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5283发布日期:2019-11-27 1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的污水预处理装置(1)、初沉池(2)、调节池(3)、厌氧反应池(4)、过滤池(5)、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6)、沉淀池(7)、清水池(8);

所述的污水预处理装置(1)包括集水井(1a)以及设于集水井(1a)内的过滤格栅(1b),集水井(1a)侧面上部设有预处理进水管(1c),集水井(1a)底部设有预处理出水管(1d),所述的集水井(1a)从上到下包括至少两个集水段,且从上到下集水段直径依次递减,每个集水段的下部均呈向集水段中心倾斜状,且每个集水段的倾斜面设有排放口,排放口与排放管(1e)连接,排放管(1e)设有闸阀,所述的集水段内分别设有过滤格栅(1b),所述的集水井(1a)上方设有支架(1f),支架(1f)上设有若干个驱动机构(1g),每一驱动机构(1g)对应连接一个过滤格栅(1b),使驱动机构(1g)能够带动过滤格栅(1b)在集水段内上下移动,预处理出水管(1d)通过管道与初沉池(2)进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浓缩池、压滤机,污泥浓缩池分别与厌氧反应池(4)的排泥端、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6)的排泥端、沉淀池(7)的排渣端连接,压滤机与污泥浓缩池排料端连接,污泥浓缩池的排液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3)连接,沉淀池(7)的排液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反应池(4)包括厌氧反应池本体(4a),所述的厌氧反应池本体(4a)内的底部设有厌氧反应布水管(4b),厌氧反应布水管(4b)与厌氧反应进水管(4c)连接,厌氧反应进水管(4c)通过管道与调节池(3)出水端连接,所述的厌氧反应池本体(4a)内的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4d),三相分离器(4d)的上方设有气液分离器(4e),三相分离器(4d)与厌氧反应池本体(4a)底部之间的区域为反应区,反应区下部为污泥床,上部为悬浮层,所述的三相分离器(4d)、气液分离器(4e)侧面均设有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管道与过滤池(5)进水端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4e)顶部设有排气管(4f),所述的三相分离器(4d)下方的反应池本体内壁设有上导轨(4g)、下导轨(4h),上导轨(4g)设有上滑块(4i),下导轨(4h)设有下滑块(4j),所述的厌氧反应池本体(4a)外的两侧水平设置有上气缸(4k)、下气缸(4l),所述的上气缸(4k)的活塞杆穿过厌氧反应池本体(4a)与上滑块(4i)的侧面连接,使上气缸(4k)能够带动上滑块(4i)在上导轨(4g)上移动,所述的下气缸(4l)的活塞杆穿过厌氧反应池本体(4a)与下滑块(4j)的侧面连接,使下气缸(4l)能够带动下滑块(4j)在下导轨(4h)上移动,所述的三相分离器(4d)下方设有呈上小下大状的集气导泥罩,集气导泥罩包括上环体(4m)、下环体(4n)以及连接上环体(4m)与下环体(4n)之间的弹性布(4o),所述的上环体(4m)由两个半圆环体组成,且两个半圆环体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的下环体(4n)由两个半圆环体组成,且两个半圆环体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的上环体(4m)的半圆环体侧面均铰接连接有上连杆(4p),上连杆(4p)的上端与上滑块(4i)铰接连接,所述的下环体(4n)的半圆环体侧面均铰接连接有下连杆(4q),下连杆(4q)的上端与下滑块(4j)铰接连接,所述的上气缸(4k)、下气缸(4l)分别与集气导泥罩控制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环体(4m)由两个半圆环体组成,且两个半圆环体之间通过铰链或弹性带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下环体(4n)的两个半圆环体之间通过铰链或弹性带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6)包括氧化反应池本体(6a)、分层斜板(6b)、曝气