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治理的自充氧生物滤床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67110阅读:来源:国知局
布水井对接。
[0058]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连接方式,所述自动增氧好氧生物滤床系统和厌氧潜流生态固 磷系统通过过水管连接,所述滤床槽体中设置第一集水布水井,所述过水管连接第一集水 布水井和第二集水布水井。
[0059] 本发明中,集水布水井、集水出水井、多孔布水管和多孔出水管构成集水布水系 统,集水布水井和集水出水井为直径为? 500~800mm的圆形井,多孔布水管和多孔集水管 的直径为0150~300mm,集水布水井及集水出水井伸出滤料层顶面20~50cm,如叠加设 置则自动增氧好氧生物滤床槽体中的集水布水井与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中的集水布水 井连成一体。如分体式设置则通过过水管相连通。
[0060] 本发明中,所述滤床槽体和固磷系统槽体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可采用钢砼结构、砖 混结构及土胚结构。如采用砖混及土胚结构,则采用聚乙烯防渗膜作防渗处理。
[0061] 本发明中的布水装置使用时通过支撑柱和安装架将布水堰槽架设在生物滤床的 地面上,进行湿地表层布水,布水堰槽的槽体两侧壁上缘开设齿槽形成布水堰,污水通过布 水堰均匀溢流至两侧布水平板,通过交错的布水孔洞均匀的流至湿地表层,水中大颗粒物 质可通过堰口、布水孔洞和滤料表层进行过滤截留,不易引起湿地布水系统及集水出水系 统堵塞;污水中的臭气由集气罩收集后集中安全处理,克服了表面布水时臭气外溢的问题。
[0062] 本发明技术克服了普通生物滤床与人工湿地的缺点,利用处理设施内外的空气温 度差、密度差和自然风力,使处理设施内部形成空气对流作用进行通风,并通过特殊的结 构、装置设计以及滤料的选配,将空气扩散至生物滤床滤料内部,使整个生物滤床都处于好 氧状态。
[0063] 本发明的集水布水系统将污水均匀分布于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经过人工湿地 处理后的污水收集于集水井中,由集水井排出人工湿地外,布水和集水均采用多孔管,多点 布水与集水,能够实现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内的均匀布水。
[0064] 本发明中布水装置实现污水在生物滤床系统内的均匀布水,隧道式自充氧装置实 现生物滤床系统内的自动充氧,经过生物滤床系统处理后的废水收集后再经过厌氧潜流生 态固磷系统进一步经多级交替厌氧一固磷一厌氧一固磷后排出,布水装置、自充氧装置及 布水集水系统改进后的技术效果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使本发明的装置对废水的处理效 果达到最优。
【附图说明】
[0065]图1是本发明厌氧集水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66]图2是本发明自动增氧好氧生物滤床和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叠加式结构示意 图。
[0067]图3是本发明自动增氧好氧生物滤床和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分体式结构示意 图。
[0068] 图4是本发明隧道型空气扩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69]图5是本发明竖向拔风管与隧道式空气扩散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0070] 图6和图7是本发明污水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71] 图8是本发明污水分配装置的分布示意图。
[0072]图9是本发明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俯视图。
[0073]图10是本发明第二集水布水井及多孔布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74]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如下:
[0075] 1-隔栅井 2-过滤沉渣池 3-隔油调节池
[0076] 4-厌氧水解池 5-出水池 6-隔油去浮渣装置
[0077] 7-厌氧滤料层 8-滤床槽体 9-固磷系统槽体
[0078]10-进水管 11-污水分配装置 12-第一集水布水井
[0079]13-风量调节装置14-竖向拔风管
[0080] 15-隧道型空气扩散装置
[0081] 16-进风管 17-出水集水井 18-出水管
[0082]19-好氧生物滤料 20-水体净化植物 21-厌氧生物滤料
