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419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工业锅炉或工业炉窑均通过燃料燃烧进行工作,在使用过程中,要提出烟尘,但由于烟尘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一般是采用脱硫装置对工业锅炉或工业炉窑排出的烟尘进行脱硫后,再向空气中排放。然而,现有技术设计方法呆板而且容易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降低的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包括脱硫塔本体,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底部的浆液区,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顶部的除雾器,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中间的喷淋区;所述脱硫塔本体在浆液区的上方、喷淋区的下方设置有进烟口,所述脱硫塔本体在除雾器的上方设置有出烟口 ;所述浆液区与喷淋区之间设置有浆液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浆液区一侧连接有石灰石浆液池,另一侧连接有石膏脱水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区设置有与浆液循环泵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管道,管道下方设置有喷嘴。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降低的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的工作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石灰石浆液由浆液循环泵送至塔内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喷淋区,再由喷嘴向下喷出分散的浆液滴;同时,烟气由下向上流动,气液充分接触并相处掺混,从而对硫进行洗涤脱除;再通过防雾器对继续上升的烟气进行除
雾处理。本发明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及其工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计有浆液区、喷淋区和除雾器,相对传统的喷淋塔具有阻力小,内构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易结垢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包括脱硫塔本体1,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I底部的浆液区2,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I顶部的除雾器3,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I中间的喷淋区4 ;所述脱硫塔本体I在浆液区2的上方、喷淋区4的下方设置有进烟口 5,所述脱硫塔本体I在除雾器3的上方设置有出烟口 6 ;所述浆液区2与喷淋区4之间设置有浆液循环泵7,可将浆液区2内的石灰石浆液送至喷淋区4。其中,所述浆液区2—侧连接有石灰石浆液池8,另一侧连接有石膏脱水系统9。所述喷淋区4设置有与浆液循环泵7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管道40,管道40下方设置有喷嘴41,喷嘴41可将石灰石浆液喷出形成分散的浆液滴,以与烟气掺混,从而对烟气进行洗涤。其工作方法:石灰石浆液由浆液循环泵7送至塔内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喷淋区4,再由喷嘴41向下喷出分散的浆液滴;同时,烟气由下向上流动,气液充分接触并相处掺混,从而对硫进行洗涤脱除;再通过防雾器对继续上升的烟气进行除雾处理。本发明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计有浆液区、喷淋区和除雾器,相对传统的喷淋塔具有阻力小,内构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易结垢等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本体,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底部的浆液区,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顶部的除雾器,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中间的喷淋区;所述脱硫塔本体在浆液区的上方、喷淋区的下方设置有进烟口,所述脱硫塔本体在除雾器的上方设置有出烟口 ;所述浆液区与喷淋区之间设置有浆液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区一侧连接有石灰石浆液池,另一侧连接有石膏脱水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区设置有与浆液循环泵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管道,管道下方设置有喷嘴。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灰石浆液由浆液循环泵送至塔内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喷淋区,再由喷嘴向下喷出分散的浆液滴;同时,烟气由下向上流动,气液充分接触并相处掺混,从而对硫进行洗涤脱除;再通过防雾器对继续上升的烟气进行除雾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硫工程的喷淋塔,包括脱硫塔本体,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底部的浆液区,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顶部的除雾器,及设置在脱硫塔本体中间的喷淋区;所述脱硫塔本体在浆液区的上方、喷淋区的下方设置有进烟口,所述脱硫塔本体在除雾器的上方设置有出烟口;所述浆液区与喷淋区之间设置有浆液循环泵。石灰石浆液由浆液循环泵送至塔内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喷淋区,再由喷嘴向下喷出分散的浆液滴;同时,烟气由下向上流动,气液充分接触并相处掺混,从而对硫进行洗涤脱除;再通过防雾器对继续上升的烟气进行除雾处理。相对传统的喷淋塔具有阻力小,内构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易结垢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53/50GK103182242SQ2012104849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夏侯松 申请人:广东依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