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3110阅读:来源:国知局
物水解渠进行处理。通过节流水坝汇聚的水流与具有较高养源基础和生物群落的生物水解渠出水混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复氧设施对混合水流进行复氧,提高溶解氧水平,然后进入河道的生物孵化床,在养源及生物的补充下,使生物孵化床得以高效孵化出体系相对完善的优良生物群落,并在水流的带动下,对下游段的水体生物食物链进行长期有效的补充,从而实现水体生态链的健全。在污水进入生态孵化床之前,通过生态水解渠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因子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仅可以避免污染因子沉积河床,还可以在水解渠内积累足够的易被利用的养源,以满足河道内发展健全生物体系的需求。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
[0021]1、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利用污水的养源进行创造性设计,为水体生态修复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既能有效地处理周边污水,又能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必要的养源来打造生物食物链,还能起到就地补水的功效;
[0022]2、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结构简易,通过定期检查水体环境情况及适当地进行系统维护即可,无需专业管理,管理简单,并能满足河道行洪排涝及水土保持等功能;
[0023]3、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的生态食物链长,种群丰富,适宜的生长因子可为河道水体源源不断的补充新的生命体。采用该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整治的河道能有效达成循环经济的生态系统,是确保流域水体长期健康的新思路。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俯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的优选方式的俯视图;
[0027]图4为图3中B-B处的截面图;
[0028]图5为本发明中生物水解渠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C-C处的截面图;
[0030]图7为图5中D-D处的截面图;
[0031]图8为本发明中排水栅的俯视图;
[0032]图中:
[0033]10-河道11-上游段
[0034]12-下游段13-第一河岸
[0035]14-第二河岸20-水坝
[0036]21-溢水口22-第一格栅
[0037]30-复氧区31-复氧设施
[0038]40-生物孵化床41-惰性生物载体
[0039]42-第一水生植物43-生物孵化器
[0040]44-布水渠45-布水槽
[0041]46-排水栅47-固定部
[0042]461-第一入口462-第一出口
[0043]50-水解生物渠51-前半段
[0044]52-后半段53-第二水生植物
[0045]54-厌氧生物发生器55-第二格栅
[0046]56-排气管60-居民区
[0047]70-生态加强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49]参照图1至图8,在图中,箭头表示水流的流动方向,一种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河道10和设置于河道10内的节流水坝20,节流水坝20将河道10分隔成上游段11和下游段12,节流水坝20上设有溢水口 21。节流水坝20设置于河道10中较宽的河段,在实施例中节流水坝20沿长度方向设置成弧形以增大拦截能力,节流水坝20的设置以能满足泄洪排涝为标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河道10的水流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河道10具有相对第一河岸13和第二河岸14,第一河岸13与第二河岸14之间形成河水流通的通道,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对应所述溢水口 21设置的第一格栅23,第一格栅23设于所述第一河岸13与所述节流水坝20之间,第一格栅23相对于所述溢水口21倾斜设置,采用设置能够对上游段11中的杂物进行拦截,确保溢水口 21不被堵塞,同时第一格栅23采用倾斜设置,可以增大拦截面积和拦截效率。所述节流水坝20靠近所述下游段12的一侧设有落差式多级台阶或者采用皇石方式设计,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紊动,与台阶状石块不断撞击,产生多级高差跌水复氧效应,空气中的氧气被携带入水体,补充微生物消耗的氧,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以满足水体DO需求,减少机械曝气所需电能的消耗。
[0050]本发明还包括复氧区30、生物孵化床40、生物水解渠50以及污水排放区。在实施例中,污水排放区为居民区60的生活污水排放区,溢水口 21从节流水坝20的上端面向下开设,其深度约20至30厘米,上游段11的水体通过节流水坝20阻隔,一部分水流因节流水坝拦截从高处流下,产生多级高差跌水复氧效应为水体复氧,另一部分水流经汇聚通过第一格栅23进入溢水口,并通过该溢水口 21流入复氧区30,复氧区30对应溢水口 21设置在下游段12,复氧区30内设有复氧设施31,复氧设施31用以对水体进行复氧,其在现有技术中已有介绍,具体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详述。污水排放区的出口与生物水解渠50的入口连通,所述污水排放区的出口与所述生物水解渠50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格栅55拦截杂物,以保证生物水解渠50更好地处理污水。生物水解渠50的出口连通至复氧区30,复氧区30的出口与生物孵化床40的入口连通,生物孵化床40的出口与下游段12连通,从生物孵化床40出来的水流进入下游段12。
[0051]本发明中,生物孵化床包括布水渠44、生物孵化器43以及百叶式排水栅46,布水渠44的入口与所述复氧区30的出口连通,布水渠44的出口与所述生物孵化器43的入口连通。经过复氧区30处理的水流进入布水渠44内,布水渠44内设有布水槽45,在布水槽45文丘里效应的作用下,被加速的水体进入生物孵化器43。所述生物孵化器43内填充惰性生物填料41,惰性生物填料41上设有第一水生植物42,并尽可能地让第一水生植物42的部分根系与惰性生物填料41连成一体,强化其生物种类多样化,形成一个庞大的生物食物链。在微动态水体中,由这一整体孵化与延续出来的生物群落可维持一定范围内水体的生态平衡。惰性生物填料在现有技术中已有介绍,如常用的惰性生物填料有拉西环(也称塑料环)、硅酸盐材料(如珍珠岩、硅藻土及火山岩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005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生物孵化床40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河岸13设置百叶式排水栅46,所述生物孵化器43设置在所述第一河岸13与排水栅46之间,所述布水渠44设置于所述第一河岸13与所述生物孵化器43之间,生物孵化器43、布水渠44、排水栅46均沿河道10的长度方向布设,排水栅46的下端固定在河道的钢砼地基上,排水栅46的上端与固定部47固定连接,该固定部47亦采用钢砼结构,相邻排水栅46之间具有与所述生物孵化器43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入口 461和与所述下游段12连通的第一出口 462,第一入口 461与第一出口 462之间形成出水通道,该出水通道倾斜设置且第一入口 461比第一出口 462更靠近所述上游段11。采用这种结构,下游段12的河水从排水栅46靠近第二河岸14的一侧流过,对百叶式排水栅46内侧(靠近生物孵化器43的一侧)的生物孵化器43处理后的水体产生一股吸力,能有效地使生物孵化器43内含有相对完善的优良生物群落进入下游段12中,且能防止下游段12中的污泥和腐烂的藻类植物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