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装卸的土壤可挥发污染物收集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1172发布日期:2019-04-17 00:0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装卸的土壤可挥发污染物收集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污染解吸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易装卸的土壤可挥发污染物收集棚。



背景技术:

土壤常温解吸修复技术是在密闭系统内,利用翻抛作业设备对规则码放的污染土壤进行人为扰动和翻抛,通过增大污染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孔隙度,在良好的通透性条件下,利用抽气系统,使吸附在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挥发进入气体过滤处理装置中,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常温解吸的气体收集棚包括钢结构棚,钢混结构棚和膜结构棚,膜结构棚具有使用材料少,造价低廉的特点,但是现有膜结构污染物收集棚存在安装拆卸难度大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易装卸的土壤可挥发污染物收集棚,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易装卸的土壤可挥发污染物收集棚,包括:

大棚膜布和用于支撑所述大棚膜布的钢管,所述大棚膜布为双层结构,其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固定环,所述钢管包括上钢管、中钢管和下钢管,所述上钢管一端设置有球形头,另一端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弧形孔,所述球形头外可拆卸设置有筒形套管,所述中钢管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弹簧连接件,所述弹簧连接件包括两个与所述钢管壁连接的夹板,所述弹簧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孔对应的凸块,所述下钢管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弧形孔,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支脚,所述下钢管上靠近所述固定支脚处设置有用于勾住所述固定环的直角杆。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中钢管内壁连接,两个所述夹板间距与所述中钢管的直径等长,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夹板上,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钢管边缘的第一转轴,所述中钢管上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呈U型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钢管的内、外壁连接,所述夹板靠近所述中钢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转轴两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与所述夹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中钢管外壁连接,所述夹板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中钢管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凸块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钢管外壁的两个第三固定片,所述夹板通过第二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片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脚包括与所述下钢管垂直设置的底板,所述下钢管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三角筋,所述三角筋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锚栓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形套管内设置有磁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大棚膜布为矩形,上下两层在边缘处密封,中间为空腔,所述大棚膜布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接的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大棚由膜布和钢结构部分组成,膜布呈矩形,包括上下两层,两层膜布在四个边缘处被挤压粘合起来,其中一边的粘合区开有充气口,两层膜布中间为空腔,可以从充气口处充入气体,比如温度较高的热气来使被大棚覆盖住的土壤中的污染气体更快排出土壤外,或者充入普通空气,能够更好地实现保温效果。在大棚膜布的粘合区上还开有多个小孔用于搭好大棚之后挂在钢管底部的直角杆上从而固定住大棚膜布,并能实现很好地密封效果。钢结构主要是不同用途和被用在不同位置的三种钢管,上钢管、中钢管和下钢管、中钢管连接上钢管和下钢管,上钢管一端为钢材质的球形头,另一端靠近管口处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弧形孔,中钢管的两端都设置有弹簧连接件,下钢管一端的管壁上开有若干弧形孔,另一端上设置有固定支脚,固定支脚可以将下钢管竖直安置在土壤中。

2、本实用新型中,膜结构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施工安装膜结构可以从根本克服传统结构在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所遇到的困难,可创造巨大的无遮挡空间。膜结构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避免出现施工交叉,相对传统建筑工程工期较短。当需要修复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土壤时,先根据被污染土壤面积使用不同尺寸的矩形大棚膜布,然后确定需要建造的大棚的高度,根据大棚高度决定用几根中钢管,然后开始组装大棚,先在大棚膜布边缘留出等于大棚高度的宽度余量,然后将上钢管的球形头与大棚膜布接触,并将球形头和大棚膜布套入筒形套管内,由于筒形套管内设置有磁铁,可以通过磁力吸住上钢管的球形头达到固定大棚膜布的作用,用同样的方法在大棚顶部的四个角点处固定上钢管,然后将上钢管的底端与中钢管连接,中钢管的夹板上设置有凸块,凸块可以卡住上钢管底部的弧形孔中实现上钢管与中钢管的固定。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中钢管,在最下方的中钢管底部连接下钢管,下钢管的顶端设置有与上钢管底端相同的弧形孔,可以通过同样的办法将中钢管的凸块卡入下钢管的弧形孔中,然后将下钢管的固定支脚埋进受污染土壤边缘上预先挖好的沟中,从而支撑起中钢管、上钢管以及大棚膜布,使大棚膜布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将大棚膜布边缘处的固定环挂在固定支脚附近的直角杆上,大棚膜布的一部分也被土壤掩埋,可以较好的密封,之后就可以在大棚内进行大型机械的土壤翻抛、污染气体收集处理,如在大棚内部设置有污染气体收集器以及污染气体处理器。膜结构大棚靠近地面处设置有一个可密封的通气管18,通气管18设置在大棚内部的一端连接有抽气泵,用于保持大棚内的气压平衡,通气管18可实现开闭,防止污染气体逸出。

