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石化废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7357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油石化废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油石化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石油污染是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油石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残余石油或石油衍生的油类有机物,若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难以清理,因此,如何处理石油石化废水是现代工业在环保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石油石化废水回收处理
目.ο
[0005]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石油石化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进料框、位于所述进料框下方的第一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第一净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右侧的第二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二净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下方的堵塞装置及位于右侧的出料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一斜杆,所述进料框上设有位于内部的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进料框上的第一通孔、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挡块、位于所述第一挡块下方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第一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一握持杆右侧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右侧的第二磁铁、位于内部的第二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方的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上方的第一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刷毛,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包括第一隔离框、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框下表面的第四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框上方的第三过滤网,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第一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的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五支架及位于所述气缸右侧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上表面的第五通孔、位于下表面的第六通孔、位于内部的第一三角块、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左侧的连接管、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的第三阀门、位于所述连接管内的第四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表面上的第三密封环,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斜网、位于所述过滤斜网下方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下方的铁网、位于所述铁网下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下方的集料斗、设置于所述集料斗上的透孔及位于所述集料斗上的第六过滤网,所述堵塞装置包括第二握持杆、位于所述第二握持杆上方的第二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上方的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堵塞块、位于所述堵塞块上方的第一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下方的第二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周围的集料环、位于所述集料环下方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左侧的第二三角块,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设置于所述出料管内的磁球及第四阀门。
[0007]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倾斜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进料框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挡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握持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磁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铁呈长方体,所述二磁铁与所述进料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表面与所述进料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接触。
[0009]所述第一管道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管道呈L型,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气囊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二管道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管道呈L型,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水平放置,所述刷毛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隔离框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一隔离框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隔离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呈环状,所述第一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壁上,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上表面及右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呈L型,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四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收容于所述连接管内且与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三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壁上,且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