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8152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供水技术,特别适用于城镇供水设施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已于2007年7月I日起实施,2012年7月I日起为大限期。该标准属国家强制性国家标准,指标数量由原标准(GB5749-85)的35项增至106项,并对原标准35项指标中的8项数值进行了修订。新标准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的饮用水卫生和安全有了新的目标,是我国的供水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在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式下,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这必将推动供水行业实施新一轮的水厂工艺技术改造。当前,净水工艺和运行参数难以满足出水水质提高的要求。净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一般均以建设年代要求的水质标准为基础,随着国家水质标准的提高,其处理能力不相适应。以重要指标浊度为例,1985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对饮用水浊度要求小于3NTU,1994年颁布的《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GB58-94要求,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宜控制在8NTU以下;2008年修订并于2010年实施的《城镇供水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已将要求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宜控制在3NTU以下。按此要求,现有净水设施需要面临更新和改造。反应沉淀技术是净水工艺的重要单元工艺,对于老水厂竖流隔板、穿孔旋流、往复式或回流式隔板等形式絮凝反应池,为了改善其反应效果,已有很多改成了网格、栅条絮凝反应池。栅条、网格絮凝反应池主要是根据满足絮凝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能量需求而设计的。近年来出现的网格反应池存在反应池的结构复杂分格数较多(一般8 12格),水流经过的网格层数也较多,排泥与土建施工难度大,造价亦较高,絮凝反应效果不理想,反应池不便与沉淀池相衔接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适用与城镇供水设施的新建和提质改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包括网格反应池和通过配水廊道与网格反应池连通的平流沉淀池,所述网格反应池由三格竖井组成;第一格竖井底部设有静态混合器与进水管,第一格竖井通过其井壁上部左右两侧的出水孔甲与对称设置于第一格竖井左右两侧的第二格竖井连通;第二格竖井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下部的出水孔乙与第三格竖井连通;第三格竖井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上部的出水孔丙与配水廊道连通。其中,第二格竖井即为对称变积格竖井。所述第一个竖井、第二个竖井和第三个竖井中都分别设有孔径< 50mm和孔径(IOOmm两种规格的网格;所述两种规格的网格在每一格竖井中交迭安装,其中,两种规格的网格的孔径不同。所述第一格竖井内部设有六层网格,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800mm,孔径为50mm,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所述第二格竖井内部设有五层网格,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850mm,孔径50mm ;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也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所述第三格竖井3内部设有四层网格,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1100mm,孔径为50mm,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同样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另外,所述网格反应池底部设有排泥管乙。其中,孔径的规格可以变化,如还可用孔径分别为30mm和50mm的两种规格的网格。所述平流沉淀池与配水廊道相接处设有配水花墙;平流沉淀池中设有能延长流道的导流墙;平流沉淀池出水端(与沉淀池进水端同侧)设有指形集水槽、集水渠和出水管;平流沉淀池池底设有V形槽、排泥管甲和总排泥沟;所述V形槽内夹角为52° 6';所述排泥管甲的间距为1970mm,排泥管甲底部以中心线为准,成45°夹角交错开有排泥孔,间距为 145^225mm变距离,孔径为38 45mm变孔径,以解决阻力问题,使更好地排泥。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投加混凝剂后的原水经静态混合器与进水管进入第一格竖井,尔后沿第一格竖井上开孔,穿过各层网格对称地进入第一格竖井左右两侧的第二格竖井,再分别流入第三格竖井,由第三格竖井出流均匀分配给平流沉淀池。网格反应池出流幅度宽,平流沉淀池进口配水均匀,水流每流经一格竖井,体积扩大一倍,横断面积增大,空塔流速降低一倍,流速等比降速;各格反应池中的水流、横断面流速、停留时间、孔口流速、水头损失等都不相同;水流自第三格竖井流出后,均布于配水廊道,给平流沉淀池创造了良好的水力条件。再者,竖井中网格的设计为两种规格的网孔100x100与50x50毫米,这两种规格的网格在每一格反应池中采用交迭安装。其作用更有利于水流形成收缩、扩张状态,从而加剧了水中胶体颗粒的碰撞,对反应效果有益。总之,本实用新型利用对称变积格原理,使网格反应池出流幅度宽,平流沉淀池进口配水均匀,用降低反应沉空塔流速的办法来减少反应池的分格数,用减少网格的孔径,增多每层网格的总孔数的办法来减少反应池的格网层数。同时,两种规格的网格在每一个反应池中采用交迭安装,其作用有利于水流形成收缩、扩张的流态,从而加剧了胶体颗粒的碰撞,使细小矾花互相碰撞凝聚,逐步成长壮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是进水和出水同侧,从而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处理时的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投资省(可节省造价19%,节省占地22%),施工方便,有利于沉淀池的均匀配水,并且便于排泥。

