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2234发布日期:2019-02-22 21:1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切割设备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切割技术是传统加工工艺与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数控切割由数控系统和机械构架两大部分组成。与传统手动和半自动切割相比,数控切割通过数控系统即控制器提供的切割技术、切割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和提高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数控切割设备利用数字程序驱动机床运动,随着机床运动时,随机配带的切割工具对物体进行切割,目前数控切割设备越来越受到生产企业的欢迎,作为生产企业的一道主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数控切割设备在切割工件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大,对环境污染大,烟尘浓度过大不及时处理也有爆炸的风险。因此,及时清除数控切割设备产生的除尘十分必要。目前,针对数控切割设备的除尘技术主要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其中,干式除尘问题在于处理不当时会造成二次扬尘,占用面积大,而且有些除尘结构除尘效果差,噪音大;湿式除尘问题在于对排出的泥浆要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不适用于疏水性烟尘的处理,易使管道和叶片发生堵塞;需要消耗水,布置困难,处理不便,在严寒地区要采取防冻措施。因此,现有的数控切割设备的除尘装置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 从根本上解决干式除尘存在的易造成二次扬尘、占用面积大的问题,有效控制烟尘走向,减少烟尘扩散,从而保障除尘效果,合理利用厂区空间,不过度占用厂区面积,不需消耗水即可达到除尘的目的,处理方便,不需做防寒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架设于数控切割区域上方一侧的行走轨道、设于行走轨道的起始段下方的回转轨道、设于行走轨道上的行走架、与行走架连接的除尘软管,所述回转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行走轨道连接并连通,所述回转轨道和位于回转轨道前、后两侧的行走轨道底部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除尘软管向前移动的行走滚轮,位于回转轨道上方的行走轨道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挡轮,所述行走架底部设有与行走轨道配合的行走轮,所述行走架中部设有水平支撑辊组且水平支撑辊组将行走架分隔成上、下U型支撑区,所述行走架尾部设有与上U型支撑区末端相接的回转托辊,所述回转托辊上方左、右两侧的行走架上分别设有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的矫正辅助轮,所述下U型支撑区内活动连接有软管固定件,所述除尘软管的入口段利用软管固定件活动连接于行走架上,除尘软管的出口段经下U型支撑区和回转托辊后进入上U型支撑区并向烟道延伸。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轨道外侧设有驱动电机Ⅰ,所述行走滚轮通过链轮传动机构Ⅰ与驱动电机Ⅰ连接,所述行走架上另设有与驱动电机Ⅰ同步启动的驱动电机Ⅱ,所述行走轮通过链轮传动机构Ⅱ与驱动电机Ⅱ连接。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行走架由左、右架体组装而成,所述左、右架体分别为框架式结构,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四个,分布于左、右架体的前、后底端。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回转轨道由中部直线段和两侧弧形过渡段组成。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行走滚轮的轴心线与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挡轮的轴心线与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回转托辊的轴心线与水平支撑辊组的轴心线平行,与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垂直。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轨道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条L型轨道组成。

上述的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所述软管固定件包括与除尘软管焊接固定的连接件、与连接件配合的吊杆、与吊杆顶端连接的关节轴承、与关节轴承连接的水平支撑轴、设于水平支撑轴两端的滚动轮,所述吊杆为螺杆状且其螺帽位于连接件顶面下部,螺杆端部穿过连接件顶面与关节轴承连接,所述行走架的下U型支撑区内设有圆钢导轨,所述滚动轮支撑于圆钢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设置了行走架,实现了除尘软管行走、软管位置调整、与除尘烟罩同步运行等功能,与移动型除尘烟罩配合后,实现移动除尘,合理利用厂区空间,及时收集切割烟尘,除尘效果好,噪音小。

2、由于设置了回转轨道,有效解决了除尘软管在运行过程中的下坠、折叠交叉等问题,起到支撑稳固下坠软管的作用。

3、由于行走架活动连接软管固定件,缓解了除尘软管在工作工程中出现的晃动、偏移等现象,保证运行稳定;而回转托辊和矫正辅助轮进一步解决了除尘软管在工作工程中出现的晃动、偏移、弯曲半径过小及行走卡顿等问题。

4、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向剖面图;

