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6176发布日期:2020-10-30 21: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体为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面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废水排放标准及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各类实验室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实际上是一类典型严重的污染源,实验室产生的废水一般不经处理或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地下污水管网,送到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由于实验室污水成分复杂,特别是含有大量重金属以及大量的细菌、病毒、虫卵等致病病原体,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对其“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排入江河,许多化学实验室的排水管道与居民的排水管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最后流入江河中或者渗入地下,重金属进入水源或土壤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类的食物链。

传统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未能实现完全自动化,其加药等操作仍需人工进行添加,且添加药物时需进行人工测量药物浓度后进行计算加量,操作步骤繁琐,且无药尽自动停机功能,当反应药物用完仍会进行正常的污水处理导致未完全处理的污水排出造成污染,另外对于一些专用的微生物实验室或疾控中心实验室污水内的大量细菌和微生物等无法进行消除,易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设置杀菌组件,利用管道套接杀菌管的防止通过紫外线进行管道杀菌,可根据杀菌强度的需要增减杀菌管体的长短,对输送管内流通的污水进行消毒杀菌,能够有效去除大量实验室污水中的菌群残留,防止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较差感染,防止实验室内细菌与污水处理站的生活污水接触,造成生化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自动加药组件,利用酸碱度传感器自动测量酸碱度并控制电磁阀组的开启或关闭进行给药,并通过液位仪进行测量加药量进行联动控制,从而实现给药量的精确度,无需人工定量给药,实现自动化,且当液位计监测药量用尽时即可自动进行关闭提升泵工作,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停机,防止污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集中池、处理池,所述污水集中池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终端固定套接有杀菌管,所述处理池的内部从左至右设置有气浮搅拌池、中和池和吸附滤池,所述输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所述气浮搅拌池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泵气搅拌杆,所述中和池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定量加药箱,所述定量加药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布液管,所述中和池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曝气器,所述吸附滤池的底端固定安装有mbr膜组,所述中和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酸碱度传感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的输出端延伸至气浮搅拌池的内部,所述气浮搅拌池、中和池、吸附滤池之间设置有连通口,所述吸附滤池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管包括暗盒、uv紫外线灯管、透明管,所述透明管位于暗盒的内部,所述透明管的两端与输送管相连通,所述透明管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凹透镜,所述uv紫外线灯管位于凹透镜的上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泵气搅拌杆包括空心杆、叶轮组件、搅拌叶,所述空心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叶轮组件,所述空心杆的周侧固定安装有若干搅拌叶并均匀分布,所述空心杆的顶端开设有气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量加药箱包括药箱、液位仪,所述液位仪的顶端开设有注液口,所述药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液管由竖管以及多根横管构成,所述横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并均匀分布,所述横管的一端与竖管的一侧相连通,所述横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堵。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酸碱度传感器、液位仪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提升泵、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为plc或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杀菌组件,利用管道套接杀菌管的防止通过紫外线进行管道杀菌,可根据杀菌强度的需要增减杀菌管体的长短,对输送管内流通的污水进行消毒杀菌,能够有效去除大量实验室污水中的菌群残留,防止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较差感染,防止实验室内细菌与污水处理站的生活污水接触,造成生化污染;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自动加药组件,利用酸碱度传感器自动测量酸碱度并控制电磁阀组的开启或关闭进行给药,并通过液位仪进行测量加药量进行联动控制,从而实现给药量的精确度,无需人工定量给药,实现自动化,且当液位计监测药量用尽时即可自动进行关闭提升泵工作,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停机,防止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杀菌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泵气搅拌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量加药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污水集中池;2、处理池;21、气浮搅拌池;22、中和池;23、吸附滤池;3、提升泵;4、输送管;5、杀菌管;51、暗盒;52、uv紫外线灯管;53、透明管;54、凹透镜;6、虹吸管;61、单向气阀;7、搅拌装置;8、泵气搅拌杆;81、空心杆;82、叶轮组件;83、搅拌叶;9、定量加药箱;91、药箱;92、液位仪;93、电磁阀;10、布液管;11、连通口;12、酸碱度传感器;13、mbr膜组;14、出水管;15、曝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全自动化实验室污水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集中池1、处理池2,污水集中池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提升泵3,提升泵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4,输送管4的终端固定套接有杀菌管5,处理池2的内部从左至右设置有气浮搅拌池21、中和池22和吸附滤池23,输送管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虹吸管6,虹吸管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61,气浮搅拌池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7,搅拌装置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泵气搅拌杆8,中和池2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定量加药箱9,定量加药箱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布液管10,中和池2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曝气器15,吸附滤池2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mbr膜组13,中和池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酸碱度传感器12。

实施方式具体为:设置杀菌组件,利用管道套接杀菌管的防止通过紫外线进行管道杀菌,可根据杀菌强度的需要增减杀菌管5体的长短,对输送管4内流通的污水进行消毒杀菌,能够有效去除大量实验室污水中的菌群残留,防止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较差感染,防止实验室内细菌与污水处理站的生活污水接触,造成生化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自动加药组件,利用酸碱度传感器12自动测量酸碱度并控制电磁阀组的开启或关闭进行给药,并通过液位仪进行测量加药量进行联动控制,从而实现给药量的精确度,无需人工定量给药,实现自动化,且当液位计监测药量用尽时即可自动进行关闭提升泵工作,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停机,防止污染。

其中,输送管4的输出端延伸至气浮搅拌池21的内部,气浮搅拌池21、中和池22、吸附滤池23之间设置有连通口11,吸附滤池2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4,使得污水可逐步进行处理。

其中,杀菌管5包括暗盒51、uv紫外线灯管52、透明管53,透明管53位于暗盒51的内部,透明管53的两端与输送管4相连通,透明管5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凹透镜54,uv紫外线灯管52位于凹透镜54的上方,可根据杀菌强度的需要增减杀菌管5体的长短,对输送管4内流通的污水进行消毒杀菌。

其中,泵气搅拌杆8包括空心杆81、叶轮组件82、搅拌叶83,空心杆8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叶轮组件82,空心杆81的周侧固定安装有若干搅拌叶83并均匀分布,空心杆81的顶端开设有气孔,实现搅拌过程中进行曝气处理。

其中,定量加药箱9包括药箱91、液位仪92,药箱91的顶端开设有注液口,药箱9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93,实现自动化加药。

其中,布液管10由竖管以及多根横管构成,横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并均匀分布,横管的一端与竖管的一侧相连通,横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封堵,实现药业的均匀分布,加快反应速率。

其中,酸碱度传感器12、液位仪9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提升泵3、电磁阀9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为plc或单片机,实现自动控制和药尽自动停机功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首先将实验室污水通过管道或倒入污水集中池1内进行集中,在定量加药箱9内添加反应液,即可开启工作,通过提升泵3将污水集中池1内的污水泵入处理池2的内部,在泵送过程中,利用输送管4对输送管内流通的污水进行消毒杀菌,能够有效去除大量实验室污水中的菌群残留,防止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较差感染,防止实验室内细菌与污水处理站的生活污水接触,经过杀菌的污水进入处理池2内先后通过气浮搅拌池21、中和池22、吸附滤池23,进行曝气反应和中和反应并进行吸附过滤,之后污水通过出水管14排出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二次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