[0083] 22-高效固磷剂 23-多孔布水管 24_多孔集水管
[0084]25-过水管 26-第二集水布水井 1101-支撑柱
[0085]1102-布水堰槽平衡调1103-布水堰槽
[0086]1104-集气罩节器
[0087] 1105-安装架。 1106-布水平板 1107-集气通道
[0088]2601-防跌网 2602-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8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90] 如附图1~7所示,本发明主要由厌氧集水预处理系统、自动增氧好氧生物滤床系 统和厌氧潜流生态固磷系统组成。
[0091] 厌氧集水预处理系统中:隔栅井1、过滤沉渣池2、隔油调节池3、厌氧水解池4、出 水池5之间依次连接,通过隔油去浮渣装置6在池体液位处相连通,隔油去浮渣装置伸入液 面下0. 5~1. 5米,隔油去浮澄装置6管径尺寸为①75~200mm,厌氧水解池4中设置厌氧 滤料层7。
[0092] 污水收集管网进入系统后,先经格栅井1中的不锈钢格栅拦截去除粗大的垃圾 漂浮物,格栅栅条间距设置为10~25mm。格栅井1出水进入过滤沉渣池2,污水中的泥砂 及悬浮物在此得到沉淀去除,沉渣后污水进入隔油调节池3,生活污水中的油脂类物质在此 进行拦截隔除,并对进水水质作均质处理,隔油后污水进入厌氧水解池4,池内填充有厌氧 生物填料,填料采用竹纤维,具有挂膜速度快,生物量大,处理效果明显等优点,填料填充比 为60% (v/v),污水经厌氧生物降解后进入出水池5经短时暂停后重力自流进入自动增氧 好氧生物滤床系统中(如无地势高差的情况下可采用提升泵提升入自动增氧好氧生物滤 床系统中)。
[0093] 增氧好氧生物滤床系统中:隧道型空气扩散装置15设置于滤床槽体8的床底,如 图4所示,分纵横上下二层叠加设置,每层由若干组0300~600mm的半圆型多孔隧道组 成,上下各组在叠加处相互连通,每一组半圆形多孔隧道两端都连接有进风管16,并水平伸 出滤床槽体8外,每层半圆形多孔隧道中相邻两半圆形多孔隧道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 5~ 1. 5m。进风管16管径为①75~200mm,伸出槽体端处设有管帽,防止蛇及啮齿类动物进入, 进风管16中心标高高出滤床床底30~40cm。
[0094] 竖向拔风管与隧道型空气扩散装置的配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竖向拔风管14等间 距设置于半圆形多孔隧道上,间距设置为〇. 5~1. 5m,竖向拔风管14顶端设有风量调节装 置13,可通过调节装置的开启程度调节空气的进出量,从而调节滤床内污水的溶解氧浓度。 竖向拔风管14和风量调节装置13的直径为〇 75~200mm,风量调节装置13伸出好氧生物 滤料19顶面20~50cm。
[0095] 风量调节装置13包括承插竖管、静盖板、动盖板和旋转螺杆,静盖板固定在竖向 拔风管的顶端,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通过旋转螺杆连接,旋转螺杆的顶端带有旋转手柄,静 盖板和动盖板上均开设通风控制口,通风控制口可以设计成锥形或椭圆形。风量调节装置 通过承插竖管与竖向拔风管插接,手动旋转动盖板,调整动盖板与静盖板之间通风控制口 的相交面积,通风控制口的最大开口面积为承插竖管管径的50%。好氧生物滤料19填充于 滤床槽体8内,填充高度为1. 0~1. 5m,好氧生物滤料19采用不同粒径的普通碎石,碎石中 泥及砂石粉含量须小于0. 5%,并由下而上分四层设置,底部为粒径4~5cm碎石,中层为粒 径2~3cm碎石,次层为粒径1~2cm碎石,顶层为粒径4~10目的细石子,辅设高度比 例由下而上依次为,4 :1 :1 :6。水体净化植物20种植于顶层细石子上,多采用芦苇等根系 发达的植物,起到净化污染物、输氧、松土及提高透气性等作用。
[0096] 污水分配装置11设置于好氧生物滤料19顶面,由若干布水单元组成,并按图8所 示,分成两组设置,并通过阀门进行切换与开关,两组之间相互并联设置,每组的布水单元 之间也采用并联方式,进水管10与各布水单元水平相连接。
[0097] 每个布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7所示,包括支撑柱1101、布水堰槽平衡调节 器1102、布水堰槽1103、集气罩1104、安装架1105,布水平板1106和集气通道1107,支撑柱 立置于好氧生物滤料中,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面,通过螺栓和调节螺母连接,布水 堰槽水平架设在安装架上,布水堰槽为U形槽体,槽体的开口朝上,槽体的两端头处设有布 水堰槽封,U形槽体内部为布水通道,U形槽体的两侧壁为布水堰,布水堰的上缘均匀开设 若干齿槽,齿槽为等距等面积的等腰三角形齿槽,相邻两齿槽之间的间距为15~20cm,齿 槽的垂直深度为4~5cm。布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