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20171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管道19与第一阀门20的进水口相连;在第十一管道17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43和第一流量变送器44 ;
[0022]所述的第一阀门20的出水口、第二阀门24的出水口和反渗透膜组10的进水口通过第五管道9相连;在第五管道9上设置有第四压力变送器34 ;
[0023]所述的反渗透膜组10的淡水出水口通过第六管道11与第四阀门12的进水口相连,反渗透膜组10的浓海水出水口通过第八管道15与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进水口相连;第四阀门12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道13与淡水池14相连;在第六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三流量变送器35、第二电导率计36和第二 pH计37 ;在第八管道15上设置有第五压力变送器38 ;
[0024]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出水口通过第九管道25与第五阀门26的进水口相连,第五阀门26的出水口通过第十管道27排出;在第九管道25上设置有第六压力变送器39和第四流量变送器40;
[0025]所述的第二增压泵22的出水口通过第十四管道23与第二阀门24的进水口相连,第二增压泵22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三管道21与能量回收装置16的低压出水口相连;在第十三管道21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41和第二流量变送器42。
[00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海水通过第一管道I进入混凝反应池2,完成海水原水与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混合溶解;混凝过后的海水通过第一增压泵4首先进入机械滤水器6,然后进入保安滤水器8完成海水的过滤;过滤后的一部分海水通过高压泵18的加压后进入反渗透膜组10,另一部分则进入能量回收装置16的低压进水口,经过能量回收装置16和第二增压泵22的双重加压后进入反渗透膜组10 ;反渗透膜组10的淡水出水口产出的淡水由淡水池14进行储存;剩下的浓海水将会从反渗透膜组10的浓海水出水口进入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进水口,最终的浓海水将从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出水口排出;水循环真空泵30可以保证管道的真空度,从而保持系统压力的稳定。
[0027]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能量回收装置16的低压进水口连接了高压泵18,高压泵18又配合安装了第一阀门20 ;能量回收装置16的低压出水口连接了第二增压泵22,第二增压泵22又配合安装了第二阀门24 ;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出水口安装了第五阀门26 ;并在对应的连接管道上安装了必要的传感器。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过来的数据,将压力、流量、电导率、PH值、水泵的运行频率和功率作为系统的参数,调节第一阀门20、第二阀门24、第五阀门26的开度以及高压泵18和第二增压泵22的运行频率和功率,使得能量回收装置16的低压侧流量和高压侧流量达到动态平衡,在满足淡水水质和产量要求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能量回收装置16的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吨水能耗,提升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主权项】
1.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循环混凝反应池(2)、高压泵(18)、第一增压泵(4)、第二增压泵(22)、水循环真空泵(30)、机械滤水器(6)、保安滤水器(8)、反渗透膜组(10)、淡水池(14)、能量回收装置(16)、第一压力变送器(43)、第二压力变送器(41)、第三压力变送器(31)、第四压力变送器(34)、第五压力变送器(38),第六压力变送器(39)、第一电导率计(32)、第二电导率计(36)、第一 pH计(33)、第二 pH计(37)、第一流量变送器(44 )、第二流量变送器(42 )、第三流量变送器(35 )、第四流量变送器(40 )、第一阀门(20)、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8)、第四阀门(12)和第五阀门(26); 所述的水循环混凝反应池(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I)与未处理的海水相连,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与第一增压泵(4)的一端相连,第一增压泵(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5 )与机械滤水器(6 )的进水口相连,机械滤水器(6 )的出水口通过第四管道(7 )与保安滤水器(8 )的进水口相连;在第四管道(7 )上设置有第三压力变送器(31)、第一电导率计(32 )和第一 pH计(33); 所述的第一管道(I)与第三阀门(28)的出水口相连,第三阀门(28)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五管道(29)与水循环真空泵(30)相连; 所述的保安滤水器(8)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一管道(17)与高压泵(18)的一端及能量交换装置(16)的低压进水口连接;高压泵(18)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二管道(19)与第一阀门(20)的进水口相连;在第十一管道(17)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43)和第一流量变送器(44); 所述的第一阀门(20)的出水口、第二阀门(24)的出水口和反渗透膜组(10)的进水口通过第五管道(9)相连;在第五管道(9)上设置有第四压力变送器(34); 所述的反渗透膜组(10 )的淡水出水口通过第六管道(11)与第四阀门(12 )的进水口相连,反渗透膜组(10)的浓海水出水口通过第八管道(15)与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进水口相连;第四阀门(12 )的出水口通过第七管道(13 )与淡水池(14)相连;在第六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三流量变送器(35)、第二电导率计(36)和第二 pH计(37);在第八管道(15)上设置有第五压力变送器(38);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16)的高压出水口通过第九管道(25)与第五阀门(26)的进水口相连,第五阀门(26)的出水口通过第十管道(27)排出;在第九管道(25)上设置有第六压力变送器(39)和第四流量变送器(40); 所述的第二增压泵(22)的出水口通过第十四管道(23)与第二阀门(24)的进水口相连,第二增压泵(22)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三管道(21)与能量回收装置(16)的低压出水口相连;在第十三管道(21)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41)和第二流量变送器(4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水循环混凝反应池、高压泵、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水循环真空泵、机械滤水器、保安滤水器、反渗透膜组、淡水池、能量回收装置、若干传感器和若干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分析,将压力、流量、电导率、pH值、水泵的运行频率和功率作为系统的参数,调整高压泵的频率和功率、增压泵的频率和功率和阀门的开度,从而调节能量回收装置高压侧和低压侧流量的平衡,在满足淡水水质和产量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得能量回收装置工作在最佳状态,实现吨水能耗的有效降低。
【IPC分类】C02F103-08, C02F9-04
【公开号】CN204529533
【申请号】CN201520164153
【发明人】陶如钧, 张希建, 马时浩, 张晋涛, 郭捷, 高伟中, 沈伟峰, 杨柳, 李小燕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华辰电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