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9321发布日期:2019-08-09 21:3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



背景技术:

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的杂质来自烟气和脱硫用的石灰石,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随着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及用水、排水收费制度的建立,火电厂作为用水、排水大户,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节约用水和减少外排废水已变得十分必要,已要求电厂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对湿法脱硫废水中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进行脱除,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脱硫塔前的烟道入口处浓缩减量循环使用,实现湿法脱硫废水浓缩减量,降低湿法脱硫废水的处理量及处理成本。

一种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包括废水处理塔塔体1,其特征在于,塔体1内腔被隔板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体,即上部的降温腔2和下部的沉淀腔3;降温腔2顶部设有喷淋层2-1,喷淋层2-1下方设有填料层2-2和气孔层2-3,降温腔2腔体底部设有排水孔;沉淀腔3底部设有进水管3-1,进水管3-1上方依次设有斜管沉淀层3-2和溢流口3-3,进水管3-1下方设有斗状沉淀区3-4,沉淀区3-4下部设有排泥口。

所述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的结构如下:塔体1内腔被隔板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体,隔板上部的腔体为降温腔2,隔板下部的腔体为沉淀腔3,在降温腔2顶部设有能够进液的喷淋层2-1,喷淋层2-1下方设有填料层2-2和气孔层2-3,在降温腔2底部设有能够出液的排水孔。沉淀腔3底部设有能够进水的进水管3-1,进水管3-1上方依次设有斜管沉淀层3-2和溢流口3-3,进水管3-1下方设有斗状的沉淀区3-4,沉淀区3-4下部设有排泥口。从降温腔2的排水孔排出的水能够通过进水管3-1返回沉淀腔3。

所述喷淋层2-1由喷淋管和设置在喷淋管上的喷嘴组成。喷嘴均匀分布在喷淋管上。高温废水由喷嘴喷出,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的高温废水被雾化成水雾,均匀分布在填料层2-2。

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的处理工艺如下:湿法脱硫产生的废水,经进水管3-1进入该废水处理塔下部的沉淀腔3,脱硫废水向上流至斜管沉淀层3-2,颗粒物及悬浮物被斜管沉淀层3-2阻隔,汇集后进入沉淀区3-4,沉淀后经沉淀区3-4下部的排泥口排出。脱硫废水中的清液继续向上流动通过斜管沉淀层3-2,由溢流口3-3流出,通过管道送入脱硫塔的烟道入口处浓缩减量循环使用。进入脱硫塔入口处的浓缩减量产生的高温废水,经喷淋层2-1进入降温腔2,由喷淋层2-1均匀分布在填料层2-2,填料层2-2内高温废水携带的大颗粒物被去除,同时高温废水与填料层2-2进行换热降温,进一步提高废水降温速率。降温后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气孔层2-3,由于环境空气与废水存在一定温差,在气孔层2-3废水再次被降温,降温后的废水通过降温腔2底部的排水孔排出,并通过进水管3-1返回下部的沉淀腔3,废水向上流至斜管沉淀层3-2,颗粒物及悬浮物被斜管沉淀层3-2阻隔,汇集后进入沉淀区3-4,沉淀后经沉淀区3-4下部的排泥口排出。废水中的清液继续向上流动通过斜管沉淀层3-2,到达隔板后由溢流口3-3流出,通过管道送入脱硫塔的烟道入口处浓缩减量循环使用。

所述气孔层2-3位于填料层2-2下方,作为外部低温环境空气进入塔体1内部的通道。气孔层2-3可以由多个管体构成,管体的管壁设有多个气孔,至少管体一端能够与所述塔体1外部连通。管体上均匀分布气孔,至少管体的一端与塔体1外部连通,为了提高高温气体的降温速率,管体与塔体1外部连通的一端可以连接鼓风机,通过鼓风机向塔体1内输送空气,这些环境中的低温空气通过气孔送入塔体1,与高温废水接触,进行气液换热。管体也可以设计成两端都与塔体1外部连通,环境中的低温空气通过管体上的气孔与高温废水换热。气孔层2-3也可以由设置在塔体1上的气孔构成,环境中的低温空气通过塔体1上的气孔送入塔体1,与高温废水接触,进行气液换热。

