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离子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8889发布日期:2019-04-20 02:2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离子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离子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离子交换可以较彻底的出去水中的无机盐类。离子交换设备在医药、化工、电子、涂装、饮料及高压锅炉给水等领域应用广泛。离子交换装置中加入的交换树脂在设备运行一端时间后会失效,需要进行再生处理,而系统又需要24小时连续运行,因此很多国内的离子交换系统大都采用一套运行、一套备用的方法处理,使得离子交换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离子交换设备,使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离子交换设备,其中,包括储罐、第一离子交换结构和第二离子交换结构,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结构包括相连通的缓冲罐和离子交换柱,所述离子交换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离子交换柱、第二离子交换柱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结构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离子交换管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离子交换管结构,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结构包括第一进料漏斗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漏斗下端的第一离子交换管,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结构包括第二进料漏斗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料漏斗下端的第二离子交换管,所述储罐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所述缓冲罐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一漏斗与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二漏斗与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柱连通,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柱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三漏斗与所述第三离子交换柱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的上端还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料漏斗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路,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通过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料漏斗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柱、所述第三离子交换柱、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和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内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

优选的,所述缓冲罐与所述第一漏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三通和设置在所述三通下端的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斗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漏斗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三漏斗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路上设置有输送泵。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的底部,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的底部,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排出管路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筛,所述过滤筛包括第一过滤筛、第二过滤筛和第三过滤筛,所述第一过滤筛设置在所述第二漏斗的进液口处,所述第二过滤筛设置在所述第三漏斗的进液口处,所述第三过滤筛设置在所述第四漏斗的进液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漏斗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进料阀门,所述第二进料漏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进料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储罐1、第一离子交换结构和第二离子交换结构,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结构包括相连通的缓冲罐2和离子交换柱,所述离子交换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离子交换柱3、第二离子交换柱4和第三离子交换柱5,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结构包括支撑架6、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上的第一离子交换管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上的第二离子交换管结构,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结构包括第一进料漏斗7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料漏斗7下端的第一离子交换管8,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结构包括第二进料漏斗9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料漏斗9下端的第二离子交换管10,所述储罐1通过输送管路11与所述缓冲罐2连通,所述缓冲罐2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一漏斗12与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3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3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二漏斗13与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柱4连通,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柱4通过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三漏斗14与所述第三离子交换柱5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3的上端还设置有连接管路,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3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料漏斗7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8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路,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7通过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料漏斗9连通,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3、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柱4、所述第三离子交换柱5、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8和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10内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缓冲罐2与所述第一漏斗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三通和设置在所述三通下端的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漏斗1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漏斗1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三漏斗14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输送管路上设置有输送泵16。

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7的底部,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管7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9的底部,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管9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排出管路连通。

还包括过滤筛,所述过滤筛包括第一过滤筛、第二过滤筛和第三过滤筛,所述第一过滤筛设置在所述第二漏斗13的进液口处,所述第二过滤筛设置在所述第三漏斗14的进液口处,所述第三过滤筛设置在所述第四漏斗15的进液口处。

所述第一进料漏斗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进料阀门,所述第二进料漏斗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进料阀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