。在所述溶气罐22的侧壁设置压力表24,可在压力表24显示出所述溶气罐22的压力,当所述溶气罐22的压力过高时,可开启所述安全阀25进行降压,避免所述溶气罐22因压力过高而造成损坏。

所述除渣水箱02的底部设置有挡板10,所述污水管01的出水口和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设置于所述挡板10的同一侧,所述溶气进水管09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挡板10的另一侧。所述污水管01的出水口和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设置于所述挡板10的同一侧,更有利于污水与微纳米气泡释放器23释放的微纳米气泡及时接触混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而污水混杂的污泥从污水管01的出水口流出并沉降到所述除渣水箱02的底部,在挡板10的作用下,避免了污泥扩散至所述挡板10的另一侧并流入所述溶气进水管09,对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造成影响。

所述除渣水箱02与所述第一水泵03之间连通有缓冲池11。所述缓冲池11主要起调节作用,水体从所述除渣水箱02进入到所述缓冲池11,保证连续稳定的水体输送至所述第一水泵03。

所述除渣水箱02与所述缓冲池11通过除渣出水管12连通,所述第一水泵03与所述缓冲池11通过缓冲池出水管13连通,所述除渣出水管12的进水口与所述溶气进水管09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挡板10的同一侧。所述除渣出水管12的进水口与所述溶气进水管09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挡板10的同一侧,可防止污水混杂的污泥流入所述缓冲池11,影响所述过滤装置04的过滤效果。

所述除渣出水管12设有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为所述除渣出水管12的水体提供足够的动能和势能,流入所述缓冲池11,所述除渣出水管12的出水口可设置在所述缓冲池11的顶部,使得缓冲池11的底部的水体稳定静置,有利于所述第一水泵03的稳定工作。

所述除渣水箱02的顶部设置有刮渣机15,所述除渣水箱02的内壁设置有收渣槽16。进一步的,所述刮渣机15滑动连接于所述除渣水箱02的顶部。所述刮渣机15在除渣水箱02的顶部自动滑动,将水体表面的悬浮物以及藻类刮入所述收渣槽16,待所述收渣槽16收集到一定量的悬浮物以及藻类后,操作人员可及时清理所述收渣槽16的悬浮物以及藻类,避免操作人员手动清除水体表面的悬浮物以及藻类,节省劳动力。

所述污水管01和缓冲池出水管13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17和第二调节阀1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阀17和第二调节阀18均用于调节水体的流量,当所述除渣水箱02的水位过低时,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阀17增大水体的流量,当所述除渣水箱02的水位过高时,调节所述第一调节阀17减少水体的流量;当所述缓冲池11的水位过高时,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阀18增大水体的流量,当所述缓冲池11的水位过低时,调节所述第二调节阀18减少水体的流量,保证该水体污染的修复系统稳定工作;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阀17为蝶阀,所述第二调节阀18为截止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阀17可以为其他调节水体流量的阀门,例如: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安全阀和旋塞阀;所述第二调节阀18可以为其他调节水体流量的阀门,例如:闸阀、蝶阀、球阀、止回阀、安全阀和旋塞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污水管01的污水来源于外界的景观水池19的污水,所述景观水池19中的污水通过污水泵20抽送至污水管01,再进入所述除渣水箱02。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