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3027发布日期:2021-12-22 15: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加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环境成为共识,石材加工所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将大切废水和除大切废水以外的其他石材废水(如表面处理废水、仿形废水等)分别进行处理(大切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润滑剂),则需要两个沉降系统分别对两种废水进行处理,设备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申请人发现经过沉降处理后,大切废水与其他石材废水处理后的清水能通用,大切废水中的润滑剂大多数随污泥一起沉降了;在本专利中一个沉降池即可实现两种废水的处理,一个污泥抽吸结构即可实现两种污泥的抽取,两个过滤结构即可实现大量沉降池的过滤。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大切废水收集沟16、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pac添加装置18、pam添加装置19、沉降池、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污泥抽吸装置、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和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所述大切废水收集沟16和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内均设有格栅且其均通过管路与pac添加装置18连接;所述沉降池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池体和池体中部的回水沟1,所述回水沟1沿前后向设置将池体分为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处理池,两个处理池分别为大切废水处理池21和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所述处理池内前后并排设有n条隔墙3将其分割为n+1个子池体;每个处理池内,n+1个子池体由前至后依次连通,第一个子池体为废水收集池4,剩余的n个子池体均为沉降池5,最后一个沉降池5与回水沟1的后端连通且其连通处设有插板阀6,第一个沉降池5通过管路与pam添加装置19连接;两个处理池的隔墙3的位置相同,所述回水沟1两侧对应的两个沉降池5形成沉降池对,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大切废水收集沟16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的废水收集池4连通,所述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废水收集池4连通;所述污泥抽吸装置包括棚架8和棚架8上的n个行走抽吸单元,每个沉降池对的正上方对应设有一个行走抽吸单元,所述行走抽吸单元能前后向运动且其上设有两个能左右向运动的电葫芦9,两个电葫芦9分别位于同一沉降池对的两个沉降池5的正上方;所述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的进料口上设有n条能选通的大切废水进料管,n条大切废水进料管的端部分别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上方的n个电葫芦9的绳索的下端连接且其能放入相应的沉降池5中;所述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的进料口上设有n条能选通的非大切废水进料管,n条非大切废水进料管的端部分别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上方的n个电葫芦9
的绳索的下端连接且其能放入相应的沉降池5中;所述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和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的清水出口均通过管路与回水沟1连通;所述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的进料口通过管路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的废水收集池4的底部连通,其污水出口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的废水收集池4连通;所述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的进料口通过管路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废水收集池4的底部连通,其污水出口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废水收集池4连通。
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池体为矩形,所述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和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均位于池体的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所述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和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均位于池体的左侧且前后并排设置。
6.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和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均为压滤机。
7.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和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均包括振动筛41和旋流分离器42,所述废水收集池4的底部通过管路与对应的旋流分离器42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42位于振动筛41的正上方且其底部的出料口输出至振动筛41,其上部的水出口作为一个污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对应的废水收集池4连接;所述振动筛41的正下方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作为另一个污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对应的废水收集池4连接。
8.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棚架8上左右并排设有两条纵向滑轨11;所述行走抽吸单元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行走梁12、行走梁12左右两端且同步驱动的纵向行走车13、行走梁12上且沿左右向设置的横向滑轨14、横向滑轨14上且能左右向运动的两个横向行走车15和横向行走车15上的电葫芦9,所述纵向行走车13滑动设于对应侧的纵向滑轨11上;所述纵向行走车13能在沉降池对的前侧与后侧之间运动,两个横向行走车15分别位于同一沉降池对的两个沉降池5的正上方并能在对应的沉降池5的左侧与右侧之间运动。
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ac添加装置18通过带阀门组的管路分别与大切废水收集沟16和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连接,所述pam添加装置19通过带阀门组的管路分别与两个废水收集池4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申请人发现经过沉降处理后,大切废水与其他石材废水处理后的清水能通用,大切废水中的润滑剂大多数随污泥一起沉降了;在本专利中一个沉降池即可实现两种废水的处理,一个污泥抽吸结构即可实现两种污泥的抽取,两个过滤结构即可实现大量沉降池的过滤,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减低了生产投入。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原理框图;
12.图2是振动筛、旋流分离器和废水收集池组合的远离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抽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回水沟、21大切废水处理池、22非大切废水处理池、3隔墙、4废水收集池、5沉降池、6插板阀、71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8棚架、9电葫芦、10连通
