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803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
【背景技术】
[0002]当前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接近2亿吨,平均每人每年产生垃圾300公斤,且近年来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我国大中城市之中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包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0003]截止到2012年,全国657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708亿吨,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01座,处理能力为44.6万吨/日,无害化处理量约为1.45亿吨/年。在701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
[0004]填埋场有540座,处理能力31.0万吨/日,实际处理量为1.05亿吨/年;
[0005]焚烧厂有138座,处理能力12.3万吨/日,实际处理量3584万吨/年;
[0006]堆肥厂(含综合处理)有23座,,处理能力1.27万吨/日,实际处理量为393万吨/年。
[0007]垃圾处理量的72.4%是填埋处理。
[0008]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填满后,需要重新选址,新建垃圾填埋场。需要大量的占用土地资源。长此以往,我们生活的城市就会被垃圾包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0009]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建设成本低、节约了土地资源,不必重复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达到了无害化综合处理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腐殖土处理技术,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 100%。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建设成本低、节约了土地资源,不必重复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达到了无害化综合处理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腐殖土处理技术,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 100%。
[0011]—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包括填埋坑、沼气收集装置、渗滤液处理装置;
[0012]所述填埋坑包括底座、垃圾坝、防渗层、石笼、分隔墙;
[0013]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底部,所述垃圾坝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
[0014]所述防渗涂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表面,与所述垃圾坝及所述底座紧密相连;
[0015]所述石笼为外壁有孔隙的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石笼竖直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
[0016]所述分隔墙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将所述填埋坑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任意形状空间,上述空间称为填埋单元;
[0017]所述沼气收集装置包括集气支管、集气总管、集气罐;
[0018]所述集气支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顶部;所述集气支管第二端与所述集气总管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气总管第二端与所述集气罐相连接;
[0019]所述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集液支管、集液总管、渗滤液收集罐;
[0020]所述集液支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底部;所述集液支管第二端与所述集液总管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液总管第二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罐相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底部。
[0022]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
[0023]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氧含量测定装置,所述氧含量测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
[0024]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装置、测温装置、氧含量测定装置使用DCS系统远程自动控制。
[0025]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通过加药装置向所述填埋坑内添加除臭剂、氮转化添加剂、驱蝇剂、发酵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6]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坝采用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0027]进一步的,所述分隔墙为实体隔墙或非实体隔墙。
[0028]进一步的,所述石笼多于一个。
[00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建设成本低、节约了土地资源,不必重复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达到了无害化综合处理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腐殖土处理技术,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 100%。
[0030]【附图说明】(参照以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组成部分不一定成比例,重点在于清楚地例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0031]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发明所述分隔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4]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35]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包括填埋坑1、沼气收集装置2、渗滤液处理装置3 ;
[0036]所述填埋坑1包括底座11、垃圾坝12、防渗层13、石笼14、分隔墙15 ;
[0037]所述底座11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底部,所述垃圾坝12设置在所述底座11顶部;所述垃圾坝11采用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有效降低垃圾对所述垃圾坝11的侧向压力;
[0038]所述防渗涂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表面,与所述垃圾坝12及所述底座11紧密相连;
[0039]所述石笼14为外壁有孔隙的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石笼14竖直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
[0040]所述分隔墙15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将所述填埋坑1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任意形状空间,上述空间称为填埋单元;
[0041]所述沼气收集装置2包括集气支管21、集气总管22、集气罐23 ;
[0042]所述集气支管21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14顶部;所述集气支管21第二端与所述集气总管22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气总管22第二端与所述集气罐23相连接;
[0043]所述渗滤液处理装置3包括集液支管31、集液总管32、渗滤液收集罐33 ;
[0044]所述集液支管31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14底部;所述集液支管31第二端与所述集液总管32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液总管32第二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罐33相连接。
[0045]所述填埋坑1内部设置有加药装置,通过所述加药装置可以向填埋坑内封盖的垃圾中添加除臭剂、氮转化添加剂、驱蝇剂、发酵促进剂等。
[0046]所述填埋坑1内部设置有通风装置、测温装置及氧含量测定装置,测温装置所测出的温度及氧含量测定装置所测出的氧含量引入DCS系统并绘制出温度-氧含量曲线,当曲线超过预设范围时,DCS系统自动通过调节所述通风装置的送风量进行修订。
[0047]垃圾首先进行筛分处理,筛出塑料袋、金属、等有用物质后的残渣经过破碎处理,使垃圾减量化,残渣量大约为原来的30% -50%,然后进行分区填埋。经过防渗处理、渗滤液收集、沼气收集的填埋场进行分区,按顺序分别使用每个填埋单元,并对填满的填埋单元进行封场,到使用第六个填埋单元时,挖出第一个使用的填埋单元内的已经腐熟的垃圾,清运或再利用后,第一个填埋单元继续填埋新的残渣,以此类推,永续循环使用。
[0048]根据填埋场的大小不同,可灵活分区,还可以添加药剂或者其他技术手段加速残渣腐熟,缩短腐熟时间,加快循环速度。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坑(1)、沼气收集装置(2)、渗滤液处理装置⑶; 所述填埋坑(1)包括底座(11)、垃圾坝(12)、防渗层(13)、石笼(14)、分隔墙(15); 所述底座(11)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底部,所述垃圾坝(12)设置在所述底座(11)顶部; 所述防渗涂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表面,与所述垃圾坝(12)及所述底座(11)紧密相连; 所述石笼(14)为外壁有孔隙的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石笼(14)竖直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 所述分隔墙(15)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将所述填埋坑(1)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任意形状空间,上述空间称为填埋单元; 所述沼气收集装置(2)包括集气支管(21)、集气总管(22)、集气罐(23); 所述集气支管(21)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14)顶部;所述集气支管(21)第二端与所述集气总管(22)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气总管(22)第二端与所述集气罐(23)相连接; 所述渗滤液处理装置(3)包括集液支管(31)、集液总管(32)、渗滤液收集罐(33); 所述集液支管(31)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14)底部;所述集液支管(31)第二端与所述集液总管(32)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液总管(32)第二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罐(33)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含量测定装置,所述氧含量测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通过加药装置向所述填埋坑(1)内添加除臭剂、氮转化添加剂、驱蝇剂、发酵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几种。6.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坑使用DCS系统远程自动控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坝(22)采用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15)为实体隔墙或非实体隔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14)多于一个。
【专利摘要】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包括填埋坑(1)、沼气收集装置(2)、渗滤液处理装置(3);所述填埋坑(1)包括底座(11)、垃圾坝(12)、防渗层(13)、石笼(14)、分隔墙(15);所述分隔墙(15)设置在所述填埋坑(1)内部将所述填埋坑(1)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空间,上述空间称为填埋单元;按顺序分别使用每个填埋单元,并对填满的填埋单元进行封场,到使用最后填埋单元时,挖出第一个使用的填埋单元内的已经腐熟的垃圾,清运或再利用后,第一个填埋单元继续填埋新的残渣,以此类推,永续循环使用。
【IPC分类】B09B3/00, B09B5/00
【公开号】CN105344702
【申请号】CN201510888771
【发明人】谢立强
【申请人】谢立强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