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8807发布日期:2019-07-10 10:5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村污水等低浓度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接纳水体,需要经过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和膜过滤或絮凝沉淀等一系列处理工段,各工段构筑物一般都是单独设置,构筑物占地大,安装周期长,处理构筑物多,操作管理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减少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经第一隔板隔开的缺氧-好氧-沉淀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一隔板由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底部,所述缺氧-好氧-沉淀区包括经第二隔板隔开的缺氧-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反应器本体顶部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中下部;

进水管延伸至所述缺氧-好氧区的底部,所述缺氧-好氧区内设有若干个曝气组件并形成上下分布的好氧区和缺氧区;

所述沉淀区上部设有连通至所述过滤区的出水槽;

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滤料,所述过滤区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呈圆管状布置在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中部,所述缺氧-好氧-沉淀区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反应器本体外壁之间的环状区域。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隔板包括四块板件,所述板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四块部件分两组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两侧,每一组板件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一隔板径向平行的方向布置,每一组板件与所述第一隔板、反应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沉淀区,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板件与所述第一隔板、反应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缺氧-好氧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区上方设有用于往所述过滤区内添加除磷剂的加药管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区的上方设有过滤区曝气管和过滤区反洗曝气管,所述过滤区曝气管、过滤区反洗曝气管经曝气总管连接至曝气装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组件经曝气管道连通至所述曝气总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组件为设置在所述缺氧-好氧区底部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下端固定在位于所述缺氧-好氧区底部的支架上且上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器本体中部,所述曝气管道延伸至所述导流管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液位控制器,所述出水管连接至所述液位控制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沉淀区放空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好氧区底部设有缺氧-好氧区放空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缺氧、好氧、沉淀和过滤集成在一个反应器内,减少反应器占地面积;简化处理操作程序,操作管理简单;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曝气形成的不同区域污水密度差,将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吸入导流管内,通过气提作用将污泥提升到好氧区顶部,使污泥和污水循环,同时污泥、污水和空气充分混合;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反应器可去除污水中80%~90%COD、氨氮、总磷以及悬浮物,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GB18918 -2002)一级A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反应器本体;1-1、缺氧-好氧区;1-2、沉淀区;1-3、过滤区;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进水管;5、曝气组件;6、滤料;7、出水槽; 8、加药管道;9、过滤区曝气管;10、过滤区反洗曝气管;11、曝气总管; 12、曝气管道;13、出水管;14、沉淀区放空管;15、缺氧-好氧区放空管; 16、液位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缺氧-好氧-沉淀- 过滤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包括经第一隔板2隔开的缺氧-好氧-沉淀区和过滤区1-3,第一隔板2由反应器本体1顶部延伸至反应器本体1的底部,缺氧-好氧-沉淀区包括经第二隔板3隔开的缺氧-好氧区1-1和沉淀区1-2,第二隔板3与反应器本体1顶部延伸至反应器本体1的中下部。

进水管4延伸至缺氧-好氧区1-1的底部,在缺氧-好氧区1-1内设有若干个曝气组件5并形成上下分布的好氧区和缺氧区。沉淀区1-2上部设有连通至过滤区1-3的出水槽7,过滤区1-3内填充有滤料6,过滤区1-3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13,本例中采用石英砂、颗粒活性炭或硅藻土等滤料。

其中,第一隔板2呈圆管状布置在反应器本体1的中部,缺氧-好氧-沉淀区位于第一隔板2与反应器本体1外壁之间的环状区域。

第二隔板3包括四个板件,板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隔板2上且另一端固定在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上,四块板件分两组对称布置在第一隔板2的两侧,每一组板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隔板2径向平行的方向布置,每一组板件与第一隔板2、反应器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1-2,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板件与第一隔板2、反应器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缺氧-好氧区1-1。

为了便于往过滤区1-3加药,在过滤区1-3的上方设有加药管道8,以往过滤区1-3内加入除磷剂,与磷酸盐反应形成化学污泥沉淀,从而去除水中的总磷。

在过滤区1-3的上方设有过滤区曝气管和9过滤区反洗曝气管10,过滤区曝气管9、过滤区反洗曝气管10经曝气总管11连接至曝气装置,正常运行时,采用过滤区曝气管9对过滤区1-3进行微曝气,防止水体形成厌氧或缺氧环境,当过滤区1-3滤料6堵塞时,开启过滤区反洗曝气管10,通过空气搅拌,清洗滤料,反冲洗气洗强度一般在10~20L/(m2.s),反冲洗时间 24~48h。过滤区曝气管9、过滤区反洗曝气管10通过阀门单独控制。

曝气组件5经曝气管道12连通至曝气总管11,曝气组件5为设置在缺氧-好氧区1-1底部的导流管,导流管下端固定在位于缺氧-好氧区1-1底部的支架上且上端延伸至反应器本体1中部,曝气管道12延伸至导流管内,曝气形成的不同区域污水密度差,将反应器本体1底部的污泥吸入导流管内,通过气提作用将污泥提升到好氧区顶部,使污泥和污水循环,同时污泥、污水和空气充分混合。

为了防止过滤区1-3的滤料暴露在空气中,还设有液位控制器16,出水管13连接至液位控制器16,通过液位控制器16控制过滤区1-3内的最低液位,液位控制器16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为了放空沉淀区1-2和缺氧-好氧区1-1,在沉淀区1-2的底部设有沉淀区放空管14,在缺氧-好氧区1-1底部设有缺氧-好氧区放空管1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