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除杂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001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自动除杂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除杂机,主要由一个外壳、竖向设置于外壳内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个过滤通孔的滤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滤芯回转的驱动装置组成,所述滤芯呈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敞口,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下方的外壳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紧密外绕在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侧壁底部设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圆锥形滤芯侧壁上过滤通孔排出的滤液,所述第二通道围绕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外边缘下方设置,用于承接由倒圆锥形滤芯顶部边缘向外排放出的溶液。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除杂机采用倒圆锥形滤芯可同时实现离心过滤,沉淀除杂,溶液自动分级功能,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过滤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自动除杂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丝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淀粉中溶液的自动除杂机。

【背景技术】
[0002]红薯经打浆分离沉淀,得到的淀粉,通常叫毛粉。毛粉含杂质、酚类物质,色素多,呈灰白色,其中的酚类物质极易氧化褐变,制成粉丝后粉丝色泽灰暗。
[0003]现有的解决办法是精制淀粉,方法是:将毛粉加水2到3倍,搅动,加入适量的薯类淀粉脱色剂,约20分钟后,再用120目尼龙网筛过滤。滤出液经4至6小时沉淀后,去掉上层清水,再加水搅拌,再沉淀。如此多次,即可达至脱色与净化目的,然而经过多次搅拌沉淀后的淀粉中含有较多的固定颗粒杂质,如沙子等,由于淀粉的水溶液成胶体状,所有采用现有过滤手段过滤这些杂质时具有以下不足:I)淀粉胶体黏度大,不易透过滤布,所以过滤速度慢、效率低。而采用加压过滤或抽滤容易使滤布堵死;2)单纯的离心方法处理量小,而且难以实现淀粉的分级。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人自行研制了一种自动除杂机,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除杂机,通过该自动除杂机不但可去除淀粉溶液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而且还可以将过滤后的淀粉溶液按照精细程度的不同自动分级处理,解决了现有淀粉溶液过滤技术中存在的过滤效率慢,且无法对淀粉溶液自动分级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除杂机,主要由一个外壳、竖向设置于外壳内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个过滤通孔的滤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滤芯回转的驱动装置组成,所述滤芯呈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敞口,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下方的外壳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紧密外绕在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侧壁底部设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圆锥形滤芯侧壁上过滤通孔排出的滤液,所述第二通道围绕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外边缘下方设置,用于承接由倒圆锥形滤芯顶部边缘向外排放出的溶液。
[0008]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一个向上延伸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侧与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侧壁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环形挡板的外侧与外壳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
[0009]进一步,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并整体套在环形挡板外侧。
[0010]进一步,所述环形挡板向上延伸并靠近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边缘下方。
[0011]进一步,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锥度在1:2与2:1之间。
[0012]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上层溶液出口,所述外壳的底部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的下层滤液出口,所述第二通道沿着外壳侧壁内侧由高到低以螺旋线形式延伸至外壳底部与上层溶液出口相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滤芯内表面铺设有一层滤布。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除杂机,主要由一个外壳、竖向设置于外壳内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个过滤通孔的滤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滤芯回转的驱动装置组成,所述滤芯呈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敞口,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下方的外壳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紧密外绕在所述倒圆锥形滤芯侧壁底部设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圆锥形滤芯侧壁上过滤通孔排出的滤液,所述第二通道围绕所述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外边缘下方设置,用于承接由倒圆锥形滤芯顶部边缘向外排放出的溶液。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除杂机采用倒圆锥形滤芯可同时实现离心过滤,沉淀除杂,溶液自动分级功能,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过滤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除杂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除杂机的立体剖视图,图中壳体部分半剖显示;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除杂机中环形挡板与倒圆锥形滤芯之间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除杂机中环形挡板与倒圆锥形滤芯之间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
[0021]本实施例中的自动除杂机,主要由一个外壳1、竖向设置于外壳I内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个过滤通孔的滤芯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滤芯21回转的驱动装置组成,所述外壳I的顶部开口,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滤芯21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滤芯21呈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敞口,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下方的外壳I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紧密外绕在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侧壁底部设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圆锥形滤芯21侧壁上过滤通孔排出的滤液,所述第二通道12围绕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外边缘下方设置,用于承接由倒圆锥形滤芯21顶部边缘向外排放出的溶液,优选地,所述外壳I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一个向上延伸的环形挡板13,所述环形挡板13的内侧与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侧壁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1,所述环形挡板13的外侧与外壳I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2,如图3所示,所述环形挡板13向上延伸并靠近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边缘下方,作为替换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并整体套在环形挡板13外侧,同样也可以达到使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隔离的效果。工作时,电机驱动滤芯旋转,同时淀粉溶液通过水泵经由外壳顶部的开口泵入到滤芯中,其中以水分为主的清液经由滤芯上的过滤通孔进入到第一通道中排出并回收,具有一定重量的沙粒等杂质沉淀至滤芯的底部,具有一定粘度的淀粉溶液则从倒圆锥形滤芯的顶部外圆边缘向外排出,并经由第二通道排出并回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除杂机不但去除了淀粉中的杂质,而且同时对淀粉溶液实现的自动分级,具有一机多用的效果,同时由于可连续地将淀粉溶液加入到滤芯中,提高了过滤分离效率,解决了以往除杂方式效率低,以及除杂设备与固液分离设备需要单独设置和运行等问题。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锥度在1:2与2:1之间,当倒圆锥形滤芯21的锥度在1:2与2:1之间时,可保证杂质不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向滤芯顶部运动并进入到第二通道排出并回收,同时该锥度下淀粉溶液的过滤效果也最佳。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上层溶液出口 14,所述外壳的底部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连通的下层滤液出口 15,所述第二通道12沿着外壳I侧壁内侧由高到低以螺旋线形式延伸至外壳底部的上层溶液出口 14处。所述第二通道采用上述螺旋形式,可使得具有一定粘度的淀粉溶液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通道自动流入到下层滤液出口 15排出并回收。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个外壳(I)、竖向设置于外壳(I)内部的且表面密布有多个过滤通孔的滤芯(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滤芯(21)回转的驱动装置组成,所述滤芯(21)呈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敞口,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下方的外壳(I)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紧密外绕在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侧壁底部设置,用于承接并向外排放由倒圆锥形滤芯(21)侧壁上过滤通孔排出的滤液,所述第二通道(12)围绕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外边缘下方设置,用于承接由倒圆锥形滤芯(21)顶部边缘向外排放出的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一个向上延伸的环形挡板(13 ),所述环形挡板(13 )的内侧与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侧壁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1),所述环形挡板(13 )的外侧与外壳(I)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并整体套在环形挡板(13)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13)向上延伸并靠近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顶部边缘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锥形滤芯(21)的锥度在1:2与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上层溶液出口(14),所述外壳的底部中部设置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连通的下层滤液出口(15),所述第二通道(12)沿着外壳(I)侧壁内侧由高到低以螺旋线形式延伸至外壳底部与上层溶液出口(1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除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1)内表面铺设有一层滤布O
【文档编号】B01D36/04GK204017531SQ20142042401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唐兴起, 蒋应国, 杜云生 申请人:巫山县黛溪老磨坊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