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2275发布日期:2019-12-06 21: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投放微生物区域进行微生物投放:运用地图与委托方给予的流域面积图测量出河道或湖泊的流域面积,然后以水域为“经络”,水域所到之处的若干个街区内设为投放微生物区域,投放微生物区域内,以每一个化粪池为中心,使用该化粪池的所有的住户或工作场所合为一个微生物投放单元,投放单元的投放点设为化粪池或某一通向化粪池的厕所,以及设为厨房内的排污口;

步骤二、定期投放微生物:在微生物投放单元投放第一次微生物后,后续每隔一季度在同样投放点投放一次微生物,直至水质指标降低至一定指标;所投放的微生物为“5ssk-ep”微生物产品,所述“5ssk-ep”微生物产品由菌群与着床构成;

步骤三、定期投放工具酶:每隔一季度在同样投放点投放“5ssk-be”工具酶,以促进微生物快速生长;

其中,所述“5ssk-be”工具酶是由多种酶类,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成分的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生物复合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然后以水域为“经络”,水域所到之处的5~15个街区内设为投放微生物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每个投放点的微生物量需达到1×1011个~5×101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直至水质指标降低至氨氮15mg/l,cod60mg/l,总磷1.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菌群是从污染源中活性提取强效降污除臭微生物种类;

所述着床为贝壳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群与所述贝壳粉的质量是5~7:3~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群的菌种类别包括em菌和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是一群定殖于作物根际、与作物根密切相关的根际细菌,其中乳酸菌占43%、pgpr菌占22%、酵母菌占15%、光合细菌占10%、放线菌等占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酶类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酶组成:30%蛋白酶、28%淀粉酶、16%果胶酶、14%纤维素酶、7%木聚糖酶、5%β-葡聚糖酶;

所述“5ssk-be”工具酶可快速激活已投放在水体中的“5ssk-ep”微生物产品的活性,提高对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等微生物酶活性,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氮磷和芳烃类物质的转化和降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定投放微生物区域进行微生物投放;步骤二、定期投放微生物;步骤三、定期投放工具酶。该污染源网格化生物干预降污除臭工艺,根据流域面积,以水域为“经络”设计微生物投放区域,形成高效微生物降污网格单元,结合投放活性提取强效降污除臭微生物配制的“5SSK‑EP”微生物产品,以达到降解淤泥、改善水质的效果,并有效减低成本,并且不需要另外增设微生物着床,应用范围大,实用性强。本发明创新性地在居民厕所(或者化粪池)与厨房内投放“5SSK‑EP”微生物产品,则直接在流域的污染源投放微生物,能使微生物降污效果达到最大。

技术研发人员:吕健;梁元妹;高伟豪;郑宗奇;黄振航;张炜文;李璐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五色时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19.12.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