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755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防止所吸抽的污泥阻塞或凝固于排泥管中以及沉泥表层破坏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尤适于应用在原水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的沉淀池或类似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等集水区,在蓄水或贮水过程中,必须将水中的悬浮固体,利用粒子沉降的物理现象,并借助刮泥机将其排出,进而使沉淀池出流水澄清。例如自来水厂水源来自水库,而台湾地区的水库近年来大部分已因环境冲击而严重淤积,自然影响后续的自来水厂水质以及净水机器运转的负担。至于一般工厂因应环保法规所使用的沉淀池同样也是必须将水质先行加入如Pac (多元氯化铝)和polymer (高分子凝集剂)等化学制剂,搅拌后再加以静置沉淀后将污泥分层,之后再加以过滤。[0003]传统常见的除泥设备,除了链条式沉吸泥刮机,则借助链条往复带动吸泥盘而将污泥吸出;主要有链条式刮泥板刮泥机、走桥式刮泥机、油压往复式刮泥机,将污泥集中于一污泥坑而后用污泥泵抽出或用气升式排泥管排出;接到后续到污泥处理设备,因此以维持沉淀池连续运转的功能。[0004]传统的除泥设备虽可将沉淀于池底的污泥排除,但若刮泥机因故暂停运转一段时间,沉底的污泥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沉积后其厚度变高且积累硬度变高,因刮泥板或吸泥盘为一固定高度,刮泥机往往因负荷过大而停止运转或是致使链条断裂,另外链条式沉吸泥刮机通过吸泥管工作,吸泥管中的污泥若未及时排出,即于管中沉积,容易引起排泥管阻塞,情况较轻微时,尚可通过马达的强力抽吸将管内阻塞的污泥清除,情况严重时,则必需用人工清除吸泥管中阻塞的固化物,不仅会增加成本且会增加工作人员额外的工作,相当不理想。[0005]本发明人有鉴于传统吸泥装置有待改进的缺失,期望能提供一种吸泥且可同步破泥、且不易阻塞排泥管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于是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实用新型所想研创的创作动机。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不需借助其他破泥设备,即可达破泥、吸泥同步动作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0007]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使排泥管不易阻塞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0008]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包含两条轨道,设于沉淀池内的相对两侧;一个载台,跨置于两个轨道上方,载台上另设有一个供平台行走的轨道,平台上设有一个升降减速齿轮马达,且载台上并设有一个控制载台于前述二轨道上前后移动的减速齿轮马达,与一个控制平台移动的减速齿轮马达;一个吸泥头,旁侧突设一个升降杆,升降杆与前述平台上的升降减速齿轮马达连动并受其控制,吸泥头底端具有至少一个吸泥嘴,顶端则与一个结合回转接头的排泥管连接;以及一个浮力管,套设于吸泥头顶端的排泥管外。[0009]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二轨道的底部具有锯齿条,载台底部具有一两端为齿轮的杆体,杆体两端的齿轮与二轨道锯齿条相互啮合,同时载台上减速齿轮马达的马达轴设有与杆体一端齿轮互啮的螺纹。[0010]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回转接头为一两端连接有弯管或直管的接头。[0011]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吸泥头异除有物筛除器外可内置污泥泵, 当然污泥泵亦可置于吸排泥管路末端;底缘具有至少一个顶散污泥的突块。[0012]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回转接头、排泥管以及浮力管均为硬质管路。[0013]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二轨道的形式为8字形、十字形、I字形、H 字形或π字形任一种。[0014]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0015]1、通过吸泥头底缘所设的至少一突块,于吸泥头行走的同时同步顶散沉积的污泥,使静置沉积的污泥表层不需再通过其他设备的使用,即可达污泥表层破碎而提高污泥抽水机吸泥的功效。[0016]2、借助回转接头来连接排泥管与吸泥头,该吸泥头或排泥管任一方移动时,均会连动回转接头,以使管中的污泥避开使用可绕软性排泥管淤积阻塞之苦。[0017]3、利用套覆于排泥管外的浮力管,使排泥管悬浮于池中,而不降低整体机构的强度成本。[0018]4、可升降的减速齿轮马达因污泥厚度而自动调整吸泥头最适工作高度,另于停机前或定时使吸泥头脱离污泥层至较清水层;而吸取清水进行排泥管淤泥清洗,避免排泥管内污泥积存。[001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泥头另一方向的立体外观图。[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于沉淀池的剖示图。[0023]图4是图3的动作示意图。[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回转接头的剖示图。