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9664发布日期:2020-03-20 06:43阅读:1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行业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现有的沉淀池按污水的流动方向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及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

竖流式沉淀池在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计算依据为表面负荷、停留时间、有效高度,竖流式沉淀池所需的表面积是由设备设计表面负荷计算得来(s=q/v,其中q为废水的设计流量,v为设备的设计表面负荷),为了确保污染物可以在停留时间内,沉降到出水口以下,即满足设备表面负荷的要求,重力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往往比较大。

在厂区规划中,废水站占地往往有限,但是需要布置各种池体、设备。因此,沉淀池的面积经常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竖流式沉淀池,提高沉淀池内泥沙的沉淀速度,通过对竖流式沉淀池的结构进行改造,使得保证出水澄清的前提下,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尽可能减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中心桶、进水管、出水堰及排泥管,所述沉淀池的底端连接所述排泥管,所述中心桶竖直设于所述沉淀池内部,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中心桶,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上下两层斜板,所述斜板环绕中心桶设置,所述斜板与沉淀池之间留有供水流通过的空隙,两层斜板的倾斜方向不同,每层所述斜板的底部均设置有斜板支架。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两层所述斜板相对于沉淀池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5~60°,两层所述斜板相对于沉淀池底面倾斜方向相反,两层所述斜板的倾斜夹角为110~120°。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两层所述斜板间隔设置,所述两层斜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中心桶的底部为喇叭口,所述中心桶的下方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为圆锥状,所述喇叭口与所述分流块共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漏斗,所述排泥漏斗的底部与排泥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出水堰处设置有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环绕中心桶设置,所述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将沉淀池内部分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出水堰的一侧外接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沉淀池内加装双层双向斜板,可以增加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力,加入斜板后,污染物在沉降池中除了在垂直方向上受自身重力和废水对它的阻力,还会受到斜板推动水流的反向推力,使污染物的垂直分速度尽快降为0,提高沉淀池内泥沙的沉淀速度,从而提高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vs,根据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的计算公式vs=q/s可知,提高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vs,在废水的设计流量q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减小沉淀池的面积s的目的,或在保持沉淀池的面积s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废水的设计流量q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竖流式沉淀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层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沉淀池;2、中心桶;3、进水管;4、出水堰;5、排泥管;6、斜板;7、斜板支架;8、分流块;9、喇叭口;10、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11、支撑杆;12、排泥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竖流式沉淀池的一实施例,一种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中心桶2、进水管3、出水堰4及排泥管5,所述沉淀池1的底端连接所述排泥管5,所述中心桶2竖直设于所述沉淀池1内部,所述进水管3连接所述中心桶2,所述出水堰4设于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设置有上下两层斜板6,所述斜板6环绕中心桶2设置,所述斜板6与沉淀池1之间留有供水流通过的空隙,两层斜板6的倾斜方向不同,每层所述斜板6的底部均设置有斜板支架7。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的计算公式为vs=q/s,其中q为废水的设计流量,vs为设备的设计表面负荷,s为沉淀池1的面积,在废水的设计流量q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减小沉淀池1的面积s,则需要提高设备的设计表面负荷vs,或者保持沉淀池1的面积s不变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提高废水的设计流量q,则也需要提高设备的设计表面负荷vs。

表面负荷vs在数值上等于废水在沉淀池1内垂直方向的分速度v1,也就是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初始速度,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受自身重力和废水对它的阻力,其合力方向与垂直分速度v1相反,在既定停留时间内,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初始速度v1可以降至0的表面负荷即为设备的设计表面负荷vs,若想要提高设备的设计表面负荷vs,可以增加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力,从而使污染物的垂直分速度尽快降为0。

本实用新型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在现有的几种重力沉淀设备中,竖流式沉淀池1的占地相对较小,在沉淀池1内加装双层双向斜板6,可以增加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力,加入斜板6后,污染物在沉降池1中除了在垂直方向上受自身重力和废水对它的阻力,还会受到斜板6推动水流的反向推力,使污染物的垂直分速度尽快降为0,从而提高沉淀池1的设计表面负荷vs,达到减小沉淀池1的面积s,或提高废水的设计流量q的目的。

参照图2所示,两层所述斜板6相对于沉淀池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5~60°,两层所述斜板6相对于沉淀池底面倾斜方向相反,两层所述斜板6的倾斜夹角为110~120°,本实施例中,两层斜板6相对于沉淀池1底面的倾斜角度均为60°,两层所述斜板6相对于沉淀池1底面倾斜方向相反,两层所述斜板6的倾斜夹角为120°。当所述沉淀池1比较深时,将两层所述斜板6间隔设置在沉淀池,为了防止斜板6跨距过大,在水流的作用下产生抖动,所述两层斜板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用于加强固定所述斜板6。

具体地,所述中心桶2的底部为喇叭口9,所述中心桶2的下方设置有分流块8,所述分流块8为圆锥状,所述喇叭口9与所述分流块8共轴线设置,设置所述分流块8,将从中心桶2排出的污水进行分流处理,防止中心桶2内的配水流速大、不均匀,直接影响沉淀效果,并且设置喇叭口9与所述分流块8共轴线,保证了经中心桶2排出的污水均匀的分布于分流块8上,降低了水流对分流块8的冲击,延长了分流块8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漏斗12,所述排泥漏斗12的底部与排泥管5连接,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排泥漏斗12,相对于平底的沉淀池1,更利于泥沙从排泥管5排出,优选地,在所述排泥管5处可以外接排泥泵,实现泥沙的快速排出。

具体地,所述出水堰4处设置有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10,所述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10环绕中心桶2设置,所述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10将沉淀池1内部分隔,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10能够进一步拦截漂浮在污水中的悬浮物,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具体地,所述出水堰4的一侧外接排水管,污水经过沉淀池沉降处理、滤网层或活性炭填充层10吸附处理后的溢出到出水堰4中,并从出水堰4的一侧的排水管排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