3、本实用新型中,弹簧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为,在中钢管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夹板沿钢管轴线对称,即两者间距为钢管直径长度,两个夹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夹板与中钢管的内壁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夹板可以实现与中钢管口的固定,也可以绕着第一转轴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在不受力状态下,第一弹簧将两个夹板支撑开,两个夹板朝向方向均与中钢管轴线一致,当从外向内部挤压两个夹板,两个夹板顶部可以相互靠近从而使夹板间距小于上钢管直径,然后将两个夹板插入上钢管的底端,并撤掉外力,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夹板回复原位,且两个夹板上的两个凸块正好被卡入上钢管的弧形孔中,从而实现上钢管与中钢管的卡紧和固定。第一连接件包括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形状均呈U型,但第二固定片在弯折处开有与第一固定片宽度相同的槽,第一转轴穿过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弯折处,且由于第一转轴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间直径,因此不会从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弯折处滑出,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开口端都设置有螺栓孔,用于将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固定在中钢管和夹板上,通过第一连接件的设置可以将中钢管和夹板连接起来并可实现夹板的转动。

4、本实用新型中,弹簧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为,夹板设置在中钢管的外壁上,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中钢管外壁铰接实现绕第二转轴转动,夹板高于中钢管顶端的一端上连接设置有凸块,该凸块可插入上下钢管的弧形孔中,夹板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中钢管外壁连接,未受力状态时,两夹板的顶部间距小于上下钢管的直径,当使用时,手捏住夹板的第二弹簧端,两夹板的顶部打开,然后将上钢管或下钢管放置在中钢管端部,将凸块的位置对准弧形孔,松手,凸块卡住弧形孔,中钢管便与上钢管或下钢管连接起来,夹板露出上钢管或下钢管一部分,便于拆卸时捏住然后将两夹板抽出。在中钢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件,每个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竖立在管壁上的第三固定片,第三固定片上开有小孔用于穿过第二转轴,在两个第三固定片之间的第二转轴穿过夹板,以此种方式使夹板与中钢管连接,并且可以绕第二转轴转动。

5、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支脚包括与下钢管轴线垂直的水平底板,在底板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加强并支撑下钢管和底板的三角筋,三角筋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底板和下钢管管壁连接,底板上设置有锚栓孔,当放置好下钢管的位置后,可以拧入螺栓将底板进一步固定防止整个钢管的晃动。

6、本实用新型中,大棚膜布形状为矩形,直接生产不需要进行裁剪拼接成大棚立体形状,减少了人工耗费和财力,两层的大棚四个边缘处封住口,封口区具有一定的宽度,在该封口区上开有一个气口,气口与两层大棚膜布的中间空腔连通,可以通过气口向空腔中充入气体,膜结构门厅16设置在膜结构大棚一侧,通过钢管支撑,门厅16上设置有第二卷闸门15,门厅16与膜结构大棚主体之间设置有开口17,可布置第一卷闸门14,通过第一卷闸门14与第二卷闸门15不同时开启,当翻抛机械进入大棚内时,先开启第二卷闸门15,机械进入门厅16内,关闭第二卷闸门15后,开启第一卷闸门14,进入大棚主体内部,关闭第一卷闸门14。这样的双层门设计可以防止大棚内部的污染气体逸出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大棚膜布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钢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孔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钢管第一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钢管第二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钢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钢管第一实施例弹簧连接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大棚膜布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棚膜布,11-固定环,12-空腔,13-气口,14-第一卷闸门,15-第二卷闸门,16-门厅,17-开口,18-通气管,2-钢管,21-上钢管,211-球形头,212-筒形套管,213-弧形孔,22-中钢管,23-下钢管,232-直角杆,3-弹簧连接件,31-夹板,32-凸块,33-第一弹簧,35-第二弹簧,4-固定支脚,41-底板,411-锚栓孔,42-三角筋,5-磁铁,6-第一连接件,61-第一固定片,62-第二固定片,63-第一转轴,7-第二连接件,71-第三固定片,7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易装卸的土壤可挥发污染物收集棚,包括:

