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9237发布日期:2022-03-12 14: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和曝气机构;所述壳体(9)内依次设有生物反应区(ⅰ)、导流区(ⅱ)、沉淀区(ⅲ)、混合区(ⅳ)、絮凝区(

)和除磷区(ⅵ);所述生物反应区(ⅰ)的预设液位高于所述导流区(ⅱ)的顶部入口,所述导流区(ⅱ)的底部出口连通所述沉淀区(ⅲ)的底部,所述沉淀区(ⅲ)的预设液位高于所述混合区(ⅳ)的顶部入口,所述混合区(ⅳ)的底部出口连通所述絮凝区(

)的顶部入口,所述絮凝区(

)的侧部出口连通所述除磷区(ⅵ)的底部;所述曝气机构包括射流器(

)和潜污泵(

);所述射流器(

)和所述潜污泵(

)分别设置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内,且所述射流器(

)的进水口与所述潜污泵(

)的出水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ⅱ)位于所述沉淀区(ⅲ)的第一侧内,且包括:分别沿竖直方向且并列设置于所述壳体(9)内的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0)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相邻,且其顶端低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的预设液位;所述第二隔板(11)的顶端高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的预设液位,且与所述壳体(9)顶壁设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11)的底端与所述沉淀区(ⅲ)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0)的底端与所述沉淀区(ⅲ)的底壁设有间隙;所述管式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区(ⅲ)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0)和所述第二隔板(11)底端下方的斜板(12);所述斜板(12)朝向所述沉淀区(ⅲ)第一侧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2)跨设所述沉淀区(ⅲ)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2)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二隔板(11)的底端,所述斜板(1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隔板(10)的底端对齐,且与所述沉淀区(ⅲ)的底壁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2)的倾斜角度为50
°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1)包括:竖直板部分(11.1);连接于所述竖直板部分(11.1)的底端,且垂直于所述斜板(12)的折弯板部分(11.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区(ⅳ)和所述絮凝区(

)均位于所述沉淀区(ⅲ)的第二侧;所述混合区(ⅳ)包括第三隔板(13)和第四隔板(14);所述絮凝区(

)包括第五隔板(15)和所述斜板(12);所述第三隔板(13)和所述第四隔板(14)分别沿竖直方向且并列设置于所述壳体(9)内,所述第三隔板(13)与所述沉淀区(ⅲ)相邻,且其顶端低于所述沉淀区(ⅲ)的预设液位;所述第四隔板(14)的顶端高于所述沉淀区(ⅲ)的预设液位;所述斜板(12)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隔板(13)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五隔板(15)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9)内,且其顶端与所述第四隔板(14)的底端相连,底端与所述壳体(9)的底壁相连,所述第五隔板(15)设有连
通所述除磷区(ⅵ)的通孔(15.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隔板(15)朝向靠近所述除磷区(ⅵ)的方向倾斜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内的生物绳(

);所述生物绳(

)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曝气机构;壳体内依次设有生物反应区、导流区、沉淀区、混合区、絮凝区和除磷区;生物反应区的预设液位高于导流区的顶部入口,导流区的底部出口连通沉淀区的底部,沉淀区的预设液位高于混合区的顶部入口,混合区的底部出口连通絮凝区的顶部入口,絮凝区的侧部出口连通除磷区的底部;曝气机构包括射流器和潜污泵;射流器和潜污泵分别设置于生物反应区内,且射流器的进水口与潜污泵的出水口相连。在本方案中,采用潜污泵+射流器的形式提供曝气与搅拌,取代了原有鼓风曝气方式,大大降低设备运行时的噪音,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了氧的传质效果,强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强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强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柏斌 蔡乾永 汪鹏 余明 金儒霖 蔡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天鸿市政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3/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