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布生产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4501发布日期:2019-12-14 00:4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布生产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布生产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布以其较好的防紫外线和防静电功能、高强度、高耐蚀、良好的透光率和绝缘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石油化工以及机械行业。玻璃纤维布的生产会产生大量有机废水,生产废水具有悬浮物含量高,cod高,色度深,难生化降解处理等特点,目前针对含纤维布料的废水处理,常常采用气浮法去除,但一般的气浮溶气设备往往存在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此外,由于厂家生产玻璃纤维布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仅仅是印染废水一种,还有其他配套设施的废水产生,这些配套设施产生的废水如果在排放之前不对其进行处理,废水中高浓度的可溶性无机盐和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土壤及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废水类型不同,处理需配套不同的废水处理工艺,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投资/运行费用,又占用了过大的占地面积,还存在着总停留时间长、运行管理复杂、处理效果不稳定的弊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效率好、运行稳定的一种玻璃纤维布生产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以更加简洁、高效的方法对玻璃纤维布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水有进行处理,提高出水水质、运行效率并节省能耗。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纤维布生产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集水井、调节池、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缺氧/好氧池、终沉池和排放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集水井、调节池、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缺氧/好氧池、终沉池和排放水池依次管道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搅拌机,壳体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器,壳体一侧设有排渣池,壳体上方设有将液面悬浮物刮入排渣池中的刮板装置,壳体上方另设有加药装置ⅰ;所述缺氧/好氧池分为一级缺氧/好氧池和二级缺氧/好氧池,一级缺氧/好氧池中的缺氧池通过管道前接水解酸化池,二级缺氧/好氧池中的好氧池通过管道后接终沉池,一级缺氧/好氧池与二级缺氧/好氧池之间设有中沉池,中沉池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一级缺氧/好氧池中的好氧池以及二级缺氧/好氧池中的缺氧池;所述排渣池、终沉池的底部排泥口均通过管道连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污泥外运管道依次管道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的浓缩液出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所述中沉池的底部排泥口通过管道连接水解酸化池。

污水依次流经格栅集水井、调节池、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一级缺氧/好氧池、中沉池、二级缺氧/好氧池、终沉池处理后,进入排放水池排放;固液分离器内漂浮于液面的悬浮物通过刮板装置刮至排渣池中;排渣池和终沉池的底部排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浓缩池中浓缩处理后,再送入污泥脱水机房脱水处理,最后排至污泥外运管道;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处理产生的浓缩液回流至调节池,中沉池的底部排泥通过管道回流至水解酸化池。

进一步地,所述终沉池后另设有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mbr池以及回用水池,终沉池、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mbr池和回用水池依次管道连接;所述混凝沉淀池上方设有加药装置ⅱ,混凝沉淀池的底部排泥口通过管道连接二级缺氧/好氧池中的缺氧池,经终沉池沉淀处理后的污水再依次流经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mbr池处理后,进入回用水池回收利用,混凝沉淀池的底部排泥通过管道回流至二级缺氧/好氧池中的缺氧池,通过后续深度处理,使出水满足厂内生产回用水的水质要求,达到节约水资源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装置ⅰ、加药装置ⅱ均为pac、pam的一种或组合的加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缺氧/好氧池、中沉池、终沉池、排放水池、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mbr池以及回用水池的进水口处的连接管道上均安装有水泵;所述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水解酸化池、二级缺氧/好氧池的污泥进口处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泥浆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系统对于玻璃纤维布生产产生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更加稳定,高效,持久的处理效果,运行成本低,运行过程中可实现活性污泥等资源化利用,通过固液分离去除常规沉淀法难以沉淀的杂质(重量极轻的玻璃纤维布碎片),通过水解酸化将废水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再通过两级缺氧好氧工艺去除废水中绝大部分污染物,可满足排放要求,再通过mbr膜深度处理工艺达到回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组织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固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混凝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格栅集水井1、调节池2、固液分离器3、排渣池4、水解酸化池5、一级缺氧/好氧池6、中沉池7、二级缺氧/好氧池8、终沉池9、排放水池10、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污泥外运管道13、混凝沉淀池14、中间水池15、mbr池16、回用水池17、壳体31、搅拌机32、微孔曝气器33、刮板装置34、加药装置ⅰ35、加药装置ⅱ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玻璃纤维布生产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集水井1、调节池2、固液分离器3、水解酸化池5、缺氧/好氧池、终沉池9和排放水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集水井1、调节池2、固液分离器3、水解酸化池5、缺氧/好氧池、终沉池9和排放水池10依次管道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3包括壳体31,壳体31内安装有搅拌机32,壳体31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器33,壳体31一侧设有排渣池4,壳体31上方设有将液面悬浮物刮入排渣池4中的刮板装置34,壳体31上方另设有加药装置ⅰ35;所述缺氧/好氧池分为一级缺氧/好氧池6和二级缺氧/好氧池8,一级缺氧/好氧池6中的缺氧池通过管道前接水解酸化池5,二级缺氧/好氧池8中的好氧池通过管道后接终沉池9,一级缺氧/好氧池6与二级缺氧/好氧池8之间设有中沉池7,中沉池7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一级缺氧/好氧池6中的好氧池以及二级缺氧/好氧池8中的缺氧池;所述排渣池4、终沉池9的底部排泥口均通过管道连接污泥浓缩池11,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污泥外运管道13依次管道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的浓缩液出口均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2;所述中沉池7的底部排泥口通过管道连接水解酸化池5。