图4是图1中C-C向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中:1.行走轨道、2.链轮传动机构Ⅰ、3.行走架、4.矫正辅助轮、5.回转托辊、6.回转轨道、7.挡轮、8.驱动电机Ⅰ、9.行走滚轮、10.水平支撑辊组、11.驱动电机Ⅱ、12.行走轮、13.软管固定件、1301.滚动轮、1302.水平支撑轴、1303.关节轴承、1304.吊杆、1305.连接件、14.机床、15.除尘护罩、16.连接管道、17.除尘软管、18.烟道、19.链轮传动机构Ⅱ、20.圆钢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该数控切割设备除尘行走装置,包括架设于数控切割区域上方一侧的行走轨道1、设于行走轨道1的起始段下方的回转轨道6、设于行走轨道1上的行走架3、与行走架3连接的除尘软管17。

参见图1-图4,所述回转轨道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行走轨道1连接并连通,所述回转轨道6和位于回转轨道6前、后两侧的行走轨道1底部分别设有用于驱动除尘软管17向前移动的行走滚轮9,位于回转轨道6上方的行走轨道1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挡轮7,所述行走架3底部设有与行走轨道1配合的行走轮12,所述行走架3中部设有水平支撑辊组10且水平支撑辊组10将行走架3分隔成上、下U型支撑区,所述行走架3尾部设有与上U型支撑区末端相接的回转托辊5,所述回转托辊5上方左、右两侧的行走架3上分别设有轴心线与水平面垂直的矫正辅助轮4,所述下U型支撑区内活动连接有软管固定件13,所述除尘软管17的入口段利用软管固定件13固定于行走架3上,除尘软管17的出口段经下U型支撑区和回转托辊5后进入上U型支撑区并向烟道18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轨道1外侧设有驱动电机Ⅰ8,所述行走滚轮9通过链轮传动机构Ⅰ2与驱动电机Ⅰ8连接,所述行走架3上另设有与驱动电机Ⅰ8同步启动的驱动电机Ⅱ11,所述行走轮12通过链轮传动机构Ⅱ19与驱动电机Ⅱ11连接。所述行走架3由左、右架体组装而成,所述左、右架体分别为框架式结构,所述行走轮12的数量为四个,分布于左、右架体的前、后底端。所述回转轨道6由中部直线段和两侧弧形过渡段组成。所述行走滚轮9的轴心线与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挡轮7的轴心线与行走轨道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回转托辊5的轴心线与水平支撑辊组10的轴心线平行,与行走轨道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行走轨道1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条L型轨道组成。

参见图5,所述软管固定件13包括与除尘软管17焊接固定的连接件1305、与连接件1305配合的吊杆1304、与吊杆1304顶端连接的关节轴承1303、与关节轴承1303连接的水平支撑轴1302、设于水平支撑轴1302两端的滚动轮1301,所述吊杆1304为螺杆状且其螺帽位于连接件1305顶面下部,螺杆端部穿过连接件1305顶面与关节轴承1303连接,所述行走架3的下U型支撑区内设有圆钢导轨20,所述滚动轮1301支撑于圆钢导轨20上。连接件1305下部与除尘软管17焊接,吊杆1304可沿连接件1305顶面的通孔上下运动,缓解除尘软管17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上下运动的现象,而由于关节轴承1303的特性,可缓解除尘软管17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摆动现象,滚动轮1301在圆钢导轨20上行走时,保持与除尘软管17同步运动。

参见图6、图7,工作前,数控切割设备的机床14上方固定除尘护罩15,除尘护罩15顶部设有除尘口且除尘口外部设有连接管道16,本装置的除尘软管17的入口段利用软管固定件13活动连接于行走架3上后,除尘口的连接管道16末端与除尘软管17的入口端连接固定,除尘软管17的出口段经下U型支撑区和回转托辊5后进入上U型支撑区并向烟道18方向延伸,至除尘软管17的出口端与烟道18入口连接固定。

工作时,除尘护罩15随数控切割设备运动,随时吸收切割位置产生的烟尘,本装置的行走架3在驱动电机Ⅱ11的带动下与除尘护罩15同步同向向前运动,托动除尘软管17入口段一并向前运动,此时,行走轨道1和回转轨道6上的行走滚轮9在驱动电机Ⅰ8的带动下转动,除尘软管17的入口段以后的部分下落至回转轨道6上与行走滚轮9接触时会受行走滚轮9驱动向前行走,当行走架3走出行走轨道1的起始段后,下坠的除尘软管17会与行走轨道1上的行走滚轮9接触并受其驱动行走,从而实现除尘软管17与除尘护罩15一起运动达到及时除尘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