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旋风分离与蜂窝过滤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5103发布日期:2021-02-09 17:4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旋风分离与蜂窝过滤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旋风分离与蜂窝过滤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
[0003]
传统的沉淀装置依赖重力沉降,沉降速度慢,另外通过加注药液是,使得污水与药液反应,加速沉淀生成,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速度慢,混合不均匀,沉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旋风分离与蜂窝过滤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集旋风分离与蜂窝过滤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包括筒体、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筒体包括上下连通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为圆柱体状,其内部分为同心圆嵌套排列的外腔和内腔,内腔通过多个的焊接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外腔;外腔为混合搅拌腔,内腔为沉淀过滤腔,沉淀过滤腔内部加装有fpr材质的蜂窝过滤芯,下筒体为圆锥体状的沉淀腔,沉淀腔底部连接有污泥排放管;
[0007]
所述进水管上端连接于筒体的左上段,且与混合搅拌腔切向连通,进水管下端通过水泵与外部污水源连通;进水管内置静态混合器;药液存储箱为两个,并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水管连通,两个药液存储箱与进水管的连接端口分别位于静态混合器的两侧;
[0008]
当污水从切向连通的进水管进入混合搅拌腔内,药液通过进水管加注与污水混合,在混合搅拌腔内形成涡流,实现污水与药液快速均匀的混合反应,杂质快速凝结;涡流下旋进入沉淀腔后速度逐渐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杂质发生沉淀;初步处理后的水会通过沉淀过滤腔再次进一步过滤;
[0009]
排水管上端垂直连接于筒体的右上段,连通沉淀过滤腔。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下端与排水贮存箱连通。
[0011]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筒体外侧均匀设有四个支撑臂,四个支撑臂分别与底座的支撑柱对应安装。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侧设有控制箱和检验台,检验台位于控制箱上方,检验台一侧设有落于地面的扶梯和安全护笼。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排放管采用聚氯乙烯管,该聚氯乙烯管设有由控制箱控制的阀门,根据设定程序自动控制排泥时间。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包括两个水位浮动开关,分别控制两个药液存储箱。
[001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层内外嵌套的混合搅拌腔和沉淀过滤腔,与下层圆锥体状的沉淀腔、以及切向连通的进水管,使得污水与药液在进入到混合搅拌腔内时,产生下旋的涡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均匀的混合反应,使得反应充分,杂质快速凝结;进入沉淀腔内的污水涡流的速度逐渐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杂质沉降;污水涡流的速度逐渐降低,涡流接触到沉淀腔的倾斜底板后向上运动,将沉降后的污水通入滤料腔进一步的过滤,具有较好的沉淀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的左视局部示意图;
[0018]
图3为a-a的剖视图;
[0019]
图4为b-b的剖视图;
[0020]
图5为检验台和扶梯及安全护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为双筒体结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22]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为三筒体结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23]
图中,1-筒体,2-进水管,3-排水管,4-药液存储箱,5-排水贮存箱,6-底座,7-控制箱,8-检验台,9-扶梯,10-水泵;
[0024]
11-上筒体,12-下筒体,13-混合搅拌腔,14-沉淀过滤腔,15-蜂窝过滤芯,16-沉淀腔,17-污泥排放管,18-支撑臂,19-回液口,20-焊接连接件;
[0025]
21-静态混合器,22-药水泵,23-安全护笼。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7]
一种集旋风分离与蜂窝过滤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筒体1、进水管2、排水管3、药液存储箱4、排水贮存箱5和底座6,
[0028]
筒体1包括上下连通的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上筒体11为圆柱体状,其内部分为同心圆嵌套排列的外腔和内腔,内腔通过上下两组共计八个的焊接连接件20固定连接于外腔;外腔为混合搅拌腔13,内腔为沉淀过滤腔14,沉淀过滤腔14内部加装有fpr材质的蜂窝过滤芯15,下筒体12为圆锥体状的沉淀腔16,沉淀腔16底部连接有污泥排放管17;
[0029]
筒体1外侧均匀设有四个支撑臂18,四个支撑臂18分别与底座6的支撑柱通过螺栓对应安装;
[0030]
进水管2上端连接于筒体1的左上段,且与混合搅拌腔13切向连通,进水管2下端通过水泵10、水泵吸入软管与外部污水源连通;进水管2内置静态混合器21;
[0031]
药液存储箱4分为药液存储箱4a和药液存储箱4b,药液存储箱4a和药液存储箱4b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水管2连通,药液存储箱4a与进水管2的连接端口c1靠近静态混合器21的输入端,药液存储箱4b与进水管2的连接端口c2靠近静态混合器21的输出端;
[0032]
当污水从切向连通的进水管2进入混合搅拌腔13内,药液通过进水管2加注与污水混合,在混合搅拌腔13的圆弧内壁和沉淀过滤腔14的圆弧外壁的双向作用下形成涡流,实现污水与药液快速均匀的混合反应,杂质快速凝结;涡流下旋进入沉淀腔16后速度逐渐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杂质发生沉淀;初步处理后的水会通过沉淀过滤腔14再次进一步过滤;
[0033]
排水管3上端垂直连接于筒体1的右上段,连通沉淀过滤腔14,排水管3下端与排水贮存箱5连通;
[0034]
筒体1外侧设有控制箱7和检验台8,检验台8位于控制箱7上方,检验台8一侧设有落于地面的扶梯9和安全护笼23;
[0035]
控制箱7包括控制药液存储箱4a的水位浮动开关d1和控制药液存储箱4b的水位浮动开关d2。
[0036]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污泥排放管17采用聚氯乙烯管。
[003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38]
(1)启动水泵10,污水流入进水管2,同时开启药液存储箱4a和药液存储箱4b各自的药水泵22,分别依次向进水管2加注药液,通过静态混合器21混合药液与污水;
[0039]
(2)当污水和药液从切向连通的进水管2进入混合搅拌腔13内,在混合搅拌腔13的圆弧内壁和沉淀过滤腔14的圆弧外壁的双向作用下形成涡流,实现污水与药液快速均匀的混合反应,杂质快速凝结;
[0040]
(3)涡流下旋进入沉淀腔16后速度逐渐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杂质发生沉淀;通过打开污泥排放管17的阀门,可将污泥清除,该阀门由控制箱7控制根据设定程序自动控制排泥时间;
[0041]
(4)污水涡流的速度逐渐降低,涡流接触到沉淀腔16的倾斜底板后,向上运动通过沉淀过滤腔14底部的回液口19到沉淀过滤腔14内,沉淀过滤腔14内部蜂窝过滤芯15过滤掉少量泛起的杂质,经过沉淀过滤腔14的污水从排水管3排出,流入排水贮存箱5。
[0042]
在具体实施例中,筒体不限于单筒结构,还可以是双筒结构或者双筒以上的多筒结构。如图6所示的双筒结构,一根进水管2的两个进水分管2a、2b分别与筒体1a、筒体1b切向连通,筒体1a、筒体1b分别设有各自的排水管3a、3b。还有,如图7所示的三筒结构,一根进水管2的三个进水分管2a、2b、2c分别与筒体1a、筒体1b、筒体1c切向连通,筒体1a、筒体1b、筒体1c分别设有各自的排水管3a、3b、3c。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