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河式高负荷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3223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8]单位经营成本:0.06-0.07元/ m3。
[0029]单位占地面积:0.8-1.2 m2/ m3。
[0030]本发明投资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设计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性好、气候与地域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易,故障率很低,现场可实现无人值守;而且,采用无动力诱导通风系统,不耗电能实现供供气氧,绿色节能环保。本发明技术经济指标优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存工艺技术缺陷,十分符合我国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要求。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与结构图;
图1中,1:顶层;2:—级通风空气间层;3:移动悬浮层;4 ?.初级滤层;5: 二级通风空气间层;6:生物/微电解层7:中级滤层;8:三级通风空气间层;9:高级生物滤层;10:供水管;11:高层布水器;12:中层布水器;13:无动力诱导通风器;14:集排水管;A:通风口 ;B:进水;C: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该实例仅仅起示例性作用,可以通过同等替换,或者调整不同技术方案的前后安置次序,或者增减技术方案。
[0033]设计规模100m3/d暗河式高负荷污水处理系统及装置,如下:
整个系统为暗河式,系统四周与底面为混凝土隔离层及防渗层,顶层(I)为覆盖层及防渗层。
[0034]该系统内部构造自上而下依然次为:一级通风空气间层(2),移动悬浮层(3),初级滤层(4),二级通风空气间层(5 ),生物/微电解层(6 ),中级滤层(7 ),三级通风空气间层
(8),高级生物滤层(9)。其中,高层布水器(11)置于移动悬浮层中;中层布水器(12)置于生物/微电解层中。由无动力诱导通风器(13)实现通风供氧。
[0035]移动悬浮层(3):由相对密度约为0.9的悬浮填料构成,尺寸Φ8Χ20。
[0036]微生物/微电解层(6):由亲水性生物填料与铁炭填料复合而成,颗粒直径20?30mm。
[0037]初级滤层(4):由无级小颗粒滤料组成。
[0038]中级滤层(7):由无级细颗粒滤料组成,。
[0039]高级生物滤层(9):由无机有机复合颗粒滤料构成,颗粒直径< 2mm。
[0040]设计参数与处理效果如下:
设计负荷:6kgCOD/ (m3.d)
进水参数:COD:385.6mg/L ;BOD5:228.3mg/L ;TN: 186.31 mg/L ;NH4-N:55.28 mg/L ;TP: 15.45 mg/L。
[0041]出水参数:COD:10.4mg/L ;B0D5:3.2mg/L ;TN: 8.62 mg/L ;NH4-N: 1.56 mg/L ;TP:0.28 mg/Lo出水可达一级A标准,也满足相关中水回用的标准。
[0042]除去率:C0D:97.4% ;B0D5:98.6% ;TN:95.4% ;NH4-N:97.2% ;TP:94.9%。
[0043]电耗指标:0.08-0.lkwh/m3。
[0044]占地指标:80 m2。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暗河式高负荷复合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 原污水由供水管(10),分别经高层布水器(11)输送到移动悬浮层(3),经中层布水器(12)输送到微生物/微电解层(6);在一级通风空气间层(2)经诱导通风并供氧作用下,污水经移动悬浮层(3)中的生物膜降解处理后,进入初级过滤层(4)处理;再穿越二级通风空气间层(5),合流汇入生物/微电解层(6),在二级通风空气间层(5)经诱导通风并供氧作用下,经过微生微电解的联合氧化降解处理后,进入中级滤层(7)处理;再穿越三级通风空气间层(8 ),进入高级微生物滤层(9 )深度净化处理后,最后由集排水管(14)收集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诱导风路线: 正向流:在无动力诱导通风器(13)的诱导作用下,外界空气经通风口(A)进入一级通风空气间层(2),在移动悬浮层(3)中与污水混合后,穿过初级过滤层(4);再穿越二级通风空气间层(5),进入生物/微电解层(6)与污水完一步诱导混合,穿中级滤层(7);进入三级通风空气间层(8),最后经无动力诱导通风器(13)由通风口(C)排入高空; 逆向流: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诱导风路线可沿相反路径:高空气流在无动力诱导通风器(13)的诱导作用下,被吸入通风口(C),逆正向路线穿越各功能层后,经通风口(A)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无动力通风器组成(13)实现通气供氧,不消耗任何人工能源,并可以自然实现正逆双向转换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特殊的通风构造组成:一级通风空气间层,二级通风空气间层,三级通风空气间层,联合构成作为气水流通与交换的空间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水系统与气系统构成,其中,水系统包括:移动悬浮层,初级滤层,生物/微电解层,中级滤层,高级生物滤层,高层布水器,中层布水器,集排水管; 其中,气系统包括:无动力诱导通风器,一级通风空气间层,二级通风空气间层,三级通风空气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移动悬浮层(3):由相对密度0.8-1.2的悬浮填料构成; 微生物/微电解层(6):由亲水性生物填料与铁炭填料复合而成; 其中,高层布水器(11)置于移动悬浮层中;中层布水器(12)置于生物/微电解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初级滤层(4):具有生物降解过滤以及通风供氧作用,由无级滤料组成,渗透系数较大,良好渗透性能; 中级滤层(7):具有生物过滤与通风供氧作用,由无级生物滤料组成,具有适当的渗水通风性能; 尚级生物滤层(9):具有尚效率的脱氣除憐功能,由无机有机复合颗粒滤料构成。
8.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水系统与气系统构成,水系统包括:移动悬浮层,初级滤层,生物/微电解层,中级滤层,高级生物滤层,高层布水器,中层布水器,集排水管; 气系统包括:无动力诱导通风器,一级通风空气间层,二级通风空气间层,三级通风空气间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移动悬浮层(3):由相对密度0.8-1.2的悬浮填料构成; 微生物/微电解层(6):由亲水性生物填料与铁炭填料复合而成; 初级滤层(4):具有生物过滤与通风供氧作用,由无级滤料组成,渗透系数较大,良好渗透性能; 中级滤层(7):具有生物过滤与通风供氧作用,由无级生物滤料组成,具有适当的渗水通风性能; 尚级生物滤层(9):具有尚效率的脱氣除憐功能,由无机有机复合颗粒滤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无动力通风器组成(13 )实现通气供氧,并可以自然实现正逆双向转换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无动力通风器组成(13)由热压与风压等自然力驱动,不消耗任何人工能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特殊的通风构造组成:一级通风空气间层,二级通风空气间层,三级通风空气间层,联合构成作为气水流通与交换的空间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整个系统为地下式,水流呈暗河式垂直或水平流动;系统四周与底面为混凝土隔离层及防渗层,顶层(I)为覆盖层及防渗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优化的,系统埋置于当地冻土层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优化的,系统埋置于当地冻土层以下10~20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河式高负荷污水净化系统,主要通过暗河式移动悬浮膜、微生物/微电解、生物深层氧化、无动力诱导供氧等工艺技术,以及各功能层或单元,污水被逐级降解处理。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负荷运行与抗冲击能力。本发明高负荷设计,其容积设计负荷高达:3~10kg COD/(m3·d)。本发明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除去率:COD:96~98%;BOD5:98~99%;TN:94~96%;NH4-N:96~98%;TP:93~95%。其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以及中水回用标准。本发明单位投资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30~50%;单位经营成本:0.06~0.07元/m3;单位占地面积:0.8~1.2m2/m3。本发明投资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由于采用暗河式技术,地域与气候适应性强,运行稳定可靠;十分符合中小城镇、村庄等污水处理的要求。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104649509
【申请号】CN201410542652
【发明人】张 林, 董金荣
【申请人】张 林, 董金荣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