塔体1上部的降温腔2对增湿换热后的浓缩减量废水进行降温处理,进一步提高废水的浓缩倍率,作为优选:喷淋层2-1距离填料层2-2高度为0.5~2.0m,填料层2-2高度为0.1~0.5m,填料层2-2距离溢流口3-3高度为0.5~2.0m,气孔层2-3孔径为20~50mm。

塔体1下部的沉积腔3对脱硫废水进行固液分离,优选地,斜管沉淀层3-2高度0.6~1.0m,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1~5.0mm/s,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6~1.0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5~1.0m。

进一步地,所述斜管沉淀层3-2由斜管阵列组成,斜管角度30~6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法脱硫时使用的废水处理塔,通过上部的降温腔对浓缩减量废水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处理后进入沉淀腔进行固液分离;通过下部的沉淀腔对脱硫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实现脱硫废水中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的脱除,同时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脱硫塔的烟道入口处浓缩减量循环使用,实现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塔体 2是降温腔 3是沉淀腔 2-1是喷淋层 2-2是填料层 2-3是气孔层 3-1是进水管 3-2是斜管沉淀层 3-3是溢流口 3-4是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的处理过程如下:由湿法脱硫产生的废水,经进水管3-1进入塔体1下部的沉淀腔3,向上流至斜管沉淀层3-2,颗粒物及悬浮物被斜管沉淀层3-2阻隔,沉积后进入进水管3-1下方的斗状沉淀区3-4,后经沉淀区3-4下部的排泥口排出,清液通过斜管沉淀层3-2,由溢流口3-3溢流至清水池,作为入口烟道处浓缩减量处理的循环冷却水继续循环蒸发减量。

进入脱硫塔前的烟道入口处浓缩减量产生的高温废水,经喷淋层2-1进入塔体1上部的降温腔2,经喷淋层2-1均匀分布在填料层去除大颗粒物,同时穿过填料层2-2与高温废水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废水降温速率,降温后进入气孔层2-3,由于环境空气与废水存在一定温差,在气孔层2-3废水再次降温,降温后经降温腔2底部的排水孔排出,并通过进水管3-1返回下部的沉淀腔3,向上流至斜管沉淀层3-2,颗粒物及悬浮物被斜管沉淀层3-2阻隔,汇集后进入进水管3-1下方的斗状沉淀区3-4,沉淀后经沉淀区3-4下部的排泥口排出。废水中的清液继续向上流动通过斜管沉淀层3-2,到达隔板后由溢流口3-3流出,通过管道送入脱硫塔前的烟道入口处,作为入口烟道处浓缩减量处理的循环冷却水继续循环蒸发减量。

实施例1

燃煤机组1台300WM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20m,气孔层2-3孔径为3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6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6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5m。斜管角度6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1.50mm/s。

实施例2

燃煤机组1台300WM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10m,气孔层2-3孔径为2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8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8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5m。斜管角度3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10mm/s。

实施例3

燃煤机组1台300WM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10m,气孔层2-3孔径为2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6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6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5m。斜管角度3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10mm/s。

实施例4

燃煤机组1台300WM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30m,气孔层2-3孔径为3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7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6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6m。斜管角度45°,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30mm/s。

实施例5

燃煤机组1台300WM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50m,气孔层2-3孔径为5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1.0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1.0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1.0m。斜管角度6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5.00mm/s。

实施例6

热电厂2台26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25m,气孔层2-3孔径为3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1.0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1.0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1.0m。斜管角度6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5.00mm/s。

实施例7

热电厂2台26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50m,气孔层2-3孔径为5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1.0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1.0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1.0m。斜管角度6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5.00mm/s。

实施例8

热电厂2台26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25m,气孔层2-3孔径为3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7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6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6m。斜管角度45°,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30mm/s。

实施例9

热电厂2台26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10m,气孔层2-3孔径为2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6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6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5m。斜管角度3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10mm/s。

实施例10

热电厂2台260T/h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采用该废水处理塔,该废水处理塔,塔体1内降温腔2的填料层2-2高度为0.10m,气孔层2-3孔径为20mm。沉淀腔3内斜管沉淀层3-2高度0.8m,进水管3-1距离斜管沉淀层3-2底部0.8m,溢流口3-3距离斜管沉淀层3-2顶部0.5m。斜管角度30°,沉淀腔3内废水竖直向流速为0.10mm/s。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