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来移动容器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772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来移动容器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移动容器的设备。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移动用在制药和/或化学和/或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容器的设备,此容器用来容纳由粉末、磨碎的颗粒或类似产品组成的松散料。所述容器通常都非常大并且具有对称的形状。
背景技术
移动这种容器是为了混合组成上述材料的物质,从而在此操作结束后,该材料可以达到所需的均匀程度。众所周知移动设备包括一个活动部分和用来移动该活动部分的马达装置,该活动部分通常具有一个可将容器安装在其上的框架。活动部分的旋转将导致容器的旋转,其通常是绕着一个被设计成与对称轴成一个角度的相对轴旋转的。
现有的设备的效率并不是特别高,这既是由于其组成部件的复杂性,也是由于将容器锁定在其上所带来的困难。
特别地,当使用这种移动设备来进行将容器锁定在该设备的相应活动部分上或者从其上卸下的操作时,会产生重大的缺陷。
这种操作十分复杂,同时所得到的锁定状态往往不能达到必需的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陷的用来移动容器的设备,同时其有效、简单、经济实用且使用时的操作性强。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记载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是权利要求1中,优选地是任意直接或间接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


本发明的优点将从下文的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更清楚地显示出来,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不限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容器设备的俯视立体图;图2是一个被设计成可由图1所示装置来移动的容器的俯视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零件的侧面示意图,其中某些部分为剖面图,其它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而被去掉了。
图4是图3所示零件的俯视图,其中某些部分为剖面图,其它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而被去掉了。
图5是前面图3、图4所示零件的正面示意图,其中某些部分为剖面图,其它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而被去掉了。
图6是前面图3至图5所示零件的一部分的侧面示意图,某些部分为剖面图;图7和图8是两个示意图,分别为前面附图所示设备零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数字1整体上表示用于移动容器2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容器2为公知的类型,并且通常用于盛放制药和/或化学和/或食品工业中的松散材料。
如图2所示,容器2安装在一个相应的支撑框架3上,该框架具有一个方形基座,并包括四个形成四个相应面的立柱4,这些立柱下端安装有用于运送容器的轮子5。
在上述面之一上,即正面6上,该框架3具有两个平行的横杆7、8,分别位于上下方,并与立柱4相连。
再参照图2,上横杆7具有两个相互隔开的孔9,同时下横杆8在其中心处具有一个孔10。
如图1所示,有利地但不限制其应用范围,移动设备1安装在壁面11上,且具有一个与壁面11一体的固定结构12,和一个以绕着相应旋转轴线A旋转的方式旋转连接在该固定结构12上的活动体13。
特别地,在所述实施例中,活动体13具有一个第一面即正面14,和一个与固定结构12相对且未在附图中示出的第二面即后面。
设备1包括一般为公知类型且未示出的第一马达装置,它设计成使活动体13相对于固定结构12移动。
如图3、4和5所示,在活动体13上有三个形状基本相同的突出元件15、16、17,它们设计成与相应外壳15a、16a、17a接合,这些外壳由容器2的支撑框架3的横杆7和8中的孔9、10形成。
突出元件15、16、17为基本上圆柱形,具有第一中心延伸轴线B,并具有一个锥形端部18,以便于将元件15、16、17插入相应的外壳15a、16a、17a中。
在这三个突出元件15、16、17中,图5中下方的元件17是固定的,而上方的元件15、16是活动的,其可以绕着一个与第一中心轴线B平行的第二偏心轴线E转动。
因此,活动突出元件15、16绕着第二偏心轴线E转动是为了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和未图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上元件15、16处在相应外壳15a、16a的中心处,在第二位置上元件15、16相对于外壳15a、16a是锁止的。
如图3和图4所示,活动突出元件15、16偏心连接到相应的轴19上,该轴19与第二偏心轴线E同轴并由已知类型的相应的轴承20支撑。
杆21的第一端21a刚性连接在各轴19上,从而也绕着第二偏心轴线E枢转。
各杆21具有一个与第一端21a纵向相对的第二端21b。该第二端21b与已知类型的千斤顶23的活动杆22相连,该千斤顶由马达24驱动。
