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6874发布日期:2020-05-01 18:0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cass工艺中,生物选择区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丝状菌的过度繁殖,避免丝状菌在微生物处理系统中成为优势菌种。另外生物选择区有明显的cod、tn、氨氮、tp等污染物去除能力,减少了曝气电耗和除磷药耗。

生物选择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好氧或厌氧生物反应器之前,设置一个停留时间较短的反应器,使回流污泥和未被稀释的废水在其中接触,即在选择器中维持较高的f/m值。在高f/m值下,沉淀性能好的微生物可以优先在选择器基质浓度高的区域吸收利用基质,并在整个悬浮活性污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

如图1所示,现有的cass工艺的生物选择区结构,池体1中间设置两块隔板4,并在两块隔板4之间形成与池体1的入水口2和出水口3直接连通的缺口,从而造成污水在缺口两侧出现短流现象,而短流区域有淤泥堆积,导致该区域实际水力停留时间极短,无法达到设计的抗冲击和脱氮除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包括长方形的池体,池体的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入水口,池体的另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的中间沿池体的长轴方向设置有一整块隔板,隔板隔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使池体内部在入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对称的u型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中靠近入水口处设置有两组推流方向相向的推流器,池体中靠近出水口处设置有两组推流方向相对的推流器。

进一步的,所述推流器安装在固定于池体与隔板上的支架底部,所述支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池体和隔板顶端的横架、垂直固接在横架底端中间的纵架、两个固接在纵架底端且相互平行的卡箍。

进一步的,所述纵架的底部两侧与横架的底端两侧分别固接与倾斜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推流器均位于距离池体底部1/3至1/2的高度处。

进一步的,所述入水口的底面为向池体中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入水口流入的污水分散成两路分别流入入水口两侧的u型流道,然后在出水口处汇流后从出水口流出,避免出现短流和淤泥淤积;在池体中设置推流器,加快污水的流速,使汇流污泥与未被稀释的污水充分混合,减少淤泥的沉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生物选择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物选择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和推流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包括长方形的池体100,池体100的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入水口110,池体100的另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出水口120,池体100的中间沿池体100的长轴方向设置有一整块隔板130,隔板130隔在入水口110和出水口120之间,使池体100内部在入水口110与出水口120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对称的u型流道160。

从入水口110流入的污水分散成两路分别流入入水口110两侧的u型流道160,然后在出水口120处汇流后从出水口120流出,避免出现短流和淤泥淤积。

池体100中靠近入水口110处设置有两组推流方向相向的推流器140,池体100中靠近出水口120处设置有两组推流方向相对的推流器140。推流器140安装在固定于池体100与隔板130上的支架150底部,支架150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池体100和隔板130顶端的横架151、垂直固接在横架151底端中间的纵架152、两个固接在纵架152底端且相互平行的卡箍153。纵架152的底部两侧与横架151的底端两侧分别固接与倾斜的加强筋154。推流器140均位于距离池体100底部1/3至1/2的高度处。

在池体100中设置推流器140,加快污水的流速,使汇流污泥与未被稀释的污水充分混合,减少淤泥的沉积。

入水口110的底面为向池体100中倾斜的斜面11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包括长方形的池体,池体的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入水口,池体的另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中间沿池体的长轴方向设置有一整块隔板,隔板隔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使池体内部在入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对称的u型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中靠近入水口处设置有两组推流方向相向的推流器,池体中靠近出水口处设置有两组推流方向相对的推流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器安装在固定于池体与隔板上的支架底部,所述支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池体和隔板顶端的横架、垂直固接在横架底端中间的纵架、两个固接在纵架底端且相互平行的卡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架的底部两侧与横架的底端两侧分别固接与倾斜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器均位于距离池体底部1/3至1/2的高度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的底面为向池体中倾斜的斜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选择区短流改造结构,包括长方形的池体,池体的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入水口,池体的另一条长边中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的中间沿池体的长轴方向设置有一整块隔板,隔板隔在入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使池体内部在入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对称的U型流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入水口流入的污水分散成两路分别流入入水口两侧的U型流道,然后在出水口处汇流后从出水口流出,避免出现短流和淤泥淤积;在池体中设置推流器,加快污水的流速,使汇流污泥与未被稀释的污水充分混合,减少淤泥的沉积。

技术研发人员:邓灿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控技术服务(广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