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0297发布日期:2020-07-21 10:5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化油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钢铁冶金、船舶运输、石油开采与炼化等很多工业生产过程,由于使用表面活性剂及食用油、润滑油、燃油、原油,从而产生大量乳化油废水。乳化油是指表面被表面活性剂包裹的分散油滴。乳化油废水非常稳定,直接排入环境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乳化油废水经过物理分离(包括水力旋流、气浮、介质过滤、膜过滤等)之后产生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具有水包油、油包水等复杂稳定的结构,很难再被进一步有效处理;由于成分复杂、纯化困难,乳化油废水浓缩液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也非常困难。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需要进一步无害化处理,否则直接排入自然环境同样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乳化油废水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如药剂破乳法(主要有盐析法、凝聚法、盐析-凝聚混合法、酸化法等)、机械物理除油法(主要有离心分离法、粗粒化除油法、膜分离法、隔油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气浮法、吸附法)、电化学法(电解法等)、热解法、萃取法。其中,机械物理除油法中的过滤法、膜分离法存在过滤介质及滤膜易堵,运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粗粒化除油法、隔油法对本类高浓度乳化油无明显处理效果。离心分离法与电解法在实际中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气浮法、吸附法在实际中一般要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酸化法先用强酸破乳之后需要加碱回调ph,操作复杂且不安全。热解法需要复杂的设备,能源消耗大;萃取法形成难以应对的二次污染;相比而言,盐析-絮凝法容易实现,投资较低,但单一采用某一絮凝剂均难以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目前乳化油废水处理过程中迫切需要乳化油浓缩液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需要一种处理成本低、快速、彻底的乳化油废水浓缩废液的处理药剂,实现乳化油废水浓缩废液的无害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该药剂能够实现乳化油废水浓缩液的快速破乳、聚集、固化和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35-60%;

碳酸钙0-20%;

水泥0-15%;

硫酸钾0-2%;

硫酸钙0-4%;

减水剂0-1%;

粉煤灰(无热值)0-25%;

粉煤灰(1500卡)0-32%;

煤粉0-37%;

木炭0-42%。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40-60%;

碳酸钙10-20%;

水泥5-15%;

硫酸钾1-2%;

硫酸钙1-2%;

减水剂0.5-1%;

粉煤灰(无热值)5-25%;

粉煤灰(1500卡)10-32%;

煤粉12-37%;

木炭21-42%。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50-60%;

碳酸钙15-20%;

水泥5-10%;

硫酸钾1-2%;

硫酸钙1-2%;

减水剂0.5-1%;

粉煤灰(无热值)5-20%;

粉煤灰(1500卡)10-22%;

煤粉12-30%;

木炭21-32%。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水泥10%;

硫酸钾2%;

硫酸钙2%;

减水剂1%;

粉煤灰(无热值)5%。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水泥15%;

硫酸钙4%;

减水剂1%;

粉煤灰(无热值)20%。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水泥5%;

硫酸钾2%;

减水剂1%;

粉煤灰(1500卡)32%。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55%;

水泥5%;

硫酸钾1%;

硫酸钙1%;

减水剂1%;

煤粉37%。

进一步的,该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35%;

碳酸钙20%;

硫酸钾2%;

减水剂1%;

木炭42%。

进一步的,硫酸钾也可以为硫酸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药剂处理乳化油废水浓缩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向乳化油废水的浓缩废液中投加1%-50%质量浓度的复合药剂,搅拌均匀,静置10-30分钟,浓缩液完成破乳和沉淀分层,沉淀经分离后自然干燥1-5天即可点火燃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药剂可以快速完成浓缩态乳化油的破乳吸附,吸附态的油滴沉降性能好、易于油水分离,并且沉淀物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干燥固化,简单固化后便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点火燃烧,其可燃性对含水率要求低,无需再添加其他助剂即可把有机油质高效无机化;