该千斤顶23还包括一个管25,杆22在该管25内延伸。管25的一端25a在活动体13上枢转,从而使其可以绕着一个相应的轴线C摆动。
千斤顶23的杆22的任意纵向运动都会使杆21绕着由第二偏心轴线E形成的枢转轴线进行相应的转动。
杆21、千斤顶23以及电动马达24一同构成了致动装置26来驱动活动突出元件15、16中的每一个在其中心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运动。
如图5所示,在其第一面即正面14上,活动体13具有两个第一存在传感器27、28,它们分别位于活动体13靠近突出元件16、17的区域上,并设计成面向容器2的支撑框架3的上下横杆7、8。
参照图5,活动体13的第一面14具有一个圆形的、相对于线L大致对称的形状,其中在所示平面内线L穿过活动体13的转动轴线A和固定突出元件17的中心轴线B。
这两个第一存在传感器27、28位于所述线L的两侧。
因此,有利地,该第一存在传感器27、28的布局保证了仅用两个传感器27、28就可以指示出靠近活动体13的两个横杆7、8的存在和准确定位。
第一存在传感器27、28构成了设备1的第一检测装置29,其用于检测容器2靠近活动体13的程度。
参照图4和图5,设备1包括一个安全部件30,其用于以图中未示的方式与横杆7、8接合。
安全部件30包括一个伸展的接合元件31,其固定到一个以悬臂方式从活动体13的第一面即正面14上伸出的轴32的一端上。
该安全部件30还包括一个致动马达33,其设计成使轴32绕着相应轴线F旋转,从而在一个如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不动状态与一个图中未示的第二操作状态之间移动接合元件31,在该第一不动状态中横杆7、8横靠活动体13的第一面14,而在该第二操作状态中元件31对横杆7、8施加一个保持作用。
实际上,参照图5,从图示的元件31的状态开始,元件31大致转动约90°到达上述图中未示的第二操作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向横杆7、8施加一个保持作用。
如图4和5所示,设备1还包括两个接触元件34,其固定在活动体13的第一面即正面14上,并从活动体13突出来,从而至少在容器2的一个移动步骤中与下横杆8相接触。
各接触元件34包括一个由高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部分35,该部分35设计成与横杆8的相应部分接合,从而确保一个改进了的与横杆8更稳定的接触。
对于设备1,接触元件34构成了使支撑框架3与活动体13相接触的装置36。
用于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上述致动装置26的另一可选实施例在图7、图8中示出。
在该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致动装置26都包括一个电动马达37,该电动马达37通过齿轮—蜗杆式的连接装置38与相应的活动突出元件15、16操作连接。该连接装置是公知的类型,因而不再在图中详细示出,其由一个用键连在轴19的部分19a上的齿轮和一个图中未示的蜗杆组成,其中该轴19与突出元件15、16偏心连接,该蜗杆与马达输出轴成一体。
如图5和图8所示,并参照上述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致动装置26的两个实施例,该设备1包括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39,其为公知的类型因而不再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传感器39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它们与活动体13成一体,并设置成与第二偏心轴E成一定角度距离,从而可检测活动突出元件15、16相对于第二偏心轴E的角度位置。
该设备1中用来移动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各电动马达24、37还包括一个未图示的断路器,其用来当该突出元件15、16到达其相对于外壳15a、16a锁止的第二位置时停止该突出元件15、16的移动。
有利地,所述止动断路器是一个作用在电动马达24、37上的电流继电器,从而使马达24、37在超过预定电流吸收水平时停止运转。该第一位置传感器39及止动断路器整体构成了第二检测装置40,其用于当活动突出元件15、16到达第二、锁止位置时进行检测。
如图5所示,该设备1包括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41,其为公知类型且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传感器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它们与活动体13成一体,并设置成与轴F成一定角度,从而可检测该安全部件30的角度位置。
具体地,这两个第二存在传感器41是用于当接合元件31到达第一不动状态和第二操作状态时分别进行检测的。
该第二位置传感器41构成了设备1的第三检测装置42。
如图6所示,在固定突出元件17上有一个第二存在传感器43,其与相应外壳17a的壁面相连,以指示该突出元件17存在于外壳17a中。
该第二存在传感器43构成了设备1的第四检测装置44。
突出元件15、16、17构成了用来将容器2锁定到设备1的活动体13上的装置45。
实际上,利用框架3的轮子5在地面上运动且框架的正面6与活动体13的第一面即正面14相对这一事实,从而使容器12靠近设备1。
利用突出元件15、16、17的端部18的锥形形状,当处于第一、中心位置时,这些突出元件可插入到由横杆7、8中的孔9、10形成的相应外壳15a、16a、17a中。
当框架3横靠活动体13时,第一存在传感器27、28进行检测,同时位于固定突出元件17上的第二存在传感器43在所述元件17插入到相应外壳17a中时进行指示。
