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9368发布日期:2019-01-02 21:3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含镍废水是电镀行业中常见的废水之一。随着废水排放出来的镍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是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质。镍不仅可以在土壤中富集,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在水体也会影响渔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镍在水中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形成羰基镍,毒性更强,如果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第一类污染物,环保部门规定电镀行业必须在生产车间排放口严格将含镍废水处理到规定排放标准才可外排。目前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有化学处理法,在此处理过程中需投入药物进行凝絮和pH值调整,然而却存在着混合时间长,混合均匀性差,整体处理周期长等缺点。为了满足行业要求,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混合时间短,混合均匀性好,处理周期短的含镍废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

反应罐,在其内投放氧化剂,用来对含镍废水进行氧化;

pH调节罐,在其内投放碱性剂,用来使得含镍废水呈碱性;

沉淀罐,通过在其内添加沉淀剂和絮凝剂,经过沉淀后得到上清液;

反渗透装置,其对上述上清液作进一步过滤;

上述反应罐、pH调节罐、沉淀罐及反渗透装置依序排列,且均通过管道连接;

在反应罐、pH调节罐及沉淀罐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其上设置有叶片;该叶片的截面为倒T形结构。

搅拌装置由伺服电机进行驱动。

在含镍废水处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利用了化学处理方法和反渗透处理方法,综合了两种处理方法的优势,缩短了处理时间,保证了处理质量。在反应罐、pH调节罐及沉淀罐内设置的搅拌装置加快了药剂与含镍废水的混合时间及均匀性,进一步缩短了含镍废水的处理周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反应罐内的搅拌装置设置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设置于其罐顶中心位置,其余均布于其罐底,设置于罐顶的搅拌装置和设置于罐底的搅拌装置旋转方向相反。pH调节罐和沉淀罐内的搅拌装置的布置方式参照反应罐。

在反应罐、pH调节罐和沉淀罐的灌顶和罐底均设置有搅拌装置,通过对罐顶搅拌装置和罐底搅拌装置设置不同的旋转方向,加大各罐体内液流的扰动幅度,从而提高药剂混合的均匀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反应罐、pH调节罐和沉淀罐内均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电加热丝,平铺于反应罐、pH调节罐和沉淀罐的底部。

通过设置于反应罐、pH调节罐和沉淀罐内的电加热装置对含镍废水进行加热,提高分子的内能,加快其运动速度,从而提高了药剂与含镍废水混合的均匀性,缩短了混合所需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反应罐、pH调节罐和沉淀罐内均设置有测温装置。

借助测温装置可以方便地对反应罐、pH调节罐和沉淀罐内含镍废水温度进行检测,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情况发生,从而保证药剂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反应罐内的测温装置数量设置为多个,均布于其罐底和侧壁上;pH调节罐和沉淀罐内的测温装置的布置方式参照所述反应罐。

通过在罐底和侧壁布置多个测温装置,可以建立立体温度场,从而使得测量的温度更加准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测温装置均与报警装置相连;报警装置为声光发生器。

当设置于罐体内某个区域的测温装置的测量数据高于或低于预设范围时,声光发射器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可及时地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防止含镍废水温度过低或过高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叶片上均开设有多个条状通孔。

条状通孔的存在能减小叶片在旋转过程中的运动阻力,降低了伺服电机的工作功率,从而延长了叶片和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污染指数检测装置。

借助污染指数检测装置可实时地对预排出水进行水质监测,当水质不达标时,可及时地对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反应罐;2-pH调节罐;3-沉淀罐;4-反渗透装置;5-搅拌装置;51-叶片;6-伺服电机;7-加热装置;8-测温装置;9-报警装置; 10-污染指数检测装置;11-原液存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目前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处理法和反渗透技术。其中,化学处理法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但废水中物质回收价值较低;反渗透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膜的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其稳定运行。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原液存储罐11、反应罐1、pH调节罐2、沉淀罐3及反渗透装置4构成,其中,原液存储罐11用来收集、存储含镍废水;反应罐1用来对含镍废水进行氧化,在此过程中一般投入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pH调节罐 2用来使得含镍废水呈碱性,在此过程中一般投入磷酸氢二钠;通过沉淀罐3对经呈现碱性的含镍废水进行絮凝和沉淀,从而得到上清液,而后才借助反渗透装置4作进一步过滤,清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反渗透装置4内膜发生堵塞现象,最终使得水质满足排放要求。上述原液存储罐11、反应罐1、pH调节罐2、沉淀罐3及反渗透装置4依序排列,且均通过管道连接。含镍废水在上述装置间流动的动力由泵来提供。另外,在反应罐1、pH调节罐2及沉淀罐3内均设置有由伺服电机进行驱动的搅拌装置5,其上设置有叶片51;该叶片51的截面为倒T形结构。在含镍废水处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利用了化学处理方法和反渗透处理方法,综合了两种处理方法的优势,缩短了处理时间,保证了处理质量。搅拌装置5的存在加快了药剂与含镍废水的混合时间及均匀性,进一步缩短了含镍废水的处理周期。

作为上述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置在反应罐内1的搅拌装置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其中一个设置于其罐顶中心位置,其余均布于其罐底,设置于罐顶的搅拌装置5和设置于罐底的搅拌装置5旋转方向相反。pH调节罐2和沉淀罐3内的搅拌装置5的布置方式参照反应罐1,这样一来,加大各罐体内液流的扰动幅度,从而提高药剂和含镍废水混合的均匀性。为了减小叶片51在旋转过程中的运动阻力,还可以在其上均开设有多个条状通孔,从而降低了伺服电机的工作功率,延长了叶片51和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再者,还可以在反应罐1、pH调节罐2和沉淀罐3内均设置有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7优选为电加热丝,平铺于反应罐1、pH调节罐 2和沉淀罐3的底部。通过电加热装7置对各罐体内含镍废水进行加热,提高其分子的内能,加快其运动速度,从而提高了药剂与含镍废水混合的均匀性,缩短了混合所需时间。

再者,为了方便地对反应罐1、pH调节罐2和沉淀罐3内含镍废水温度进行检测,防止温度过低或过高情况发生,可以在反应罐1、pH调节罐2和沉淀罐3内均设置有测温装置8,从而保证药剂的作用效果。作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测温装置数量设置为多个,以反应罐1 内测温装置8的布置方式为例,其均布于反应罐1的罐底和侧壁上。pH调节罐2和沉淀罐3内的测温装置的布置方式也可以参照所述反应罐。

再者,还可以在反应罐1、pH调节罐2和沉淀罐3的顶部设置有一报警装置9,且其与罐体内设置的各测温装置8相连。当设置于罐体内某个区域的测温装置8的测量数据高于或低于预设范围时,报警装置9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可及时地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防止含镍废水温度过低或过高情况发生。该报警装置9优选为声光发生器。

最后,为了可以实时对预排出水的质量进行监测,还可以在反渗透装置4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污染指数检测装置10,当水质不达标时,可及时地对含镍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