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66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
本发明包括交错层叠安装的触媒片和碳片,触媒片厚度为0.1~0.25mm,碳片厚度为0.5~0.75mm。
为节约触媒用量,合成棒的中间段位0~5片触媒以非触媒金属片替代。
所述非触媒金属为Fe及其合金或Cu及其合金。
由于本发明合成棒中的触媒片0.1~0.25mm的厚度远薄于现有技术中0.4~0.6mm的厚度,使整个触媒均能参与金刚石合成过程,即全部触媒中均“溶”有碳原子,碳原子在熔融触媒的作用下析出金刚石的过程中,碳源向晶核的供给近似于三维方向,使碳原子游离到金刚石立方网状结构的距离和时间相等,非常有利于金刚石均匀成核和生长,使生长的金刚石对称性好,晶型完整,透明度高,抗静压强度大,品级高。此外由于本发明合成棒用的触媒片及碳片的厚度变薄后,使二者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尤其是触媒材料的用量将明显减少,并且使合成棒安装的组数显著增多,即碳片与触媒接触的总面积显著增大,其结果自然是单棒产量的显著提高。因此本发明不但显著提高了金刚石的品级及单棒产量,还有效节约了用于触媒的贵金属,提高了触媒片及碳片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是在上一实施方式中,合成棒的中间段用1-3片非触媒Fe或Fe合金片、Cu或Cu合金片,替代触媒片,结果其单棒产量与上实施方式基本没有差别,但却可节约3~5片触片,这是因为合成棒的中间段一般都产生空心即不能产生金刚石,因此以非触媒金属片替代触媒片只要达到传温传压的目的即可。
本发明另几个实施方式仍以内径为Φ38mm的合成棒为例,在本发明范围内,所采用的碳片、触媒片及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及到的有关参数均在下表列出,请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包括触媒片和碳片,其特征在于交错层叠安装的触媒片厚度为0.1~0.25mm,碳片厚度为0.5~0.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其特征在于触媒片厚度为0.18mm,碳片厚度为0.6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其特征在于触媒片厚度为0.14mm,碳片厚度为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其特征在于触媒片厚度为0.22mm,碳片厚度为0.6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其特征在于触媒片厚度为0.18mm,碳片厚度为0.60mm。
6.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其特征在于合成棒的中间段位还装有非触媒金属片0~5片,该金属片与碳片交错层叠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触媒金属为Fe及其合金,Cu及其合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面顶压机合成金刚石用合成棒,本发明包括触媒片和碳片,交错层叠安装的触媒片厚度为0.1~0.25mm,碳片厚度为0.5~0.75mm,非常有利于金刚石均匀成核和生长,使生长的金刚石对称性好,晶型完整,透明度高,抗静压强度大,品级高。本发明显著提高了金刚石的品级及单棒产量,有效节约了用于触媒的贵金属,提高了触媒片及碳片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B01J3/06GK1468655SQ0312456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0日
发明者罗彬 , 陈建海, 赵彬强, 罗 彬 申请人:湖南三一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