大棚膜布1和用于支撑大棚膜布1的钢管2,大棚膜布1为双层结构,其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固定环11,钢管2包括上钢管21、中钢管22和下钢管23,上钢管21一端设置有球形头211,另一端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弧形孔213,球形头211外可拆卸设置有筒形套管212,中钢管2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弹簧连接件3,弹簧连接件3包括两个与钢管2壁连接的夹板31,弹簧连接件3上设置有与弧形孔213对应的凸块32,下钢管23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弧形孔213,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支脚4,下钢管23上靠近固定支脚4处设置有用于勾住固定环11的直角杆232。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收集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且易于拆卸安装的膜结构大棚,该大棚由膜布和钢结构部分组成,膜布呈矩形,包括上下两层,两层膜布在四个边缘处被挤压粘合起来,其中一边的粘合区开有充气口13,两层膜布中间为空腔12,可以从充气口13处充入气体,比如温度较高的热气来使被大棚覆盖住的土壤中的污染气体更快排出土壤外,或者充入普通空气,能够更好地实现隔热效果。在大棚膜布1的粘合区上还开有多个小孔用于搭好大棚之后挂在钢管底部的直角杆232上从而固定住大棚膜布1,并能实现很好地密封效果。钢结构主要是不同用途和被用在不同位置的三种钢管,上钢管21、中钢管22和下钢管23、中钢管22连接上钢管21和下钢管23,上钢管21一端为钢材质的球形头211,另一端靠近管口处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弧形孔213,中钢管22的两端都设置有弹簧连接件3,下钢管23一端的管壁上开有若干弧形孔213,另一端上设置有固定支脚4,固定支脚4可以将下钢管23竖直安置在土壤中。

膜结构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施工安装膜结构可以从根本克服传统结构在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所遇到的困难,可创造巨大的无遮挡空间。膜结构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避免出现施工交叉,相对传统建筑工程工期较短。当需要修复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土壤时,先根据被污染土壤面积使用不同尺寸的矩形大棚膜布1,然后确定需要建造的大棚的高度,根据大棚高度决定用几根中钢管22,然后开始组装大棚,先在大棚膜布1边缘留出等于大棚高度的宽度余量,然后将上钢管21的球形头211与大棚膜布1接触,并将球形头211和大棚膜布1套入筒形套管212内,由于筒形套管212内设置有磁铁5,可以通过磁力吸住上钢管21的球形头211达到固定大棚膜布1的作用,用同样的方法在大棚顶部的四个角点处固定上钢管21,然后将上钢管21的底端与中钢管22连接,中钢管22的夹板31上设置有凸块32,凸块32可以卡住上钢管21底部的弧形孔213中实现上钢管21与中钢管22的固定。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中钢管22,在最下方的中钢管22底部连接下钢管23,下钢管23的顶端设置有与上钢管21底端相同的弧形孔213,可以通过同样的办法将中钢管22的凸块32卡入下钢管23的弧形孔213中,然后将下钢管23的固定支脚4埋进受污染土壤边缘上预先挖好的沟中,从而支撑起中钢管22、上钢管21以及大棚膜布1,使大棚膜布1形成一个立体空间,将大棚膜布1边缘处的固定环11挂在固定支脚4附近的直角杆232上,大棚膜布1的一部分也被土壤掩埋,可以较好的密封,之后就可以在大棚内进行大型机械的土壤翻抛、污染气体收集处理,如在大棚内部设置有污染气体收集器以及污染气体处理器。膜结构大棚靠近地面处设置有一个可密封的通气管18,通气管18设置在大棚内部的一端连接有抽气泵,用于保持大棚内的气压平衡,通气管18可实现开闭,防止污染气体逸出。

进一步,夹板31通过第一连接件6与中钢管22内壁连接,两个夹板31间距与中钢管22的直径等长,凸块32设置在夹板31上,两个夹板3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3。

