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气浮加药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9988发布日期:2022-05-17 10:5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气浮加药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气浮加药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气浮是在水中产生大量细微气泡,细微气泡与废水中小悬浮粒子相黏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形成泡沫浮渣,从而使水中悬浮物得以分离。
3.气浮系统主要是将污水中充入大量细微气泡,使得污水中杂质受到絮凝剂吸附的沉淀物质受到气泡带动上浮,然而气浮系统在实际充气除杂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杂质成分复杂,在经过一次气浮分离后往往难以进行充分的分离,而对气浮中的污水添加絮凝剂时,絮凝剂难以完全溶解后沉入水体底部与杂质相结合,从而不便于废水杂质的气浮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气浮除杂时不便于添加絮凝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气浮加药的污水处理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气浮加药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竖管套,所述竖管套中心处固定连通有管壳,所述管壳侧面固定连通有加药筒,所述管壳内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管壳外侧可拆卸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管壳侧面且与转筒固定连接,所述竖管套顶端固定连通有单向管,所述单向管顶端固定连通有滤筒,所述滤筒内套设有推板。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滤筒侧面开设有环形等距分布的滤孔,所述单向管内套设有与推板相固定的球形塞。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单向管内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单向管顶部膨胀端抵接,另一端与球形塞抵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加药筒侧壁处转动连接有传动齿环,所述加药筒内套设有与传动齿环内壁相固定的螺旋输送管。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管壳外侧转动连接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一端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另一端与传动齿环啮合连接。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转筒外侧环形等距开设有凹槽。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三通式输送进料机构,由于采用了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的转筒,以及转筒与管壳内腔的转动连接,又由于采用了转筒外侧开设的凹槽,可实现驱动电机通过转筒将气浮机输出的气体带动至加药筒处,同时将加药筒内的絮凝剂带动至竖管套顶端处由滤筒处排出,以便于絮凝剂通过气浮出气过程中进行添加,增加絮凝剂的分散效果。
19.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联动螺旋输送机构,由于采用了斜齿轮与传动齿环以及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可实现在驱动电机带动转筒转动时,同时带动螺旋输送管转动,从而实现了螺旋输送管推动物料在加药筒内向管壳处推动,以及便于转筒处的物料的添加,避免竖管套处充气时造成加药筒内絮凝剂难以输入竖管套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前侧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筒中心轴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管套中心轴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后侧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驱动电机;2、竖管套;3、单向管;4、滤筒;5、滤孔;6、传动齿轮;7、传动齿环;8、加药筒;9、管壳;10、凹槽;11、转筒;12、斜齿轮;13、螺旋输送管;14、推板;15、压缩弹簧;16、球形塞。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气浮加药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竖管套2,竖管套2中心处固定连通有管壳9,管壳9侧面固定连通有加药筒8,管壳9内转动连接有转筒11,管壳9外侧可拆卸安装有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输出端贯穿管壳9侧面且与转筒11固定连接,竖管套2顶端固定连通有单向管3,单向管3顶端固定连通有滤筒4,滤筒4内套设有推板14,其中竖管套2底端用于与外部气浮输气设备相连通,以用于在气浮输气设备输气时添加絮凝剂,以便于将絮凝剂底部通过气泡裹挟输入废水水体内,增加絮凝剂的作用效果。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滤筒4侧面开设有环形等距分布的滤孔5,单向管3内套设有与推板14相固定的球形塞16,其中,滤孔5贯穿滤筒4的内外两侧,可允许絮凝剂的通过以及避免污水内杂质的进入。
29.具体的,如图3所示,单向管3内套设有压缩弹簧15,压缩弹簧15一端与单向管3顶部膨胀端抵接,另一端与球形塞16抵接,使得压缩弹簧15推动球形塞16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推板14与单向管3底端抵接密封,同时,当竖管套2内充气至压力抵消压缩弹簧15的推力时,可以推动球形塞16滑入单向管3内部,使得球形塞16将单向管3堵死,同时这一过程中释放
部分气泡通过单向管3处进行泄压,再使得压缩弹簧15推动球形塞16下滑复位。
30.具体的,如图4所示,加药筒8侧壁处转动连接有传动齿环7,加药筒8内套设有与传动齿环7内壁相固定的螺旋输送管13,以便于螺旋输送管13转动时将絮凝剂向管壳9内进行输送。
31.具体的,如图4所示,驱动电机1输出端固定有传动齿轮6,管壳9外侧转动连接有斜齿轮12,斜齿轮12一端与传动齿轮6啮合连接,另一端与传动齿环7啮合连接,其中,斜齿轮12使得驱动电机1带动转筒11转动时带动螺旋输送管13转动,以便于螺旋输送管13推动絮凝剂输料。
32.具体的,如图2所示,转筒11外侧环形等距开设有凹槽10,以便于转筒11转动时通过凹槽10进行输料,同时对竖管套2上下两侧进行隔离。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竖管套2底端与气浮机输出端相连通,首先,通过驱动电机1输出端固定的转筒11,以及转筒11与管壳9内腔的转动连接,再通过转筒11外侧开设的凹槽10,使得驱动电机1通过转筒11将气浮机输出的气体带动至加药筒8处,再将加药筒8内的絮凝剂带动至竖管套2顶端处由滤筒4处排出;其次,通过斜齿轮12与传动齿环7以及传动齿轮6之间的啮合连接,使得驱动电机1带动转筒11转动时,同时带动螺旋输送管13转动,使得螺旋输送管13推动物料在加药筒8内向管壳9处推动,从而便于转筒11处的物料的添加,避免竖管套2处充气时造成加药筒8内絮凝剂难以输入竖管套2内的问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