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3307发布日期:2019-11-29 17:16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领域,具体指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膜法不仅处理效率高,而且产泥量较少。生物膜法的核心是填料技术。填料添加到废水中,细菌在填料表面附着和相互结合,形成生物膜,吸收和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并繁殖出新的微生物。填料不仅使微生物有了一个固定附着的场所,还使细菌的分解供能得到加强,新生繁殖的数量减少。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在该工艺中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污水得到净化,因此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该方法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量,并起搅拌与混合的作用,同时在曝气池内投加填料,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因此,又称为接触曝气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法,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它兼具两者的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人们研制了多种增加表面积的填料结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545730u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流化床生物填料》,该填料包括外圆层、内圆层、加强筋、连接翅片、短翅片组成,外圆层与内圆层通过加强筋连接,外圆层与内圆层之间设置有连接翅片,加强筋在外圆层与内圆层之间为交叉连接。该技术将三层圈结构改为两层圈结构,扩大内圈空间,避免堵塞。但是使用过程中附着在该填料上的生物膜不容易脱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处理效果变差,需要定期更换;并且生物填料的表面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有的填料结构虽然改善了生物膜不容易脱落的情况,但构造复杂、不适合大量制造。目前,急需一种模仿自然生物结构蜂窝形状,符合生物工程学设计理念,可有效增大表面积、降低成本,且挂膜效果更好,安装和拆卸方便,可以替代普通球形生物填料,适用于任何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的生物填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仿自然生物结构蜂窝形状,符合生物工程学设计理念,可有效增大表面积、降低成本,且挂膜效果更好,安装和拆卸方便,可以替代普通球形生物填料,适用于任何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的生物填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状结构1,所述网状结构1由蜂窝状结构2按一定的空间距离上下叠加并通过线型材料3连接形成,蜂窝状结构2的每个网眼均为相同边长的正六边形。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为尼龙绳材质。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层所述蜂窝状结构2之间上下叠加连接的空间距离均为10-50mm。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的正六边形网眼边长为10-50mm。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层所述蜂窝状结构2之间上下叠加连接的空间距离均为31mm;所述蜂窝状结构2的正六边形网眼边长为31mm。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有10~1000目网眼。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有500目网眼。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状结构1中蜂窝状结构2的叠加层数为90~120层。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状结构1中蜂窝状结构2的叠加层数为100层。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型材料3为尼龙绳材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蜂窝状结构按一定的空间距离上下叠加并通过线型材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自成一体达到装卸便利的效果;蜂窝状结构的每个网眼均为正六边形且各边边长为10-50mm,相邻两层蜂窝状结构之间上下叠加连接的空间距离均为10-50mm,合理设计的间距能让菌种的分布均匀,比一般生物填料更能挂膜成团,也利于生物膜的脱落;蜂窝状结构的叠加层数可以为90~120层,蜂窝状结构的网眼目数可以为10~1000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用选择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蜂窝状结构的层数和网眼目数,使用时选择性较为灵活;蜂窝状结构和线型材料均采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的尼龙绳材质,由此蜂窝状结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可自由收缩或伸展,便于适应不同深浅宽窄的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的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网状结构;2-蜂窝状结构;3-线型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状结构1,所述网状结构1由蜂窝状结构2按一定的空间距离上下叠加并通过线型材料3连接形成,蜂窝状结构2的每个网眼均为相同边长的正六边形。

所述蜂窝状结构2为尼龙绳材质。尼龙绳材质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能力、耐磨能力、柔韧性和弹性,便于蜂窝状结构2在水平方向上的收缩或伸展。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耐用度和实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层所述蜂窝状结构2之间上下叠加连接的空间距离均为10-50mm。适当的间距能让菌种的分布均匀,比一般生物填料更能挂膜成团,也利于生物膜的脱落从而提高生物膜净化废水能力。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实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的正六边形网眼边长为10-50mm。适当的间距能让菌种的分布均匀,比一般生物填料更能挂膜成团,也利于生物膜的脱落从而提高生物膜净化废水能力。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实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层所述蜂窝状结构2之间上下叠加连接的空间距离均为31mm;所述蜂窝状结构2的正六边形网眼边长为31mm。特殊设计的间距能让菌种的分布均匀,比一般生物填料更能挂膜成团,也利于生物膜的脱落从而提高生物膜净化废水能力。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实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有10~1000目网眼。可根据实际情况中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的池口面积选择适当目数网眼的蜂窝结构进行废水生物处理。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实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蜂窝状结构2有500目网眼。可根据实际情况中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的池口面积选择500目数网眼的蜂窝结构进行废水生物处理,实际效果最佳。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实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状结构1中蜂窝状结构2的叠加层数为90~120层。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使用的氧化池的深度一般在3m以内,具有90~120层蜂窝状结构2的网状结构1适用于任何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适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状结构1中蜂窝状结构2的叠加层数为100层。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使用的氧化池的深度一般在3m以内,具有100层蜂窝状结构2的网状结构1适用于任何水处理接触氧化法生物水池,无需额外拉伸或压缩处理,使用效果最佳。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适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型材料3为尼龙绳材质。尼龙绳材质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能力、耐磨能力、柔韧性和弹性,便于蜂窝状结构2在垂直方向上的收缩或伸展。由此可有效提高生物填料结构的耐用度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主要应用于生物膜法废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工程中生物填料结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蜂窝状结构2按一定的空间距离上下叠加并通过线型材料3连接形成网状结构1,自成一体以便安装和拆卸;蜂窝状结构2的每个网眼均为正六边形且各边边长和的相邻蜂窝状结构2上下叠加连接的空间距离均为10-50mm,特殊设计的间距能让菌种的分布均匀,比一般生物填料更能挂膜成团,也利于生物膜的脱落;蜂窝状结构2的叠加层数可以为90~120层,蜂窝状结构2的网眼目数可以为10~1000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用选择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蜂窝状结构2的层数和网眼目数;蜂窝状结构2和线型材料3均采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的尼龙绳材质,由此蜂窝状结构2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可自由收缩或伸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