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3287发布日期:2019-04-29 11:27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挖方;挖方边缘的修砌;填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式;根据填埋场的构筑 方式和地形地貌情况,又可分为山谷型填埋和平地型填埋;而平地形填埋又可分为地上式、 地下式、及半地上半地下式,特别是大型城市或者旅游城市,例如深圳市2017年生活垃圾日均焚烧、填埋量达到15800吨,相比2016年日均焚烧、填埋量为15100吨的量,增加了4.6%;而实际上过去10年,这一数据是年均递增6%;2018年生活垃圾日均焚烧、填埋量达到16500吨,城市将会被垃圾包围,延伸过来的焚烧尾气引起的温室效应、可用于垃圾填埋的土地越来越少,环保形势越来越严禁。

根据统计,2018年重庆主城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9000吨;重庆三峰集团旗下的同兴、丰盛垃圾处理厂焚烧发电每天要“吃掉”4500吨垃圾;首先接收全市的垃圾,再将其放入垃圾储坑,从这个环节起,就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完全没有一丝臭味异味流出;垃圾要存放3天,让垃圾中的水分彻底沉淀;沉淀后,垃圾进入锅炉进行烘烤和焚烧;烘烤干的垃圾经过点燃,不再需要任何燃料,可在锅炉中自行燃烧,燃烧发出来的热量可以烘烤后面的垃圾,同时可以用来发电。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该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通过设置有分区坝和施工涵洞,将填埋坑进行分区处理,储存,碳化,让垃圾中的水分沉淀收集,方便将脱水、碳化的垃圾进行焚烧以及等离子气化处理,使垃圾分区处理场能够循环使用,达到环保的目的和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包括填埋坑,所述填埋坑内设置有将填埋坑分隔成多个填埋区的横向分区坝和纵向分区坝,所述填埋区底部设置有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纵向分区坝底部设置有与纵向分区坝长度方向同向的施工涵洞,所述填埋坑外侧设置有与施工涵洞连通的出料车道,所述施工涵洞两侧设置有与填埋区连通的排渣门。

进一步,所述填埋区位于横向分区坝一侧处设置有从坑底延伸至坑顶的进料车道或用于人行的梯坎。

进一步,所述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填埋区底部的透水砖层、沙石层、排水板和混凝土层,所述排水板上设置有排水管。

进一步,所述填埋坑上方铺设有进气主管,所述进气主管连通有多根竖直设置且分别延伸至填埋区底部、中部的进气管。

进一步,所述排水管排水端均延伸至施工涵洞内。

进一步,所述施工涵洞内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排水管排水端下方。

进一步,所述填埋坑的深度设置为不少于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通过设置有分区坝和施工涵洞,将填埋坑进行分区处理,储存,碳化,让垃圾中的水分沉淀收集,方便将脱水、碳化的垃圾进行焚烧以及等离子气化处理,使垃圾分区处理场能够循环使用,达到环保的目的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的俯视状态图。

附图标记:1-填埋坑;2-进料车道;3-透水砖层;4-纵向分区坝;5-沙石层;6-排水板;7-排水管;8-施工涵洞;9-排水沟;10-排渣门;11-混凝土层;12-进气主管;13-进气管;14-出料车道;15-横向分区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区处理场,包括填埋坑1,所述填埋坑1内设置有将填埋坑1分隔成多个填埋区的横向分区坝15和纵向分区坝4,所述填埋区1底部设置有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纵向分区坝4底部设置有与纵向分区坝4长度方向同向的施工涵洞8,所述填埋坑1外侧设置有与施工涵洞8连通的出料车道14,所述施工涵洞8两侧设置有与填埋区1连通的排渣门10。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分区坝和施工涵洞,将填埋坑进行分区处理,储存,碳化,让垃圾中的水分沉淀收集,以区为单位设有渗滤液收集装置收集渗滤液,快速降解垃圾填埋层中的有机质,使垃圾填埋层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成为矿化垃圾,方便将脱水、碳化的垃圾进行焚烧以及等离子气化处理,使垃圾分区处理场能够循环使用,达到环保的目的和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将填埋坑1设置有多个分区填埋区,依次对填埋区进行填埋垃圾,在垃圾在填埋区进行储存、水沉淀和碳化处理后可以通过排渣门10、施工涵洞8将碳化处理后的垃圾从填埋区运出进行焚烧以及等离子气化处理,清理垃圾后的填埋区可以继续进行填埋垃圾,使垃圾填埋坑进行循环处理,提高垃圾填埋场的使用效率,节省用地。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填埋区1位于横向分区坝15一侧处设置有从坑底延伸至坑顶的进料车道2或用于人行的梯坎,该结构方便进行垃圾车出入以及行人出入填埋坑,方便进行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填埋区1底部的透水砖层3、沙石层5、排水板6和混凝土层11,所述排水板6上设置有排水管7,该结构有利于在下雨天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设置有透水砖层3,方便雨水渗透,同时成本地,方便更换透水砖。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填埋坑1上方铺设有进气主管12,所述进气主管12连通有多根竖直设置且分别延伸至填埋区底部、中部的进气管13,本实施例对填埋坑内的垃圾进行曝气处理;通过向垃圾填埋层内部输送气体,使垃圾填埋层内部从厌氧环境转变为好氧环境,促使好氧微生物进行代谢,方便后续处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水管7排水端均延伸至施工涵洞8内,优选的所述施工涵洞8内设置有排水沟9,所述排水沟9位于排水管7排水端下方,该结构方便布管以及排水,便于施工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填埋坑1的深度设置为不少于5米,本实施例该结构优选的采用大型填埋坑,能够提高填埋坑吞吐量,使其满足大城市城市垃圾处理的需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