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3117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池23内。沉淀区29内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污水积满后通过污水管ΙΠ39进入到过滤池34内,曝气头Π 36将气体注入到过滤池34内,污水与气体再一次发生反应。控制污泥栗IV40开始工作,污泥栗IV40将过滤池34底部积存的污泥通过排污泥管ΙΠ41排入到污泥浓缩池23内,这样就完成了污水的处理。
[0022 ]因为有控制器42、液位传感器143、液位传感器Π 44、液位传感器ΙΠ 45和电磁阀46,控制器42能够代替人工进行作业,实现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这可使本装置运行的更加精确,污水处理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当厌氧区27内污水液面达到液位传感器143的预设值时,控制器42控制提升栗Π 21工作,提升栗Π 21将沉淀箱14内经过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Π 22输送到反应池24内,同时控制器42控制电磁阀46打开,将沉淀区29内经沉淀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污水管ΙΠ39排入到过滤池34内,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化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集水池(I)、粗格栅板(2)、细格栅板(3)、第一级伸缩杆(4)、第二级伸缩杆(5)、上下气缸(6)、提升栗1(7)、污水管1(8)、气浮池(9)、污泥栗I (10)、刮板(11)、左右气缸(12)、出渣管(13)、沉淀箱(14)、接渣缸(15)、污水管IV( 16)、支管I (17)、排污泥管I (18)、支管Π (19)、污泥栗Π (20)、提升栗11 (21)、污水管Π (22)、污泥浓缩池(23)、反应池(24)、隔板1(25)、隔板Π (26)、厌氧区(27)、好氧区(28)、沉淀区(29)、曝气头1(30)、进气管1(31)、进气总管(32)、风机(33)、过滤池(34)、进气管Π (35)、曝气头Π (36)、污泥栗ΙΠ (37)、排污泥管Π (38)、污水管ΙΠ (39)、污泥栗IV(40)和排污泥管ΠΚ41);在集水池(I)内设置有粗格栅板(2)和细格栅板(3),粗格栅板(2)设置在细格栅板(3)的上方,在粗格栅板(2)上设置有第一级伸缩杆(4),在细格栅板(3)上设置有第二级伸缩杆(5),第二级伸缩杆(5)套在第一级伸缩杆(4)内,第二级伸缩杆(5)与第一级伸缩杆(4)为活动连接;第一级伸缩杆(4)与设置在其上方的上下气缸(6)相连接,在集水池(I)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栗1(7),提升栗1(7)与设置在其右侧的污水管1(8)相连接;在集水池(I)的右壁上设有孔,污水管1(8)的左端穿过集水池(I)的右壁上设有的孔,污水管1(8)与集水池(I)为密封连接;在污水管1(8)的右侧设置有气浮池(9),在气浮池(9)的左壁上设有孔,污水管1(8)的右端穿过气浮池(9)左壁上设有的孔伸入到气浮池(9)内,污水管1(8)与气浮池(9)为密封连接;在气浮池(9)的内部设置有刮板(11),刮板(11)设置在污水管1(8)的上方,刮板(11)与设置在其左侧的左右气缸(12)相连接,左右气缸(12)设置在气浮池(9)的左侧;在气浮池(9)的右壁上设置有出渣管(13)和污水管IV(16),污水管IV(16)设置在出渣管(13)的下方,出渣管(13)和污水管IV(16)都分别与气浮池(9)密封连接;在气浮池(9)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栗1(10),污泥栗1(10)与设置在其左侧的支管1(17)相连接;在气浮池(9)的左壁的下部设有孔,支管I (17)穿过气浮池(9)的左壁的下部设有的孔,支管I (17)与气浮池(9)密封连接,支管I (17)与设置在其左侧的排污泥管I (18)相连接;在气浮池(9)的下方设置有沉淀箱(14),气浮池(9)与沉淀箱(14)相连接,污水管IV(16)的下端与沉淀箱(14)密封连接;在出渣管(13)的下方设置有接渣缸(15),接渣缸(15)设置在沉淀箱(14)上;在沉淀箱(14)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栗Π (20),污泥栗Π (20)与设置在其左侧的支管Π (19)相连接;在沉淀箱(14)的左壁上设有孔,支管Π (19)穿过沉淀箱(14)的左壁上设有的孔,支管Π (19)与沉淀箱(14)为密封连接,支管Π (19)与设置在其左侧的排污泥管I(18)相连接;在沉淀箱(14)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栗Π (21),提升栗Π (21)设置在污泥栗Π (20)的右侧,提升栗Π (21)与设置在其右侧的污水管Π (22)相连接;在沉淀箱(14)的右壁上设有孔,污水管Π (22)穿过沉淀箱(14)的右壁上设有的孔,污水管Π (22)与沉淀箱(14)密封连接;在沉淀箱(14)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浓缩池(23),排污泥管1(18)伸入到污泥浓缩池(23)内,排污泥管I (18)与污泥浓缩池(23)密封连接;在污水管Π (22)的右侧设置有反应池(24),在反应池(24)的左壁上设有孔,污水管Π (22)的右端穿过反应池(24)的左壁上设有的孔伸入到反应池(24)内,污水管Π (22)与反应池(24)密封连接;在反应池(24)内设置有隔板1(25)和隔板Π (26),隔板Π (26)设置在隔板1(25)的右侧,隔板1(25)的高度大于隔板Π (26)的高度,隔板1(25)和隔板Π (26)为平行设置;隔板1(25)和隔板Π (26)将反应池(24)均匀的从左向右依次分为厌氧区(27)、好氧区(28)和沉淀区(29);在好氧区(28)的底部设置有曝气头I(30),曝气头1(30)与设置在其右侧的进气管1(31)相连接;进气管1(31)与设置在其右侧的进气总管(32)相连接;在进气总管(32)上设置有风机(33),在沉淀区(29)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栗m(37),污泥栗m(37)与设置在其右侧的排污泥管Π (38)相连接;在反应池(24)的右壁下部上设有孔,排污泥管Π (38)穿过反应池(24)的右壁下部上设有的孔,排污泥管Π(38)与反应池(24)密封连接;排污泥管Π (38)设置在污泥浓缩池(23)的右侧,排污泥管Π(38)的左端与污泥浓缩池(23)密封连接;在反应池(24)的右壁中部密封性连接有污水管ΙΠ(39),污水管ΙΠ(39)的高度位置低于隔板Π(26)的高度位置;在污水管ΙΠ(39)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池(34),污水管ΙΠ(39)的下端伸入到过滤池(34)内;过滤池(34)设置在反应池(24)的右侧,在过滤池(34)的底部设置有曝气头Π (36),曝气头Π (36)与设置在其右侧的进气管Π (35)相连接,进气管Π (35)的上端与进气总管(32)密封连接;在过滤池(34)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栗IV(40),污泥栗IV(40)设置在曝气头Π(36)的右侧;污泥栗IV(40)与设置在其右侧的排污泥管Μ (41)相连接;在过滤池(34)的右壁上设有孔,排污泥管ΙΠ (41)穿过过滤池(34)的右壁上设有的孔,排污泥管ΙΠ(41)与过滤池(34)密封连接;排污泥管ΙΠ(41)设置在污泥浓缩池(23)的右侧,排污泥管m (41)与污泥浓缩池(23)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器(42)、液位传感器1(43)、液位传感器Π (44)、液位传感器ΙΠ (45)和电磁阀(46);控制器(42)安装在沉淀箱(14)的右壁上,在反应池(24)的上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液位传感器I(43),液位传感器Π(44)和液位传感器ΙΠ (45);液位传感器I (43)位于厌氧区(27)的正上方,液位传感器Π (44)位于好氧区(28)的正上方,液位传感器ΙΠ (45)位于沉淀区(29)的正上方;在污水管ΠΚ39)上设置有电磁阀(46),上下气缸(6)、提升栗1(7)、污泥栗1(10)、左右气缸(12)、污泥栗Π(20)、提升栗Π(21)、风机(33)、污泥栗ΙΠ(37)、污泥栗IV(40)、液位传感器1(43)、液位传感器Π (44)、液位传感器ΙΠ (45)和电磁阀(46)都分别与控制器(42)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化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集水池、粗格栅板、细格栅板、第一级伸缩杆、第二级伸缩杆、上下气缸、提升泵Ⅰ、污水管Ⅰ、气浮池、污泥泵Ⅰ、刮板等,在集水池内设置有粗格栅板和细格栅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污水处理效率低且效果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高。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205222954
【申请号】CN201521016364
【发明人】梁入云, 官文, 罗峰
【申请人】赣州西克节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