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以及飞灰渗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2270发布日期:2020-06-02 19:4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以及飞灰渗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以及飞灰渗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生活垃圾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垃圾围城现象日益明显。垃圾焚烧也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会产生飞灰。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多作为危险废物进行必要的固化、稳定化处置后安全填埋,而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会有雨水进入库区产生渗滤液。根据焚烧厂固化稳定后飞灰的特点和性质,其产生的渗滤液与常规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不同,具有有机物含量低,重金属含量较常规渗滤液高的特点,如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不可修复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现场将预处理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土建作业,一旦搭建成功,很难再进行更改,如出现飞灰渗滤液处理规模变大或流程出现改变时,不好再改装合适的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以及飞灰渗滤系统,通过将处理渗滤液的各个环节单元化,使其能够在车间制作,制作完成后发货至现场拼装,不需要现场土建,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当某一个环节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对应的环节拆卸换上新的即可,不会耗费太大的变更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第一次调节渗滤液的ph值的调酸单元、用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加药单元、用于第二次调节渗滤液的ph值的调碱单元以及用于进行絮凝反应的絮凝单元,所述调酸单元与所述加药单元之间、所述加药单元与所述调碱单元之间以及所述调碱单元与所述絮凝单元之间均为可拆卸拼装,所述调酸单元、所述加药单元、所述调碱单元以及所述絮凝单元依次连通。

进一步,所述调酸单元包括调酸罐、用于向所述调酸罐投加硫酸、盐酸或磷酸的第一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一加药泵以及用于在所述调酸罐中搅拌的第一搅拌机,所述调酸罐与所述加药单元之间为可拆卸拼装;所述调酸罐底部设有与所述加药单元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为边长在100-300mm的方孔。

进一步,所述加药单元包括加药罐、反应罐、用于向所述加药罐投加硫酸亚铁或亚硫酸氢钠的第二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二加药泵、用于在所述加药罐中搅拌的第二搅拌机以及用于在所述反应罐中搅拌的第三搅拌机,所述加药罐与所述调酸单元之间、所述反应罐与所述调碱单元之间以及所述加药罐与所述反应罐之间均为可拆卸拼装,且所述加药罐通过导管与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调碱单元包括调碱罐、用于向所述调碱罐投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的第三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三加药泵以及用于在所述调碱罐中搅拌的第四搅拌机,所述调碱罐与所述加药单元之间以及所述调碱罐与所述絮凝单元之间均为可拆卸拼装;所述调碱罐底部设有与所述絮凝单元连通的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二过水孔为边长在100-300mm的方孔。

进一步,所述絮凝单元包括絮凝罐、用于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第四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四加药泵以及用于在所述絮凝罐中搅拌的第五搅拌机,所述絮凝罐与所述调碱单元之间为可拆卸拼装。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沉淀的沉淀单元,所述沉淀单元包括沉淀罐,所述絮凝单元通过中性导流筒与所述沉淀罐连通,所述中性导流筒竖向设置在所述沉淀罐中,且所述中性导流筒的入口与所述沉淀罐的罐顶齐平。

进一步,所述中性导流筒的出口的正下方设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出口之间的间距在100-250mm之间。