2、复合药剂价格低廉、耐储存、易运输,使用简便,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3、乳化油油滴在和大比表面积、高表面固体电解质浓度的硅藻土、碳酸钙接触时,表面双电层厚度被大幅被压缩,乳化油油滴表面张力大幅下降,乳化油油滴之间容易聚集破乳;

4、水泥水解过程产生大量的多羟基聚合物,把分散的硅藻土颗粒和油滴网捕在一起,提高沉降性能;

5、硫酸钾(钠)、硫酸钙和减水剂可以和多羟基聚合物、硅藻土颗粒、油滴间的孔隙水结合生成结晶水,从而加快沉淀物的固化,同时孔隙水含量降低也可以提高沉淀物的可燃性;

6、粉煤灰、煤粉和木炭提供大比表面积用来吸附分散的油滴颗粒和破乳后的油层,在沉淀物中起到支撑体的作用,提供大量的空隙结构,燃烧时能增加油滴和空气的接触,另外它们本身也起到助燃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碳酸钙20%;

水泥5%;

硫酸钾2%;

硫酸钙4%;

减水剂1%;

粉煤灰(无热值)25%;

粉煤灰(1500卡)32%;

煤粉37%;

木炭42%。

发明提供的复合药剂适用于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原油开采、船舶运输、钢铁冶金等行业的乳化油废水浓缩废液处理。

实施例2

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水泥10%;

硫酸钾2%;

硫酸钙2%;

减水剂1%;

粉煤灰(无热值)5%。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药剂科适用于原油开采废水、石化废水的处理。

实施例3

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水泥15%;

硫酸钙4%;

减水剂1%;

粉煤灰(无热值)20%。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药剂为快硬型复合药剂,适合对处理时间要求高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处理。

实施例4

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60%;

水泥5%;

硫酸钾2%;

减水剂1%;

粉煤灰(1500卡)32%。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药剂为增热值型复合药剂,适合于可燃性不好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处理,如食品废水、船舶运输废水。

实施例5

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55%;

水泥5%;

硫酸钾1%;

硫酸钙1%;

减水剂1%;

煤粉37%。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药剂为高热值型复合药剂,适合多数可燃性差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处理,如机械加工切削废水、钢铁冶金废水。

实施例6

一种用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快速处理的复合药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硅藻土35%;

碳酸钙20%;

硫酸钾2%;

减水剂1%;

木炭42%。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药剂为低油氧化型复合药剂,适合多数含油量低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处理。

实施例7

针对含水率低于80%、油本身可燃性好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采用实施例1中的复合药剂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按质量比为2:100混合,机械搅拌10分钟,静置30分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沉淀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固化1天,空气气氛下点燃,可以实现完全无机化。

实施例8

针对含水率高于80%、油本身可燃性好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采用实施例1中的复合药剂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按质量比5:100混合,机械搅拌15分钟,静置30分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沉淀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固化3天,空气气氛下点燃,可以实现完全无机化。

实施例9

针对含水率高于80%、油本身可燃性不好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采用实施例1中的复合药剂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按质量比15:100混合,机械搅拌30分钟,静置60分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沉淀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固化4天,空气气氛下点燃,可以实现完全无机化。

实施例10

针对含水率高于80%、油本身可燃性不好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采用实施例1中的复合药剂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按质量比15:100混合,机械搅拌30分钟,静置60分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沉淀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固化4天,空气气氛下点燃,可以实现完全无机化。

实施例11

针对含水率低于80%、油本身可燃性差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采用实施例1中的复合药剂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按质量比15:100混合,机械搅拌30分钟,静置60分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沉淀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固化1天,空气气氛下点燃,可以实现完全无机化。

实施例12

针对含水率高于80%、油本身可燃性差的乳化油废水浓缩液,采用实施例1中的复合药剂与乳化油废水浓缩液按质量比20:100混合,机械搅拌30分钟,静置120分钟,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沉淀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固化5天,空气气氛下点燃,可以实现完全无机化。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