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502447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尚无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流程成套设备,加工中药微丸只能依靠手工操作,且必须得在原料中填加辅料分多道序加工而成,无法在全封闭条件下连续生产微丸剂,制成的微丸外观不佳,质地大小不均、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包括依次贯穿的进料装置、螺杆挤压装置、制微丸装置及整形装置,所述的制微丸装置由分流板、物料道、口模、口模紧固件、设在物料道内的分流芯棒及设置在口模外侧的切割装置组成,所述的口模上的模孔直径小于2.5mm,所述的分流芯棒呈橄榄球状,并固定在口模上。所述的切割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轴、安装在刀座上的旋转切刀,所述的旋转切刀在所述的口模外侧面上切割物料。
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加工方法是先将不填加辅料的全浸膏或中药原粉为原料湿润,然后将湿润物料经进料装置搅拌、螺杆挤压装置挤压后陆续送至分流板,经分流板分流减压后物料直线运动至分流芯棒,再分流分压至口模内侧均化,通过压力从口模模孔中挤压出质地直径均一的物料,最后经口模外侧的切割装置切割成微丸。
按本发明主题设计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及其加工方法,实现了在全封闭条件下自动化连续生产中药微丸剂,提高了中药制剂的整体制造水平及制剂质量,且大幅度提高了中药微丸的外观质量,微丸直径可在2.5-0.5mm之间调节,微丸质地大小均匀,无需选丸设备,成品率达99%以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可以通过更换口模结构实现一机多用,广泛应用于颗粒剂、胶囊剂、丸剂、滴丸剂等剂型的生产,亦可适用于各种剂型无糖(或辅料)型等新剂型,以减少生产用房面积。采用全浸膏或中药原粉为原料生产微丸,可以大幅度减少单剂量包装体积及服用量,便于患者服用,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本发明填补了国内外中药微丸自动化生产的空白,尤其是全浸膏中药微丸自动化生产的空白。


图1为本发明专用设备的结构示意2为本发明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结构及其工艺流程,下面再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造、工艺及其原理作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包括依次贯穿的进料装置1、螺杆挤压装置2、制微丸装置3及整形装置10,所述的制微丸装置由分流板4、物料道7、口模6、口模紧固件8,设在物料道7内的分流芯棒5及设置在口模6外侧的切割装置9组成,所述的口模6上的模孔直径小于2.5mm,所述的分流芯棒5呈橄榄球状,并固定在口模6上,使压力均匀分布在口模的模孔上。所述的切割装置9包括电机、传动轴、安装在刀座上的旋转切刀11,所述的旋转切刀11在电机的带动下作旋转切割运动,不断地反复切割刚挤出口模6外侧面上的物料条,形成直径在2.5mm以下的中药微丸,中药微丸的直径可根据需求在2.5-0.5mm之间进行调节。所述的整形装置10由锅体12、固定架13、设在固定架13上的整形浆14及设在锅体12上的气固分流阀19组成,该整形装置10通过热风装置18与制微丸装置3衔接。所述的整形桨14垂直于锅体12立式旋转搅拌,切割下来的中药微丸在整形装置中搅拌、滚压、抛光而搓圆,从而保证了中药微丸的外观质量,达到质地大小均匀、光泽、圆滑。本发明还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增设与整形装置10相连的分层烘干装置15,该分层烘干装置15为一干燥塔16,该干燥塔16内依次设置由下而上分层贯穿的烘干道17,所述的各层烘干道17间设有控制阀门。经整形后的中药微丸经热风吹至分层烘干装置15的最底层烘干道,然后经过层层烘干道的烘干到达顶层后完成干燥。干燥后的中药微丸还可进入配套的包衣装置进行包衣、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最后收集。
所述的全浸膏中药微丸的加工方法为先将不填加辅料的全浸膏或中药原粉为原料湿润,然后将湿润物料经进料装置搅拌、螺杆挤压装置挤压后陆续送至分流板,后经分流板分流减压后物料直线运动至分流芯棒,再分流分压至口模内侧均化,通过压力从口模模孔中挤压出质地均一的物料,最后经口模外侧的切割装置切割成微丸。所述的经切割成的微丸由热风装置收集后热风送至整形装置,经整形桨整形搓丸后,开启电动气固分流阀热风送至分层烘干装置中分段干燥,之后进入配套的包衣工序、冷却工序、收集工序,即可完成全浸膏中药微丸的制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它包括依次贯穿的进料装置(1)、螺杆挤压装置(2)、制微丸装置(3)及整形装置(10),所述的制微丸装置(3)由分流板(4)、物料道(7)、口模(6)、口模紧固件(8)、设在物料道(7)内的分流芯棒(5)及设置在口模(6)外侧的切割装置(9)组成,所述的口模(6)上的模孔直径小于2.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芯棒(5)呈橄榄球状,并固定在口模(6)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割装置(9)包括电机、传动轴、安装在刀座上的旋转切刀(11),所述的旋转切刀(11)在所述的口模(6)外侧面上切割物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整形装置(10)由锅体(12)、固定架(13)、设在固定架(13)上的整形架(14)及设在锅体(12)上的气固分流阀(19)组成,该整形装置(10)通过热风装置(18)与制微丸装置(3)衔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整形桨(14)垂直于锅体(12)立式旋转搅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其特征是增设与整形装置(10)相连的分层烘干装置(15),该分层烘干装置(15)为一干燥塔(16),该干燥塔(16)内依次设置由下而上分层贯穿的烘干道(17),所述的各层烘干道(17)间设有控制阀门。
7.一种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先将不填加辅料的全浸膏或中药原粉为原料湿润,然后将湿润物料经进料装置搅拌、螺杆挤压装置挤压后陆续送至分流板,经分流板分流减压后物料直线运动送至分流芯棒,再分流分压至口模内侧均化,通过压力从口模模孔中挤压出质地直径均一的物料,最后经口模外侧的切割装置切割成微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经切割成的微丸由热风罩收集后热风送至整形装置,经整形架整形搓丸后,开启电动气固分流阀门热风送至分层烘干装置中分段干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丸经干燥后陆续进入包衣装置中包衣,然后经冷却塔冷却后即可收集。
全文摘要
一种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及其加工方法,公开了制备全浸膏中药微丸的专用设备结构及其加工方法。专用设备包括依次贯穿的进料装置、螺杆挤压装置、制微丸装置及其整形装置,所述的制微丸装置由分流板、物料道、口模、口模紧固件、设在物料道内的分流芯棒及设置在口模外侧的切割装置组成,所述的口模上的模孔直径小于2.5mm。加工方法为先将全浸膏原料湿润,然后经进料搅拌、螺杆挤压、分流板分流、分流芯棒减压、口模内侧均化后挤出口模模孔,最后由口模外侧的切割装置切割成微丸。本发明实现了全自动机械化生产全浸膏中药微丸,提高了中药制剂整体制造水平及制剂质量。
文档编号B01J2/22GK1370512SQ0114551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5日
发明者朱金松, 陈定富, 胡忠华, 泮广直, 喻明春, 高庆凌 申请人:朱金松, 高庆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