进一步,所述沉淀罐底部设有泥斗,所述泥斗具有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在50-60°之间,所述泥斗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高度在300-500mm之间。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存储上清液的产水单元,所述产水单元与所述沉淀单元连通,且所述产水单元与所述沉淀单元之间为可拆卸拼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飞灰渗滤系统,包括上述的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以及用于接收所述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渗滤液的膜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处理渗滤液的各个环节单元化,使其能够在车间制作,制作完成后发货至现场拼装,不需要土建,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当某一个环节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对应的环节拆卸换上新的即可,不会耗费太大的变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中:1-调酸单元;20-加药罐;21-反应罐;22-还原剂配药区;3-调碱单元;30-碱配药区;4-絮凝单元;40-絮凝剂配药区;5-沉淀单元;50-反射板;51-泥斗;52-出水堰;53-中性导流筒;6-产水单元;7-加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第一次调节渗滤液的ph值的调酸单元1、用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加药单元、用于第二次调节渗滤液的ph值的调碱单元3以及用于进行絮凝反应的絮凝单元4,所述调酸单元1与所述加药单元之间、所述加药单元与所述调碱单元3之间以及所述调碱单元3与所述絮凝单元4之间均为可拆卸拼装,所述调酸单元1、所述加药单元、所述调碱单元3以及所述絮凝单元4依次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将处理飞灰渗滤液的各个环节独立成调酸单元1、加药单元、调碱单元3以及絮凝单元4,且按照处理的流程将它们依次连通,如此就可以在车间单独制作各个单元,制作完成后发货至现场拼装,不需要土建,可以有效缩短工期,由于相邻的单元之间为可拆卸拼装,当某一个环节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对应的环节拆卸换上新的即可,不会耗费太大的变更成本。另一方面,将各个环节设为独立的单元,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实际来布置各个单元的位置,以便于布局紧凑,分区明确,可因地制宜,缩小占地面积。而至于可拆卸拼装的方式,现有技术中有很多,例如通过卡扣连接,或者是螺栓连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2,所述调酸单元1包括调酸罐、用于向所述调酸罐投加硫酸、盐酸或磷酸的第一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一加药泵以及用于在所述调酸罐中搅拌的第一搅拌机,所述调酸罐与所述加药单元之间为可拆卸拼装;所述调酸罐底部设有与所述加药单元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为边长在100-300mm的方孔。在本实施例中,细化上述的调酸单元1,它包括调酸罐或者是其他的容器,通过第一加药管线向调酸罐内投加硫酸、盐酸或磷酸等酸,在加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加药泵辅助投加,并通过第一搅拌机进行搅拌,该处的搅拌机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是空气搅拌。调酸的目的是将渗滤液的ph值调在3-5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2,所述加药单元包括加药罐20、反应罐21、用于向所述加药罐20投加硫酸亚铁或亚硫酸氢钠的第二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二加药泵、用于在所述加药罐20中搅拌的第二搅拌机以及用于在所述反应罐21中搅拌的第三搅拌机,所述加药罐20与所述调酸单元1之间、所述反应罐21与所述调碱单元3之间以及所述加药罐20与所述反应罐21之间均为可拆卸拼装,且所述加药罐20通过导管与所述反应罐21的底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细化上述的加药单元,加药单元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环节,它包括加药罐20和反应罐2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容器替代,此处不作限定,通过第二加药管线向加药罐20中投加硫酸亚铁或亚硫酸氢钠,在加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加药泵辅助投加,并通过第二搅拌机进行搅拌,该处的搅拌机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是空气搅拌。在加药罐20内处理完成后,渗滤液通过管道通入反应罐21内,在反应罐21内通过第三搅拌机进行搅拌,该处的搅拌机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是空气搅拌,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2,所述调碱单元3包括调碱罐、用于向所述调碱罐投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的第三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三加药泵以及用于在所述调碱罐中搅拌的第四搅拌机,所述调碱罐与所述加药单元之间以及所述调碱罐与所述絮凝单元4之间均为可拆卸拼装;所述调碱罐底部设有与所述絮凝单元4连通的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二过水孔为边长在100-300mm的方孔。在本实施例中,细化上述的调碱单元3,它包括调碱罐或者是其他容器,通过第三加药管线向调碱罐中投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在加的过程中,通过第三加药泵辅助投加,并通过第四搅拌机进行搅拌,该处的搅拌机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是空气搅拌。调酸的目的是将渗滤液的ph值调在7-9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絮凝单元4包括絮凝罐、用于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第四加药管线、用于加压的第四加药泵以及用于在所述絮凝罐中搅拌的第五搅拌机,所述絮凝罐与所述调碱单元3之间为可拆卸拼装。在本实施例中,细化上述的絮凝单元4,它包括絮凝罐或者是其他容器,通过第四加药管线向絮凝罐内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加的过程中,通过第四加药泵辅助投加,并通过第五搅拌机进行搅拌,该处的搅拌机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是空气搅拌。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2,本装置还包括用于沉淀的沉淀单元5,所述沉淀单元5包括沉淀罐,所述絮凝单元4通过中性导流筒53与所述沉淀罐连通,所述中性导流筒53竖向设置在所述沉淀罐中,且所述中性导流筒53的入口与所述沉淀罐的罐顶齐平。在本实施例中,絮凝单元4出来的渗滤液再进入到沉淀单元5中进行沉淀,沉淀时间在1-3小时之间。并通过中性导流筒53来将絮凝单元4处理后的液体导至沉淀罐中,可以使液体从沉淀罐的下部积累,以便于沉淀。液体进入到沉淀罐后,上升流速在1-3m/h之间。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和2,所述中性导流筒53的出口的正下方设有反射板50,所述反射板50与所述出口之间的间距在100-250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设此反射板50可以避免液体直接冲击下方的积液。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和2,所述沉淀罐底部设有泥斗51,所述泥斗51具有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在50-60°之间,所述泥斗51与所述反射板50之间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高度在300-500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设此泥斗51可以接收液体中的泥,斜坡可以增大泥的附着面积。泥斗51底部设置排泥口,可以连接排泥泵,定期排泥。优选的,沉淀罐上侧设有出水堰52,沉淀罐内的上清液通过出水堰52进入到后面的产水单元6。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2,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上清液的产水单元6,所述产水单元6与所述沉淀单元5连通,且所述产水单元6与所述沉淀单元5之间为可拆卸拼装。在本实施例中,经过沉淀后,会产生上清液,上清液进入到产水单元6中停留时间为30-60分钟,有存水功能,可以使系统保持连续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2,本装置还配置有还原剂配药区22、碱配药区30以及絮凝剂配药区40,它们可以依附于上述的任意一个单元,也是可拆卸拼装。

以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均是为了区别,并不是做其他的限定,而且为了便于标号,将上述的第一加药泵、第二加药泵、第三加药泵以及第四加药泵均标记为加药泵7,其在图2中的位置仅作为示例,不作为限定,而实际上它的安装位置也没有一定之规,安装好后通过管道连通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灰渗滤系统,包括上述的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以及用于接收所述飞灰渗滤液预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渗滤液的膜处理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将处理飞灰渗滤液的各个环节独立成调酸单元1、加药单元、调碱单元3以及絮凝单元4,且按照处理的流程将它们依次连通,如此就可以在车间制作单独制作各个单元,制作完成后发货至现场拼装,不需要土建,可以有效缩短工期,由于相邻的单元之间为可拆卸拼装,当某一个环节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对应的环节拆卸换上新的即可,不会耗费太大的变更成本。另一方面,将各个环节设为独立的单元,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实际来布置各个单元的位置,以便于布局紧凑,分区明确,可因地制宜,缩小占地面积。而先经过预处理后,可以降低飞灰渗滤液悬浮物和重金属,为后续的膜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