弹簧连接件3的第一实施例为,在中钢管22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夹板31,两个夹板31沿钢管轴线对称,即两者间距为钢管直径长度,两个夹板31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3连接,夹板31与中钢管22的内壁通过第一连接件6连接,夹板31可以实现与中钢管22口的固定,也可以绕着第一转轴63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弹簧33的作用,在不受力状态下,第一弹簧33将两个夹板31支撑开,两个夹板31朝向方向均与中钢管22轴线一致,当从外向内部挤压两个夹板31,两个夹板31顶部可以相互靠近从而使夹板31间距小于上钢管21直径,然后将两个夹板31插入上钢管21的底端,并撤掉外力,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两个夹板31回复原位,且两个夹板31上的两个凸块32正好被卡入上钢管21的弧形孔213中,从而实现上钢管21与中钢管22的卡紧和固定。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6包括设置在中钢管22边缘的第一转轴63,中钢管22上设置有用于卡住第一转轴63的第一固定片61,第一固定片61呈U型且两端分别与中钢管22的内、外壁连接,夹板31靠近中钢管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片62,第一转轴63两端通过第二固定片62与夹板3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包括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固定片61和第二固定片62,第一固定片61与第二固定片62形状均呈U型,但第二固定片62在弯折处开有与第一固定片61宽度相同的槽,第一转轴63穿过第一固定片61和第二固定片62的弯折处,且由于第一转轴63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间直径,因此不会从第一固定片61和第二固定片62的弯折处滑出,第一固定片61和第二固定片62的开口端都设置有螺栓孔,用于将第一固定片61和第二固定片62分别固定在中钢管22和夹板31上,通过第一连接件6的设置可以将中钢管22和夹板31连接起来并可实现夹板31的转动。

进一步,夹板31通过第二连接件7与中钢管22外壁连接,夹板31一端通过第二弹簧35与中钢管22壁连接,另一端与凸块32连接。

弹簧连接件3的第二实施例为,夹板31设置在中钢管22的外壁上,通过第二连接件7与中钢管22外壁铰接实现绕第二转轴72转动,夹板31高于中钢管22顶端的一端上连接设置有凸块32,该凸块32可插入上下钢管23的弧形孔213中,夹板31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35与中钢管22外壁连接,未受力状态时,两夹板31的顶部间距小于上下钢管23的直径,当使用时,手捏住夹板31的第二弹簧35端,两夹板31的顶部打开,然后将上钢管21或下钢管23放置在中钢管22端部,将凸块32的位置对准弧形孔213,松手,凸块32卡住弧形孔213,中钢管22便与上钢管21或下钢管23连接起来,夹板31露出上钢管21或下钢管23一部分,便于拆卸时捏住然后将两夹板31抽出。

进一步,第二连接件7包括设置在中钢管22外壁的两个第三固定片71,夹板31通过第二转轴72设置在两个第三固定片71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中钢管22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件7,每个第二连接件7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竖立在管壁上的第三固定片71,第三固定片71上开有小孔用于穿过第二转轴72,在两个第三固定片71之间的第二转轴72穿过夹板31,以此种方式使夹板31与中钢管22连接,并且可以绕第二转轴72转动。

进一步,固定支脚4包括与下钢管23垂直设置的底板41,下钢管23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三角筋42,三角筋42与底板41连接,底板41上设置有若干锚栓孔411。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脚4包括与下钢管23轴线垂直的水平底板41,在底板41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加强并支撑下钢管23和底板41的三角筋42,三角筋42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底板41和下钢管23管壁连接,底板41上设置有锚栓孔411,当放置好下钢管23的位置后,可以拧入螺栓将底板41进一步固定防止整个钢管的晃动。

进一步,筒形套管212内设置有磁铁5。

本实施例中,筒形套管212一端封闭,封闭端内部一侧设置有磁铁5,磁铁5可在筒形套管212套在球形头211和大棚膜布1上之后吸住球形头211从而固定大棚膜布1。

进一步,大棚膜布1为矩形,上下两层在边缘处密封,中间为空腔12,大棚膜布1边缘处设置有与空腔12连接的气口13,大棚膜布1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开口17,开口17上设置有第一卷闸门14,第一卷闸门14与设置在膜结构大棚一侧的膜结构门厅16连接,门厅16上设置有第二卷闸门15。

本实施例中,大棚膜布1形状为矩形,直接生产不需要进行裁剪拼接成大棚立体形状,减少了人工耗费和财力,两层的大棚四个边缘处封住口,封口区具有一定的宽度,在该封口区上开有一个气口13,气口13与两层大棚膜布1的中间空腔12连通,可以通过气口13向空腔12中充入气体。膜结构门厅16设置在膜结构大棚一侧,通过钢管支撑,门厅16上设置有第二卷闸门15,门厅16与膜结构大棚主体之间设置有开口17,可布置第一卷闸门14,通过第一卷闸门14与第二卷闸门15不同时开启,当翻抛机械进入大棚内时,先开启第二卷闸门15,机械进入门厅16内,关闭第二卷闸门15后,开启第一卷闸门14,进入大棚主体内部,关闭第一卷闸门14。这样的双层门设计可以防止大棚内部的污染气体逸出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