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_2

文档序号:84531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改造,节约成本。立体结构的担体由加工成棒状结构的担体搭建而成,加工组装容易。
【附图说明】
[0021]图1:缠有软性载体的棒状结构不意图
[0022]图2:环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球型立体空间结构示意图
[0024]图4:实施例1所示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侧视示意图;
[0025]图5:实施例1所示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俯视示意图;
[0026]图6:实施例2所示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侧视示意图;
[0027]图7:实施例2所示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俯视示意图;
[0028]图8:实施例3所示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侧视示意图;
[0029]图9:实施例3所示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俯视示意图;
[0030]其中:
[0031]I一立体硬性骨架,2—枝状结构,3—醛化维纶纤维,4一碳纤维,5—聚丙烯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4和5所示的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本方法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原理,以在水体底层投放具有立体结构的圆柱状担体,担体内外两侧的棒状结构上缠绕软性易挂膜载体,载体上形成生物膜,河水在进出担体的过程中,生物膜吸附降解河水中污染物,净化河流湖泊水质。
[0035]具体说明如下:在缓流型湖泊水域,其水质指标为五类水质,平均水深为3m,通过监测其湖水溶解氧沿水深的含量情况,本实施例未采用人为曝气方式。在湖泊中一定区域平行投放了八组相同的立体空间结构的生物担体(图4和5中仅示意部分生物担体,未示意部分与已示意部分相同)。该担体的立体硬性骨架(I)首先由机床加工出的长为5m,横切面形状为长轴为15cm,短轴长为3cm的实心椭圆的直条棒状结构,棒状结构上有长为30cm,直径为Icm的圆柱状枝条,材质为低压聚乙烯。后由呈直条的棒状结构弯曲通过首尾相连形成环状结构(见图2),然后以5个环状担体通过间隔0.5m固定在3m*0.2m*0.2m的相同的长条状的硬质骨架上,组成一个具有间隙空间的柱状担体。每个担体的枝状结构(2)缠绕醛化维纶纤维(3),总共50g,总有效附着面积约为1000m2。每组立体空间结构的担体间隔为2m。柱状担体直接沉于湖底,无需人为安装固定装置。经一个月的水质监测,发现该湖泊水质基本保持在四类水质水平。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6和7所示的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本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生物担体的组成形状与布置形式不同。
[0038]在湖泊中一定区域平行投放了十组立体空间结构的生物担体。该担体的立体硬性骨架(I)的环状担体均与实施例1相同,然后以4个环状担体通过固定在两块0.5m*0.2m*0.2m的长条状的硬质骨架上,组成一个具有间隙空间的圆状担体。枝状结构
(2)上部缠绕了共40g的碳纤维(4),总有效附着面积约为900m2。每组立体空间结构的担体间隔为2m。圆状担体直接沉于湖底,无需人为安装固定装置。经一个月的水质监测,发现该湖泊水质基本保持在四类水质水平。
[0039]实施例3
[0040]如图8和9所示的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本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生物担体的组成形状与布置形式不同。
[0041]在湖泊中一定区域平行投放了十组立体空间结构的生物担体。该担体的立体硬性骨架(I)的环状担体与实施例1相同,然后以4个环状担体通过固定在一块0.5m*0.2m*0.2m的长条状的硬质骨架上,组成一个具有间隙空间的担体。枝状结构(2)上部缠绕了共50g的聚丙烯纤维(5),总有效附着面积约为1000m2。每组立体空间结构的担体间隔为2m。担体直接沉于湖底,无需人为安装固定装置。经一个月的水质监测,发现该湖泊水质基本保持在四类水质水平。
【主权项】
1.一种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其特征是在水体底部设置具有立体结构形状的担体,担体沉于水底不与其他物体发生以固定位置为目的的物体连接;且水体能够进出担体内部,并且担体表明附着软性载体,软性载体适应与生物附着,形成生物担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担体,由一个或多个圆环状的立体硬性骨架和缠绕在立体硬性骨架上的软性载体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状立体硬性骨架,由呈直条状的棒状主体,通过主干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结构,由环形结构搭建成圆球状或圆柱状或任何形状的立方体的立体空间结构;所述呈直条状的棒状主体两侧都有与主体的主轴相垂直的杆型的枝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软性载体,缠绕于立体硬性骨架内外侧的枝状结构上;每个立体空间结构的担体上的软性载体为微生物提供的附着比表面积大于10m2/m3o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沉于水底的生物担体,其特征在于立体空间结构的担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在0.1 — 1.5m之间;重力大于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所述担体与水底的接触点至少有2个,且至少有2个接触点在水流方向上的投影距离与立体空间结构的垂直高度之比大于0.1o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湖泊水体的原位生物强化净化方法,在水体底部设置具有立体结构形状的担体,担体沉于水底不与其他物体发生以固定位置为目的的物体连接;且水体能够进出担体内部,并且担体表明附着软性载体,软性载体适应与生物附着,形成生物担体。在不影响河流湖泊景观、航运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担体内外两侧的软性载体,为河流湖泊原有生物提供富集的场所,强化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由于担体上的一定强度的枝状结构提高了担体的稳定性,且当底泥较多时,枝状结构可插在河底底泥中,以及担体自身的重力,无需对担体进行固定,避免对河流湖泊的改造,节约成本。立体结构的担体由加工成棒状结构的担体搭建而成,加工组装容易。
【IPC分类】C02F3-32, C02F3-34, C02F3-00
【公开号】CN104773813
【申请号】CN201510129869
【发明人】张书廷, 王晶晶, 李倩, 方金兴
【申请人】天津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