管(6c)、填料架(6d)、下液管(6e)、接触氧化进液管(6f)、接触氧化排液管(6g),所述的分层斜板(6b)有多个,且从上到下依次错位设置,所述的分层斜板(6b)的较低一端与氧化反应池本体(6a)内壁固结,较高一端为溢流端,所述的曝气管(6c)分别设于分层斜板(6b)上,所述的填料架(6d)倾斜设置于分层斜板(6b)上方,填料架(6d)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的填料架(6d)的上方竖直设置有挡流板(6h),挡流板(6h)靠近分层斜板(6b)较低一端,挡流板(6h)下端与分层斜板(6b)之间为导流口,挡流板(6h)上端所处的水平位置高于分层斜板(6b)较高一端所处的水平位置,所述的分层斜板(6b)设有若干个下液口,下液口底部设有下液管(6e),下液管(6e)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接触氧化进液管(6f)设于氧化反应池本体(6a)顶部,接触氧化进液管(6f)通过管道与过滤池(5)出水端连接,所述的接触氧化排液管(6g)设于氧化反应池本体(6a)侧面下部,接触氧化排液管(6g)通过管道与沉淀池(7)进水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6i)、循环泵(6j),所述的循环管(6i)的下端与氧化反应池本体(6a)侧面下部连接,上端设于氧化反应池本体(6a)顶部,所述的循环泵(6j)设于循环管(6i)。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沼气脱硫脱水回收装置,所述的沼气脱硫脱水回收装置包括壳体(9a)、上滑轨(9b)、下滑轨(9c)、脱水检修室(9d)、脱水填料托架(9e)、脱水填料托架驱动装置(9f)、脱硫检修室(9g)、脱硫填料托架(9h)、脱硫填料托架驱动装置(9i),所述的壳体(9a)底部设有沼气布气管(9j),沼气布气管(9j)与进气管(9k)连接,进气管(9k)与厌氧反应池(4)的排气管连接,壳体(9a)顶部设有出气管(9l),所述的壳体(9a)的两侧的下部分别相对设置有脱水检修室(9d),脱水检修室(9d)相对的壳体(9a)上开设有脱水填料托架口,所述的壳体(9a)的两侧的上部分别相对设置有脱硫检修室(9g),脱硫检修室(9g)相对的壳体(9a)上开设有脱硫填料托架口,所述的下滑轨(9c)设于脱水填料托架口,且两端分别延伸至脱水检修室(9d)内,所述的上滑轨(9b)设于脱硫填料托架口,且两端分别延伸至脱硫检修室(9g),所述的脱水填料托架(9e)的下部与下滑轨(9c)滑动配合,且脱水填料托架(9e)两端分别设有托架口封板(9m),所述的脱水填料托架驱动装置(9f)设于脱水检修室(9d)内,且能够带动脱水填料托架(9e)在下滑轨(9c)上移动,所述的脱水填料托架(9e)有两个,且两个脱水填料托架(9e)的封板之间固结连接,其中一个脱水填料托架(9e)位于壳体(9a)内,另一个脱水填料托架(9e)位于脱水检修室(9d)内,所述的脱硫填料托架(9h)的下部与上滑轨(9b)滑动配合,且脱硫填料托架(9h)两端分别设有托架口封板(9m),所述的脱硫填料托架驱动装置(9i)设于脱硫检修室(9g)内,且能够带动脱硫填料托架(9h)在上滑轨(9b)上移动,所述的脱硫填料托架(9h)有两个,且两个脱硫填料托架(9h)的封板之间固结连接,其中一个脱硫填料托架(9h)位于壳体(9a)内,另一个脱硫填料托架(9h)位于脱硫检修室(9g)内,所述的脱水填料托架(9e)内设有脱水填料,所述的脱硫填料托架(9h)内设有脱硫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传感器(9n)、第一硫化氢气体传感器(9o)、检修提醒器(9p)、检修控制器,所述的湿度传感器(9n)设于上滑轨(9b)与下滑轨(9c)之间的壳体(9a)内,所述的第一硫化氢气体传感器(9o)设于壳体(9a)内的顶部,所述的检修提醒器(9p)分别设于脱水检修室(9d)、脱硫检修室(9g)外侧,所述的检修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9n)、第一硫化氢气体传感器(9o)、检修提醒器(9p)、脱水填料托架驱动装置(9f)、脱硫填料托架驱动装置(9i)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硫化氢气体传感器(9q)、硫化氢气体报警器(9r)、报警控制器,所述的第二硫化氢气体传感器(9q)分别设于脱水检修室(9d)、脱硫检修室(9g)内,所述的硫化氢气体报警器(9r)分别设于脱水检修室(9d)、脱硫检修室(9g)外侧,所述的报警控制器分别与第二硫化氢气体传感器(9q)、硫化氢气体报警器(9r)电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