图I是本实用新型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的平面结构图;图2是图I的A-A剖面图;图3是图I的B-B剖面图;图4是第一格竖井和第二格竖井的网格布置图;[0018]图5是第三格竖井的网格布置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的排泥管布置图;图7是图6的C-C剖面图;图8是V型槽结构放大图。图中1、第一格竖井;la_静态混合器与进水管;lb、六层网格;lc、出水孔甲;2、第二格竖井;2b、五层网格;2c、出水孔乙;3、第三格竖井;3b、四层网格;3c、出水孔丙;4、配水廊道;4a、配水花墙;5、平流沉淀池;6、导流墙;7、指形集水槽;8、集水渠;9、出水管;10、V形槽;11、排泥管甲;12、排泥管乙;13、总排泥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I至图8所示,所述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包括网格反应池和通过配水廊道4与网格反应池连通的平流沉淀池5,所述网格反应池由三格竖井组成;第一格竖井I底部设有静态混合器与进水管la,第一格竖井I通过其井壁上部左右两侧的出水孔甲Ic与对称设置于第一格竖井I左右两侧的第二格竖井2连通;第二格竖井2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下部的出水孔乙2c与第三格竖井3连通;第三格竖井3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上部的出水孔丙3c与配水廊道4连通。其中,第二格竖井2即为对称变积格竖井。所述第一格竖井I内部设有六层网格lb,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800mm,孔径为50mm,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所述第二格竖井2内部设有五层网格2b,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850mm,孔径50mm ;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也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所述第三格竖井3内部设有四层网格3b,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1100mm,孔径为50mm,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同样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另外,所述网格反应池底部设有排泥管乙12。所述平流沉淀池5与配水廊道4相接处设有配水花墙4a ;平流沉淀池5中设有能延长流道的导流墙6 ;平流沉淀池5出水端(与进水端同侧)设有指形集水槽7、集水渠8和出水管9 ;平流沉淀池5池底设有V形槽10、排泥管甲11和总排泥沟13 ;所述V形槽10内夹角为52° 6';所述排泥管甲11的间距为1970mm,排泥管甲11底部以中心线为准,成45°夹角交错开有排泥孔,间距为145 225mm变距离,孔径为38 45mm变孔径。实施例2以实施例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对某自来水厂原水进行处理混凝剂和原水经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进水管Ia进入第一格竖井I后,水流等分为二,分别流入第二格竖井2与第三格竖井3,水每流经I格,横断面积就增大,空塔流速就降低。反应池出流幅度宽、沉淀池进口配水均匀。水流经配水廊道4与配水花墙4a后,沿导流墙6至沉淀池尾后,再转弯流至沉淀池首,经过充分反应沉淀后,经指形集水槽7、集水渠8、出水管9排出进入下一道处理工序。I、处理水量20000m3/d,并适当留有余地。2、NTU :丰水期 100。 3000。;枯水期 10。 20。。3、主要设计参数[0030]①反应时间:4 8分钟;②水头损失0. 06 I. O米;③进水管流速1. 2 I. 5米/秒;④网格孔隙率0. 35 O. 65 ; G值范围:30 80秒; GT值范围=IO4^lO5 阶段数3(I格/阶段)网格孔口流速0. 05、. 35米/秒;⑨空塔流速0. 02、. I米/秒;⑩池壁孔口流速0. 05 O. 5米/秒;(11)沉淀时间:2 3小时。4、运行效果当在采用上述数据运行时,处理后水质能达到3飞NTU,每千吨水的平均混凝剂的平均耗量为6. 5公斤(比同类池节省I. 2公斤,混凝剂是碱式氯化铝,含铝量 31%),而采用其他反应池的在同等情况下,出水NTU为5° 10°。
权利要求1.一种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包括网格反应池和通过配水廊道(4)与网格反应池连通的平流沉淀池(5),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反应池由三格竖井组成;第一格竖井(I)底部设有静态混合器与进水管(Ia),第一格竖井(I)通过其井壁上部左右两侧的出水孔甲(Ic)与对称设置于第一格竖井(I)左右两侧的第二格竖井(2)连通;第二格竖井(2)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下部的出水孔乙(2c)与第三格竖井(3)连通;第三格竖井(3)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上部的出水孔丙(3c)与配水廊道(4)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竖井(I)、第二个竖井(2)和第三个竖井(3)中都分别设有孔径< 50mm和孔径< IOOmm两种规格的网格;所述两种规格的网格在每一格竖井中交迭安装,其中,两种规格的网格的孔径不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竖井(I)内部设有六层网格(lb),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800mm,孔径为50mm,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竖井(2)内部设 有五层网格(2b):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850mm,孔径50mm ;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格竖井(3)内部设有四层网格(3b);第一层网格安装高度与井底的距离为1100mm,孔径为50mm,第二层网格与第一层网格的距离为500mm,孔径为100mm,这两种规格的网格采用等距离往上交迭安装。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反应池底部设有排泥管乙(12)。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沉淀池(5)与配水廊道(4)相接处设有配水花墙(4a)。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沉淀池(5)中设有导流墙(6);平流沉淀池(5)出水端设有指形集水槽(7)、集水渠(8)和出水管(9);平流沉淀池(5 )池底设有V形槽(10 )、排泥管甲(11)和总排泥沟(13 )。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10)内夹角为52。6'。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甲(11)的间距为1970mm,排泥管甲(11)底部以中心线为准,成45°夹角交错开有排泥孔,间距为145 225mm变距离,孔径为38 45mm变孔径。
11.如权利要求I至10任一项所述的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在同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格反应平流沉淀池,包括网格反应池和通过配水廊道与网格反应池连通的平流沉淀池,所述网格反应池由三格竖井组成;第一格竖井1通过其井壁上部左右两侧的出水孔甲与对称设置于第一格竖井左右两侧的第二格竖井连通;第二格竖井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下部的出水孔乙与第三格竖井连通;第三格竖井通过设置于其井壁上部的出水孔丙与配水廊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处理时的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投资省(可节省造价19%,节省占地22%),施工方便,有利于沉淀池的均匀配水,并且便于排泥。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2638057SQ2012203424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唐传祥, 禹芝文, 游建军, 杜成琼, 曾丁松, 刘德华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郴州国水水处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