有利地,这些指示也表示活动突出元件15、16正确插入到了相应外壳15a、16a中,这是因为否则框架3的正面6不能横靠在活动体13的第一正面14旁。
参照图3、4、5所示的致动装置26的第一实施例,千斤顶23的电动马达24启动,从而可使各杆21绕着由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第二偏心轴线E形成的枢转轴转动。
杆21的转动带动轴19绕着其第二偏心轴E同步转动,从而使活动突出元件15、16从其第一、中心位置上移开。
在绕第二轴线E偏心转动之后,各活动突出元件15、16停留在相应的外壳15a、16a壁面上,也就是说,停留在形成外壳15a、16a的孔9的边缘上。
各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39中的第二个检测该元件15、16已经到达其第二锁定位置。
此时,千斤顶电机24继续用杆21来使轴19和活动突出元件15、16转动,直到达到了预定电流吸收水平后电流继电器自动切断电力供应为止。
这种情况确保容器2被牢固锁定到活动体13上。
当已将活动突出元件15、16锁定到各相应外壳15a、16a上后,可通过起动相应致动电机33来操作安全部件30。
换句话说,使轴32绕着轴线F旋转,从而使接合元件31从其第一不动状态移动到其第二操作状态上,在该第一不动状态框架横杆7、8横靠在活动体13旁,在该第二操作状态安全部件30可在横杆7、8上施加一个几何保持作用。
当到达接合元件31的两个状态时,第二位置传感器41进行指示。
参照图7和8所示的致动装置26的第二实施例,从突出元件15、16、17插入到相应的外壳15a、16a、17a中的时刻起,其操作仅在从电机37向轴19传递运动的不同机构方面与刚刚描述的有所不同,其中该轴19与活动突出元件15、16成一体。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启动马达37后,通过齿轮—蜗杆连接装置38,旋转运动可以从蜗杆传递到键连接在轴19的部分19a上的齿轮上,又从齿轮传递到与之一体的活动突出元件15、16。
有利地,该第二实施例更适于小型的、轻型的容器2,而该致动机构26的第一实施例更易于与大而重的容器2一起使用,因为其可以施加较大的扭矩来将元件15、16锁定到其相应外壳15a、16a上。
接下来的设备1移动容器2的操作与公知工艺中一样,因此不在本文中进行详细描述了。
同样,本发明也不对容器2在结束运动后的释放及拆卸步骤进行具体说明了,因为这些可以从上述的锁定步骤中直接推导得出。
因此所公开的设备1更方便地将容器2以一种牢固、简便并且有效的方式锁定到活动体13上,且不再需要庞大的、复杂的外部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关于从移动设备上突起的部件的苛刻限制的,因为在制药或化工或食品工业中,这些部件需要连续的清洁,从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显然所述的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工业应用中,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型及变化。
此外,本发明的所有零件都可以由具有同样技术效果的等效零件来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移动具有支撑框架(3)的容器(2)的设备(1),特别在制药和/或化学和/或食品工业中,其包括—固定结构(12),—旋转连接在该固定结构(12)上的活动体(13),—用于相对于该固定结构(12)移动该活动体(13)的第一马达装置,—用于将该容器(2)锁定到该活动体(13)上的装置(45),其包括多个从活动体(13)上突出的元件(15,16,17),这些突出元件(15,16,17)设计成可与容器(2)的支撑框架(3)中的相应外壳(15a,16a,17a)接合,该移动设备的特征在于,该突出元件(15,16,17)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其处于外壳(15a,16a,17a)中心的第一位置与其相对于外壳(15a,16a,17a)锁定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突出元件(15,1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中心延伸轴线(B),并且可以绕着平行于第一中心轴线(B)的第二偏心轴线(E)转动,从而可使该元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致动装置(26),该致动装置(26)用来驱动该活动突出元件(15、16)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26)包括杆(21),该杆(21)刚性连接在该突出元件(15、16、17)上,并且可以绕着第二偏心轴线(E)枢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26)包括一个与杆(21)相连的千斤顶(23),该千斤顶(23)设计成使该杆(21)绕着第二偏心轴线(E)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千斤顶(23)包括电动致动马达(24)。