终沉池9后另设有混凝沉淀池14、中间水池15、mbr池16以及回用水池17,终沉池9、混凝沉淀池14、中间水池15、mbr池16和回用水池17依次管道连接;所述混凝沉淀池14上方设有加药装置ⅱ141,混凝沉淀池14的底部排泥口通过管道连接二级缺氧/好氧池8中的缺氧池。

加药装置ⅰ35、加药装置ⅱ141均为pac、pam的一种或组合的加药装置。

其中,调节池2、固液分离器3、水解酸化池5、缺氧/好氧池、中沉池7、终沉池9、排放水池10、混凝沉淀池14、中间水池15、mbr池16以及回用水池17的进水口处的连接管道上均安装有水泵;所述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水解酸化池5、二级缺氧/好氧池8的污泥进口处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泥浆泵。

污水依次流经格栅集水井1、调节池2、固液分离器3、水解酸化池5、一级缺氧/好氧池6、中沉池7、二级缺氧/好氧池8、终沉池9处理后,进入排放水池10排放;固液分离器3内漂浮于液面的悬浮物通过刮板装置34刮至排渣池4中;排渣池4和终沉池9的底部排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浓缩池11中浓缩处理后,再送入污泥脱水机房12脱水处理,最后排至污泥外运管道13;污泥经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处理产生的浓缩液回流至调节池2,中沉池7的底部排泥通过管道回流至水解酸化池5。经终沉池9沉淀处理后的污水如不进行排放而是要回用的话,则经终沉池9沉淀处理后的污水再依次流经混凝沉淀池14、中间水池15、mbr池16处理后,进入回用水池17回收利用,混凝沉淀池14的底部排泥通过管道回流至二级缺氧/好氧池8中的缺氧池,通过后续深度处理,使出水满足厂内生产回用水的水质要求,达到节约水资源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工作原理:玻璃纤维布有机废水经格栅集水井1过滤掉大的杂质,经调节池2调解后进入固液分离器3,在固液分离器3中加入药剂并充气和搅拌,使污水中分离比重较接近于水和难以沉淀的悬浮物上浮,再对悬浮物进行刮除处理,刮入排渣池4中,剩余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5,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多糖蛋白质等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单糖等物质,之后进行二级缺氧好氧工艺,一级硝化反硝化主要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及氨氮,二级缺氧好氧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总氮,从而去除绝大部分污染物,接着在终沉池9内进行泥水分离,泥水分离后的水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

为实现回用目的,终沉池9泥水分离后的污水进入混凝沉淀池14、中间水池15、mbr池16处理,更进一步去除去污水中污染物,使出水满足厂内生产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5中一部分活性污泥随水流流至中沉池7沉降,因此中沉池7中底部污泥在泥浆泵的作用下不间断向水解酸化池5回流,保证水解酸化池5的处理效果;混凝沉淀池14中的沉淀污泥也不间断向二级缺氧/好氧池8中的缺氧池回流,提高缺氧效果,实现资源化利用;排渣池4、终沉池9底部的污泥定期送至与污泥浓缩池11进行污泥排放处理;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中浓缩和脱水产生的浓缩液回流至调节池2再进行一遍处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化利用。

污泥经污泥浓缩池11、污泥脱水机房12处理后即可进行外运处理。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