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1992发布日期:2020-10-17 00:3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一般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它应用常温厌氧发酵技术,按照“多级自流,逐级降解"的原理,建立ⅰ级厌氧发酵以及ⅱ级兼性消化过滤的新装置,它由厌氧发酵、兼性消化过滤、污水回流和填料等工艺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一半都是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实现输入或输出管道的连通,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管道的安装时,需要利用多组螺栓螺母的配合,安装操作极为不便,且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整体的安装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设备本体、第一管道与固定在处理设备本体上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半环座与第二半环座,且第一半环座的两端与第二半环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件,所述凸起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二管道的端部焊接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环体,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半环座的内弧面与第二半环座的内弧面均开设有斜面凹槽,且斜面凹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键,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上均开设有两个键槽,且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相分离的两个侧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锥面槽,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v形杆部分与两个直杆部分,两个所述连接螺纹分别位于两个直杆上,所述第二半环座的外弧面与v形杆的内侧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定位键与键槽为相匹配设置,所述六角螺母与位于第一半环座上的凸起件之间设置有垫圈。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上均设置有与密封圈相匹配的槽体,两个槽体的深度之和小于密封圈的厚度。

优选的,两个所述锥面槽的内表面分别与斜面凹槽的两个斜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的外侧套接有塑料罩,且塑料罩的外侧设置有喉箍,所述塑料罩包括两个半环形件,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立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硅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半环座、第二半环座、凸起件、通孔、连接杆、连接螺纹、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六角螺母、斜面凹槽、定位键、键槽、锥面槽和密封圈,利用第一半环座与第二半环座收紧时斜面凹槽对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挤压力,使得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在密封圈的作用下密封连接,完成管道的连接,操作简单,省力效果好,安装效率显著提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塑料罩、喉箍、半环形件和硅胶垫,利用两个半环形件配合硅胶垫将塑料罩内外环境密封隔绝,从而有效的减缓了安装机构的锈化速度,提高了安装机构的实际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半环座与第二半环座收紧时斜面凹槽对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的挤压力,使得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在密封圈的作用下密封连接,完成管道的连接,操作简单,省力效果好,安装效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半环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二中安装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二中塑料罩的侧视图。

图中:1处理设备本体、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安装机构、5第一半环座、6第二半环座、7凸起件、8通孔、9连接杆、10连接螺纹、11第一环体、12第二环体、13六角螺母、14斜面凹槽、15定位键、16键槽、17锥面槽、18密封圈、19塑料罩、20喉箍、21半环形件、22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设备本体1、第一管道2与固定在处理设备本体1上的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2与第二管道3之间设置有安装机构4,安装机构4包括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且第一半环座5的两端与第二半环座6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件7,凸起件7上开设有通孔8,通孔8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螺纹10,第二管道3的端部焊接有第一环体11,第一管道2的一端焊接有第二环体12,连接杆9通过连接螺纹10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母13,第一半环座5的内弧面与第二半环座6的内弧面均开设有斜面凹槽14,且斜面凹槽14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键15,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上均开设有两个键槽16,且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相分离的两个侧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锥面槽17,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

连接杆9包括v形杆部分与两个直杆部分,两个连接螺纹10分别位于两个直杆上,第二半环座6的外弧面与v形杆的内侧面相接触,定位键15与键槽16为相匹配设置,定位键15与键槽16的设置,使得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能够对称分布,从而使得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能够均匀受力,有利于两者的密封连接,六角螺母13与位于第一半环座5上的凸起件7之间设置有垫圈,垫圈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六角螺母13松动,保护零件和螺丝,密封圈18为橡胶材质制成,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上均设置有与密封圈18相匹配的槽体,两个槽体的深度之和小于密封圈18的厚度,两个锥面槽17的内表面分别与斜面凹槽14的两个斜面相贴合。

实施例二:

参照图1-6,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设备本体1、第一管道2与固定在处理设备本体1上的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2与第二管道3之间设置有安装机构4,安装机构4包括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且第一半环座5的两端与第二半环座6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件7,凸起件7上开设有通孔8,通孔8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螺纹10,第二管道3的端部焊接有第一环体11,第一管道2的一端焊接有第二环体12,连接杆9通过连接螺纹10螺纹连接有六角螺母13,第一半环座5的内弧面与第二半环座6的内弧面均开设有斜面凹槽14,且斜面凹槽14的内表面设置有定位键15,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上均开设有两个键槽16,且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相分离的两个侧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锥面槽17,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

连接杆9包括v形杆部分与两个直杆部分,两个连接螺纹10分别位于两个直杆上,第二半环座6的外弧面与v形杆的内侧面相接触,定位键15与键槽16为相匹配设置,定位键15与键槽16的设置,使得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能够对称分布,从而使得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能够均匀受力,有利于两者的密封连接,六角螺母13与位于第一半环座5上的凸起件7之间设置有垫圈,垫圈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六角螺母13松动,保护零件和螺丝,密封圈18为橡胶材质制成,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上均设置有与密封圈18相匹配的槽体,两个槽体的深度之和小于密封圈18的厚度,两个锥面槽17的内表面分别与斜面凹槽14的两个斜面相贴合,安装机构4的外侧套接有塑料罩19,且塑料罩19的外侧设置有喉箍20,塑料罩19包括两个半环形件21,两个半环形件21配合硅胶垫22,能够将塑料罩19内外环境隔绝分离,避免了潮气进入到塑料罩19的内部,继而有效的减缓了安装机构4的锈化速度,两个半环形件21相对立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硅胶垫22。

工作原理:在安装第一管道2与第二管道3时,首先移动第一管道2,并利用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夹紧密封圈18,然后利用斜面凹槽14将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套接到第一环体11与第二环体12上,在此过程中,需要缓缓调整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的位置,直至定位键15卡接到键槽16的内部,如此才能保证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对称分布,然后将连接杆9贯穿通孔8,并将六角螺母13利用连接螺纹10连接到连接杆9上直至收紧,完成安装,在此过程中,由于斜面凹槽14与锥面槽17的存在,且两个锥面槽17的内表面分别与斜面凹槽14的两个斜面相贴合,因此,拧紧六角螺母13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会使得斜面凹槽14沿着锥面槽17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实现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的收紧,密封圈18在该挤压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实现第一半环座5与第二半环座6的密封连接,安装完成后,人们即可开始使用处理设备本体1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通过设置的塑料罩19保护安装机构4,将安装机构4与外部的潮湿阴暗环境分隔开来,有效的减缓了安装机构4的锈化速度,喉箍20用于为两个半环形件21提供压力,从而利用硅胶垫22实现两个半环形件21之间、半环形件21与第一管道2之间、半环形件21与第二管道3之间的密封连接,且喉箍20松紧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省力效果好,安装效率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