口、11纵向滑轨、12行走梁、13纵向行走车、14横向滑轨、15横向行走车、16大切废水收集沟、17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8pac添加装置、19pam添加装置、31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41振动筛、42旋流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7.参见图1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材废水的循环利用系统,该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大切废水收集沟16(用于收集大切废水)、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用于收集除大切废水以外的其他废水)、pac添加装置18(用于添加pac)、pam添加装置19(用于添加pam)、沉降池(用于同时处理两种废水)、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用于对大切废水沉降的污泥进行过滤)、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用于对其他废水沉降的污泥进行过滤)、污泥抽吸装置、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用于分离大切废水中的细沙,细沙可作为建筑材料)和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用于分离其他废水中的细沙,细沙可作为建筑材料)等。其中,大切废水收集沟16和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内均设有格栅(避免大石子通过)且其均通过管路与pac添加装置18连接(用于添加适合量的pac)。
18.其中,沉降池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池体和池体中部的回水沟1(用于输出清水以回收再利用,前端输出清水)等,回水沟1沿前后向设置将池体分为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处理池,两个处理池分别为大切废水处理池21和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用于处理大切废水和其他废水。处理池内前后并排设有n条隔墙3(沿左右向设置,其上设有缺口,共2n条)将其分割为n+1个子池体(具体为矩形池)。每个处理池内,n+1个子池体由前至后依次连通(废水向后输送),第一个子池体为废水收集池4(共两个),剩余(除废水收集池4以外)的n个子池体均为沉降池5(共2n个),最后一个(由前至后数,后同)沉降池5与回水沟1的后端连通且其连通处设有插板阀6(用于控制沉降速度,还可减少清水回流),第一个沉降池5通过管路与pam添加装置19连接用于加入适量的paw。两个处理池的隔墙3的位置相同,即对应的隔墙3位于同一左右向的水平线上。回水沟1两侧对应的两个沉降池5形成沉降池对(对应设置行走抽吸单元),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大切废水收集沟16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的废水收集池4连通,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废水收集池4连通。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隔墙3和回水沟1均可以为砖砌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大切废水处理池21和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沉降时间和絮凝剂(pac和pam)的投药量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两个处理池的处理方式差异化地进行以保证处理后的废水能再利用。具体地,大切废水处理池21(大切废水量大)较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大,即回水沟1靠近池体的右侧设置。
19.其中,污泥抽吸结构包括棚架8(框架式结构)和棚架8上的n个行走抽吸单元等,每个沉降池对的正上方对应设有一个行走抽吸单元,行走抽吸单元能前后向运动且其上设有两个能左右向运动的电葫芦9(其上设有拉索,每个处理池上设置n个),两个电葫芦9分别位于同一沉降池对的两个沉降池5的正上方负责其正下方的沉降池5中的污泥抽吸;当然,在异常情况下,一个电葫芦9也可同时负责同一沉降池对的两个沉降池5中的污泥的抽吸。
20.其中,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的进料口上设有n条能选通(通过阀门组)的大切废水进料管,n条大切废水进料管的端部分别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上方的n个电葫芦9的绳索的
下端连接且其能放入相应的沉降池5中(定时或根据需要,绝大多数时间悬空)进行吸污。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的进料口上设有n条能选通(通过阀门组)的非大切废水进料管,n条非大切废水进料管的端部分别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上方的n个电葫芦9的绳索的下端连接且其能放入相应的沉降池5中(定时或根据需要,绝大多数时间悬空)进行吸污。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和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的清水出口均通过管路与回水沟1(前部)连通以进行再利用。
21.其中,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的进料口通过管路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的废水收集池4的底部(细沙沉降于底部)连通,其污水出口(本实施例为两个,一个为旋流分离器42的出水口,另一个为接水槽上的出水口,后同)与大切废水处理池21的废水收集池4(上部)连通。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的进料口通过管路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废水收集池4的底部连通,其污水出口(本实施例为两个)与非大切废水处理池22的废水收集池4(上部)连通。
22.具体地,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池体为矩形,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和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均位于池体(前部)的右侧且前后并排设置以便于集中处理滤渣,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和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均位于池体(前部)的左侧且前后并排设置以便于集中处理细沙。pac添加装置18和pam添加装置19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23.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1和非大切废水过滤装置72均为压滤机,滤渣也可作为建筑材料。
24.其中,参见图1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1和非大切废水细沙分离装置32均包括振动筛41和旋流分离器42(加快处理速度)等,废水收集池4的底部通过管路(带泵)与对应的旋流分离器42的进料口连接;旋流分离器42位于振动筛41的正上方且其底部的出料口输出至振动筛41,其上部的水出口作为一个污水出口通过管路与对应的废水收集池4连接。振动筛41的正下方设有接水槽(具体可以为砖砌)用于接收振动筛41分离出来的水等筛过物,接水槽(其上的出水口)作为另一个污水出口通过管路(或沟渠)与对应的废水收集池4连接。具体地,振动筛41沿左右向设于支架上且其由右至左斜向上设置,接水槽设于支架的正下方,支架的左侧且位于振动筛41的左端下方设有细沙槽用于收集并存储细沙,旋流分离器42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且位于振动筛41的右端上方。
25.其中,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棚架8(梁的上部)上左右并排设有两条纵向滑轨11(沿前后向设置)。行走抽吸单元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行走梁12(矩形梁)、行走梁12左右两端且同步驱动的纵向行走车13(常规结构)、行走梁12(前侧或后侧)上且沿左右向设置的横向滑轨14、横向滑轨14上且能左右向运动的两个横向行走车15(常规结构)和横向行走车15上的电葫芦9(左右向设置)等,纵向行走车13滑动设于对应侧的纵向滑轨11上。纵向行走车13能在沉降池对的前侧与后侧之间运动,两个横向行走车15分别位于同一沉降池对的两个沉降池5的正上方并能在对应的沉降池5的左侧与右侧之间运动。
2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ac添加装置18通过带阀门组(控制pac的加入量,可以为电控阀门)的管路分别与大切废水收集沟16和非大切废水收集沟17连接,pam添加装置19通过带阀门组(控制pam的加入量,可以为电控阀门)的管路分别与两个废水收集池4连接。
27.其中,前述各结构之间的管路上根据需要设置泵和阀门等。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