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平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9205阅读:1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格平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目前采用的平流式沉淀池进水布水不均,这是由于现在通用的穿孔花样水力阻力太小,这一阻力不能占沉淀池中水力阻力的主要部分,使得沉淀池中水流速度分配不均,显然在流速高的地方不能达到预期的沉淀结果。平流池沉淀的水力条件远不如浅池,水流处于湍流状态,湍流涡旋对反应不完善的小的矾花颗粒的沉降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作用。尽管平流式沉淀池都是在其尾部表面集水,平流沉淀池的表层水进入集水设备距离最短,不需转弯,水力阻力最小,因此表层水进入集水区的流量最大。但是从水力计算可以看出平流池的中、下部的水流也要进入集水区,只不过越靠近下部的水流走的路程越长,转的弯越大,其水力阻力越大,故此越靠近下部的水进入集水区的数量越少。因此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不好,影响出水水质,而且沉淀池设备体积大,水停留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制一种网格平流沉淀池,是在目前平流沉淀池入水端的垂直水流方向增加多层网格,增加过网水流的水力阻力,防止某些局部流速过高,提高沉淀池的水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沉淀池体1、网格2、排泥坡3、排泥槽4、出水槽5组成,如图1、2、3所示。其特征在于网格2铅垂固定在沉淀池体1的进水端部内处,排泥坡3位于沉淀池体1进水端部内的底面上,并与网格2下端相接,构成网格平流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是在平流沉淀池入水端垂直水流方向增设多层网格2。这可分两种情况,对于新建平流沉淀池,取消进水部分穿孔花墙,用多层网格2代替;对原有平流沉淀池改造来说,可以在穿孔花墙之后增设多层网格2。为了便于设置网格部分的排泥,在平流沉淀池的入水端设置成斜坡的排泥坡3,网格2设置在排泥坡3的上面,并且在网格2与排泥坡的斜面之间留有一定的排泥空隙,以便沉积在排泥坡3上的泥自动滑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下述好处由于在平流沉淀池的进入端处增设多层网格2和排泥坡3,有如下作用1、增加过网水流的水力阻力,使其成为沉淀池水力阻力的主要部分,这样大大均化了沉淀池沿横向的流速分布,防止某些局部地区流速高现象。2、利用过网水流时平均流速变化产生的惯性效应,增加不同尺度矾花颗粒的碰撞机率。3、增设网格2之后,大幅度减少了平流沉淀池中涡旋尺度,增大了微小涡旋的比例,利用微涡旋的离心惯性效应,增加矾花颗粒碰撞机率。这样就大大强化了平流沉淀池进水端的絮凝作用,消除一些反应不完善的小的矾花颗粒,增强了矾花沉淀性能,有效的改善了水质,可以使平流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提高30-4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沉淀池体1、网格2、排泥坡3、排泥槽4、出水槽5组成,其中沉淀池体1、排泥槽4、出水槽5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网格2用钢、木、塑料制成网格,排泥坡3用混凝土制成,是斜坡形的有利用排泥用的。
将排泥坡3置于沉淀池体1内进水端部内部底面上,将多层网格2铅垂方向固定在沉淀池体1内进水端部,并与排泥坡3的上面相接,排泥槽4、出水槽5与沉淀池体1成一体,组成网格平流沉淀池。
权利要求1.一种网格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排泥槽、出水槽,其特征在于网格(2)铅垂方向固定在沉淀池体(1)的进水端部内处,排泥坡(3)位于沉淀池体(1)进水端部内底面上,并于网格(2)下端相接,构成网格平流沉淀池。
专利摘要一种网格平流沉淀池,由沉淀池体、排泥槽、出水槽、网格、排泥坡组成,其特点是网格铅垂方向固定在沉淀池体进水端部内处,排泥坡位于沉淀池体进水端部内的底面上,并与网格下端相接。沉淀池由于在进水端增加了网格,增加过网水流的水力阻力,成为沉淀池水力阻力的主要部分,均化了沉淀池站横向的流速分布,防止局部流速高的现象。加网格后,大幅度减少了平流沉淀池中涡旋尺度,消除了水的矾花颗粒,使平流沉淀池处理能力提高30—40%。
文档编号C02F1/52GK2303835SQ97221848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5日
发明者王绍文 申请人:王绍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