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致动装置(26)包括通过齿轮—蜗杆式的连接装置(38)与该突出元件可操作连接的电动马达(24),所述齿轮用键固定到轴(19)上,该轴(19)与第二偏心轴线(E)同轴刚性连接到突出元件(15、16、17)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容器(2)的支撑框架(3)包括至少一个横杆(7、8),其特征在于,用于突出元件(15、16、17)的外壳(15a、16a、17a)至少部分地设在该横杆(7、8)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来检测容器(2)与活动体(13)的靠近程度的第一检测装置(2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检测装置(29)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活动体(13)上的第一存在传感器(27、28),该传感器(27、28)用于指示容器(2)靠近活动体(13)的存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二检测装置(40),用于当活动突出元件(15、16)中的至少一个到达相对于外壳(15a、16a)的第二锁定位置时进行检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检测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活动体(13)上的第一位置传感器(39),用于检测活动突出元件(15,16)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检测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其用于在该元件(15,16)到达其相对于外壳(15a、16a)的第二锁定位置时止动该活动突出元件(15,16)。
14.如从属于权利要求6或7的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止动断路器是作用于电动马达(24、37)上的电流继电器。
15.如从属于权利要求8的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锁定装置(45)包括一个安全部件(30),其设计成与容器(2)的支撑框架(3)的横杆(7、8)中的至少一个相接合,该部分(30)至少可在第一不动状态与第二操作状态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不动状态该安全部件横靠活动体(13),在该第二操作状态该安全装置对框架(3)施加一个保持作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安全部件(30)包括具有伸展形状的接合件(31),从该活动体(13)上伸出的轴(32),该接合件(31)固定在该轴(32)的端部上,以及致动电机(33),该致动电机(33)设计成使该轴(32)绕中心轴线(B)转动,从而使该接合元件(31)在其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三检测装置(42),其用于至少在该活动安全部件(30)到达第二操作状态时进行检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检测装置(4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41),其设计成用于检测该活动安全部件(30)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四检测装置(44),其用来检测突出元件(15、16、17)在其相应外壳(15a、16a、17a)中的插入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检测装置(44)包括至少一个位于该突出元件(15、16、17)上的第二存在传感器(43),其设计成与外壳(15a、16a、17a)的壁面相连,从而可以指示突出元件(15、16、17)在外壳(15a、16a、17a)中的存在。
21.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36),其中支撑框架(3)通过该装置(36)与活动体(13)相接触。
22.如从属于权利要求8的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触装置(36)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元件(34),其固定在活动体(13)上并从活动体(13)上突出,从而在至少一个移动容器(2)的步骤中与横杆(7、8)接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元件(34)包括由高摩擦系数材料支撑的部分(35),该部分(35)设计成与至少一个横杆(7、8)的相应部分接合。
24.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个突出元件(15、16、17),其中至少两个(15、16)是活动突出元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三个突出元件(15、16、17)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布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来移动具有一个支撑框架(3)的容器(2)的设备(1),其包括一个固定结构(12),一个转动连接在该固定结构(12)上的活动体(13),多个从该活动体(13)上突起的元件(15,16,17),这些突出元件(15,16,17)被设计成可与容器(2)的支撑框架(3)上的相应外壳(15a,16a,17a)接合。
文档编号B01F9/00GK1636625SQ20041009739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安东尼奥·博尼塔 申请人:维玛 因皮安蒂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