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989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及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
通常,厌氧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设备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此反应器分反应区及气液固三相分离区,反应区的下部为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形成的厌氧污泥床。工作时,废水或污水是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在其上升的过程中,废水或污水及所产生的大量气体可对污泥自然进行搅拌,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对稀薄的污泥悬浮层,当污泥悬浮层进入分离区后,气体首先进入集气室,而含有悬浮物的废水或污水进入分离区的沉降室,污泥在此沉降并返回反应区,在此过程中,废水及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质可被污泥中的厌氧菌分解为小分子有机质,甲烷、二氧化碳及水为后续处理作准备。此反应器在正常运转时不仅应具有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状或絮状污泥及通过水和气对污泥应进行良好的搅拌,而且,对三相分离器的设计要求也较高,实际运行中,因上述标准难以达到,故使得水处理过程中较大体积的菌团易沉积于反应器底部造成阻塞,而过小的菌团却易于流失,并且,在初次启动时,由于菌体不断流失,菌密度过小,使反应器达到正常运转状态所需时间过长,效率较低,为保证正常工作还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从而增加了成本。
酸化水处理工艺中的载体酸化装置是采用酸化池中竖直设置的塑料竖板作为载体,靠微生物附着其上形成生物膜,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自下而上流经载体时,由附着在塑料板上的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代谢掉,降解大分子有机质,生成小分子有机质、二氧化碳、水及少量甲烷等,为后序水的净化作准备。由于塑料板为平面结构以及氧化池中两板间的间距较大,故酸化池中有效附着面积小,微生物含量少,至使净化效率低,净化时间长,水处理成本较高,又由于塑料板表面平滑,使得微生物不易附着,而附着其上的微生物当长时间运转,生物膜增厚时,因内层微生物营养不足也将导致其老化、死亡,影响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它不仅可使微生物有效附着面积大,附着的微生物不易脱落、阻塞、通透性好,有效处理时间短、效率高,而且,具有宽松的运行条件,使用寿命长,水处理成本低。
具体解决方案为壳体内位于进水管的上部设置有载体网络,载体网络由单位载体网络构成。单位载体网络有序的设置在壳体内每层隔板上,而隔板放置在壳体内壁对应的支撑台上,载体网络上部的壳体壁上设置有出水管、壳体顶部为敞开式结构或壳体顶部设置有一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的顶盖。
单位载体网络主要由组合型框架以及其内均布的生物载体构成。
另则,所述的生物载体是由固定层以及设置在固定层正、反两平面上的附着层组成,附着层为膨松密布的交织结构,其材质为纤维丝,该纤维丝采用有机、无机或有机与无机混合的纤维丝均可。采用有机纤维丝时,其最佳材料为尼龙。
本实用新型由设置在每层隔板上的单位载体网络构成一整体网络,并采用具有膨松密布附着层,质地轻便,不易损耗的生物载体,使得不仅单位载体易于更换,使用寿命长,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有效附着面积以及具有良好的水通透性,使废水或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充分地从生物载体两表面以较短的路径渗透到生物载体两附着层中,而附着在附着层中的微生物可充分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为宽松的运行条件,对运行温度及PH值的变化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运行稳定,效率高,而且,微生物附着量大,不易脱落,通透性好,使流经载体的废水或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大量微生物所分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甲烷等,为后续处理步骤作准备。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单位载体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D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单位载体网络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3的单位载体网络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4的单位载体网络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5的单位载体网络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酸化工艺中的水处理。
图1、图2中沉积物排放管(2)设置在壳体(5)的底部,进水管(3)位于壳体的下部,并且,进水管(3)上均布有进水孔(9),出水管(6)设置在壳体(5)上部,壳体(5)的顶部为敞开式结构,在壳体(5)内侧壁上根据框架高度分层设置有支撑台(7)用于支撑隔板(4),单位载体网络(8)放置在隔板(4)上,构成一完整的载体网络。
图3、图4中,生物载体(11)采用条形生物载体单元,每一条形生物载体单元通过竖直设置在框架对应侧面上的定位轴(10)使其均布在框架(12)内。生物载体中两附着层(13)、(14)采用的为尼龙纤维丝材料,并呈膨松密布的交织状结构编织在固定层(15)的正、反两平面上。
工作时,通过进水管(3)泵入废水或污水处理工程菌及废水或污水,废水或污水处理工程菌在装置内大量繁殖的同时,附着在呈膨松状态生物载体的附着层上,使流经载体的废水或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大量微生物所分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及少量甲烷,为后续水处理工艺作准备。
当装置长期运转,在其下部形成的沉积物过多时,可开启沉积物排放管(2)上的阀门(1)将其排出,当需更换几何单位载体时,可方便地从上部分层提起框架将整个载体网络取出。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酸化工艺中的水处理。
图5中,单位载体网络的框架顶部及底部设置有一十字型支撑架(17),而定位柱(16)的两端竖直并均布的固定连接在顶部及底部的支撑架上,不同半径的生物载体单元通过定位柱同心的设置在框架(18)内。而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酸化工艺中的水处理。
图6中,定位轴(21)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对应两侧面上,而生物载体采用生物载体带,生物载体带(20)通过两侧的定位轴竖直且面与面间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框架(19)内,而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酸化工艺中的水处理。
图7中,除生物载体带(22)面与面间相互呈V型的设置在框架内,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酸化工艺中的水处理。
图8中,除生物载体采用生物载体带,通过固定轴呈渐开线状竖直设置在框架(23)内,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主要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水处理。
图9中,除壳体上设置有一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25)的顶盖(24)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工作时,通过进水管(3)泵入废水或污水处理厌氧菌及废水或污水,废水或污水处理工程菌在装置内大量繁殖的同时,附着在呈膨松状态生物载体的附着层上,使流经载体的废水或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大量微生物所分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及大量甲烷等,为后续水处理工艺作准备。同时,大量的甲烷可通过顶盖(24)上的甲烷收集口回收利用。
实施例7本实施例除在壳体上设置有一与实施例6相同的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的顶盖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它主要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水处理。
实施例8本实施例除在壳体上设置有一与实施例6相同的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的顶盖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它主要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水处理。
实施例9本实施例除在壳体上设置有一与实施例6相同的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的顶盖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它主要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水处理。
实施例10本实施例除壳体上设置有一与实施例6相同的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的顶盖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它主要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水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其壳体(5)的下部设置有进水管(3),其特征在于壳体内位于进水管的上部设置有载体网络,载体网络由单位载体网络(8)构成,单位载体网络有序的设置在壳体内每层隔板(4)上,而隔板(4)放置在壳体内壁对应的支撑台(7)上,载体网络上部的壳体壁上设置有出水管(6)、壳体顶部为敞开式结构或壳体顶部设置有一其上具有甲烷收集口(25)的顶盖(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位载体网络(8)主要由框架以及其内均布的生物载体(11)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载体是由固定层(15)以及设置在固定层正、反两平面上的附着层(13)、(14)组成,附着层为膨松密布的交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附着层(13)、(14)选用的为纤维丝。
专利摘要一种厌氧、酸化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废水及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部为敞开式或其上设置有一具有甲烷收集口的顶盖,壳体内位于进水管上部的载体网络由单位载体网络构成,单位载体网络主要由框架以及其内均布的具有呈膨松状附着层的生物载体构成。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效率高、微生物附着量大、不易脱落、通透性好,能较好的使流经载体的废水或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大量微生物所分解,为后续处理步骤作准备。
文档编号C02F3/28GK2362847SQ98252009
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朝华, 梁婉琪, 张大兵, 李金城, 惠建民 申请人:王朝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