[0025]其中[0026]1、吸排泥装置11、轨道[0027]111、锯齿条[0028]12、载台[0029]121、轨道[0030]122、平台[0031]U3、折片[0032]123'、折片[0033]1 、垂片[0034]1 、传动杆[0035]U6、齿轮[0036]13、纵向减速齿轮马达[0037]131、螺杆[0038]14、横向减速齿轮马达[0039]141、齿轮[0040]15、升降减速齿轮马达[0041]16、吸泥头[0042]161、突块[0043]162、升降杆[0044]163、吸入口[0045]17、回转接头[0046]171、外壳[0047]172、外部扣环[0048]173、连接螺丝[0049]174、弧形湾管[0050]175、环状油封[0051]18、排泥管[0052]19、浮力管[0053]5、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55]请参图1,本实用新型包含二轨道11,二轨道11底部设有锯齿条111,二轨道11 以锯齿条111朝下的方式左、右对置,其轨道形式可为8字形、十字形、I字形、H字形或π字形任意一种,一载台12横跨于二轨道11上方,载台12底部设有二垂片124,二垂片IM底部预设有穿孔,供一两端具有齿轮126的传动杆125穿设,二齿轮1 并与二轨道11底部的锯齿条111相互啮合,载台12两侧端部向上延伸一适当距离后,各向内侧弯折形成一折片123、123',其二折片123、123'下方轴合一轨道121,轨道121上并设有一可于轨道121 上左、右滑移的平台122,平台122上设有一升降减速齿轮马达15,该升降减速齿轮马达15 的马达轴再啮合一升降杆162,载台12另一侧折片123'上结合一横向减速齿轮马达14,该马达轴上设有一齿轮141,齿轮141与轨道121相互啮合,并控制轨道121上的平台122左右横移,再者,升降杆162末端结合一吸泥头16,吸泥头16的底部及周缘处具有至少一个突块161及一吸入163,本实施例各设有三个突块161及三个吸入163,如图2所示。[0056]另外,吸泥头16顶部通过一回转接头17与一排泥管18连接,且排泥管18外侧并包覆一浮力管19,其中回转接头17由二外部各套设一外壳171的弧形湾管174对接,二外壳171再通过二外部扣环172以一连接螺丝173连接而成,置于外壳171内的弧形湾管 174外缘并具有复数环状油封175,如图5所示,其回转接头17的二弧形湾管174与排泥管 18均为硬质管体。[0057]请参图3、图4所示,完成上述组装的吸排泥装置1设于沉淀池5的内部中间适处, 当电源启动后,纵向减速齿轮马达13转动使与螺杆131啮合的传动杆125转动,进一步使传动杆125两端的齿轮1 行走于轨道11的锯齿条111上,让载台12可于轨道11上前后移动,横向减速齿轮马达14转动使平台122得以于轨道121上左右移动,因此使活动螺合于平台122上的吸泥头16可以到达沉淀池5内之任一处者,再者,平台122上的升降减速齿轮马达15启动后,使与其啮合的升降杆162得以上下升降,当吸泥头16降至沉淀池5底部,三突块161插入污泥中,因此,载台12移动时,沉底的污泥通过三突块161的扰动而散开,故方便吸泥头16的吸入口 163吸入,并经回转接头17及排泥管18排出,况且,为防止排泥管18内的污泥量过重以致压坏管体,故于排泥管18外增设有浮力管19,利用浮力以减轻污泥重量,再者,当排泥停止暂告一段落,于第二天想重新操作时,排泥管18内的污泥因长时间未动作层积于管中时,可借助回转接头17的二弧形湾管174的左右摆动,以松动层积在内的污泥,以继续排泥的动作。[0058]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凡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显可作的变化与修饰,都应视为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两条轨道,设于沉淀池内的相对两侧;一个载台,跨置于两个轨道上方,载台上另设有一个供平台行走的轨道,平台上设有一个升降减速齿轮马达,且载台上并设有一个控制载台于前述二轨道上前后移动的减速齿轮马达,与一个控制平台移动的减速齿轮马达;一个吸泥头,旁侧突设一个升降杆,升降杆与前述平台上的升降减速齿轮马达连动并受其控制,吸泥头底端具有至少一个吸泥嘴,顶端则与一个结合回转接头的排泥管连接;以及一个浮力管,套设于吸泥头顶端的排泥管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二轨道的底部具有锯齿条,载台底部具有一个两端为齿轮的杆体,杆体两端的齿轮与所述两条轨道锯齿条相互啮合,同时载台上减速齿轮马达的马达轴设有与杆体一端齿轮互啮的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接头为一个两端连接有弧形湾管的接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头底缘具有至少一个顶散污泥的突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接头、排泥管以及浮力管均为硬质管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轨道的形式为8字形、十字形、I字形、H字形或π字形任一种。
专利摘要一种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包含二轨道,设于沉淀池底的相对二侧;一载台,跨置于二轨道上方,载台上另设有一供平台行走的轨道,平台上设有一升降齿轮减速马达,且载台上并设有一控制载台于前述二轨道上前后移动的齿轮减速马达,与一控制平台移动的齿轮减速马达;一吸泥头,旁侧突设一升降杆,升降杆与前述平台上的升降齿轮减速马达连动并受其控制,吸泥头底端具有至少一吸泥嘴,顶端则与一结合回转接头的排泥管连接;以及一浮力管,套设于吸泥头顶端的排泥管外;因此,通过回转接头的旋转、伸曲,防止经吸泥头抽取的污泥沉积、凝固于排泥管中,同时排泥管藉浮力管以漂浮于沉淀池内,而不致沉在沉淀池底。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283423SQ20112024984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宋冠纬, 游淳树, 邹玉珠, 高国栋 申请人:宋冠纬, 游淳树, 邹玉珠, 高国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