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塑板原料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505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塑板原料搅拌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材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塑板原料搅拌机。



背景技术:

随着保温技术的发展,保温所需要的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现有的保温材料常用的有模具板和挤塑板,大量应用于建筑等保温隔热的场所。

由于挤塑板要求良好的隔热性能和强度,需要在制作挤塑板过程添加多种原料以达到其要求。在制作板材之前,需先将几种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匀,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合料放入挤塑设备进行加工生产。

现有的原料搅拌设备多采用卧式的搅拌机器,由于原料搅拌完成后需要及时排料,排料口常高于地面一定距离如0.5米-1米,以便于搅拌原料的后续处理,卧式搅拌机的进料口要比出料口高,一般到达1.3-1.8米,这样使得工人在上料时,上料高度高,上料强度大,同时,卧式搅拌设备占用场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挤塑板原料搅拌机,旨在解决现有的挤塑板原料卧式搅拌设备在工人上料时,上料高度高,上料强度大,同时,卧式搅拌设备占用场地面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挤塑板原料搅拌机,包括:

包括搅拌筒,其中,所述搅拌筒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和被所述外筒包覆的内筒,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储料腔;

所述内筒设置有进料口及第一出料口,所述内筒内竖直穿设有螺旋叶片输送杆将原料从所述第一出料口输送至所述储料腔;

所述储料腔与设置在外筒侧壁的第二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下段侧壁,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上段侧壁;

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外筒底部的侧壁,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通过所述储料腔连通,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环向连接有多根支撑杆,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与地面接触;

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的顶端设置有传动部件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包括圆柱形的上部及圆锥形的底部,所述圆锥的锥顶截止于所述内筒的下段;

所述外筒底部的圆锥形外壁设置有周向均布的至少三根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进料口外接有扇形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的离地高度范围为0.5~1.2米。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的顶端的传动部件为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上的第二皮带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底端设置有第二轴承分别与所述内筒顶端的第一轴承座和内筒底端的第二轴承座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挤塑板原料搅拌机还包括交流接触器电控装置控制原料搅拌机的启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挤塑板原料搅拌机,通过竖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以及设置在内筒内的螺旋叶片输送杆,将挤塑板原料从内筒的进料口螺旋搅拌输送至储料腔,并通过外筒侧壁的出料口排出,进料口设置于竖直的内筒结构上,使得上料高度低,上料强度小,同时,竖直搅拌设备占用场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塑板原料搅拌机立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塑板原料搅拌机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塑板原料搅拌机分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塑板原料搅拌机,

包括搅拌筒,其中,所述搅拌筒包括竖直设置的外筒1和被所述外筒1包覆的内筒2,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储料腔3;

所述内筒2设置有进料口21及第一出料口22,所述内筒2内竖直穿设有螺旋叶片输送杆4将原料从所述第一出料口22输送至所述储料腔3;

所述储料腔3与设置在外筒1侧壁的第二出料口12连通,挤塑板的多种原料经内筒的进料孔21进入内筒,在螺旋叶片输送杆4的旋转作用下,多种原料从内筒的下部向上运动并进行搅拌混合,直至内筒上部的第一出料口22进入储料腔3,在落入储料腔3的过程中有进一步混匀的作用,当储料腔3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储存到一定量的时候,由外筒1侧壁的第二出料口12排出原料,竖直的搅拌方式使得整个设备所述占用的场地面积较少,同时,进料口21在内筒2上的开口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进行方便的调整设计,以适应工人的上料操作,上料高度低,上料强度小,提高了挤塑板搅拌混合料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进料口21设置于所述内筒2的下段侧壁,所述第一出料口22设置于所述内筒2的上段侧壁;

所述第二出料口12设置于所述外筒1底部14的侧壁,所述第一出料口22与所述第二出料口12通过所述储料腔3连通,第一出料口22和第二出料口12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所述内筒2和外筒1之间环向连接有多根支撑杆5,支撑杆5能加强内筒和外筒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得内筒内的螺旋叶片输送杆在进行旋转运动时,内筒不会出现晃动,保证传输的稳定性;所述外筒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6与地面接触,支撑柱6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使得整个搅拌机能稳定地固定于地面的固定位置;

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4的顶端设置有传动部件7与电机8连接,电机8通过传动部件7的减速后带动螺旋叶片输送杆4的旋转完成挤塑板多种原料的搅拌混合及输送。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筒1包括圆柱形的上部13及圆锥形的底部14,所述圆锥的锥顶截止于所述内筒的下段,通过焊接连接,既能保证内筒的稳固性,同时保证储料腔在外筒底部的密封性;

所述外筒1底部14的圆锥形外壁设置有周向均布的至少三根支撑柱6,三根支撑柱6之间成120夹角,保持外筒的平稳性,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6可以是周向均布的四根或五根支撑柱,使得搅拌机的稳固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筒2的进料口21外接有扇形的进料槽24,所述进料槽24的离地高度范围为0.5~1.2米,扇形的进料槽能使多种原料快速的进入进料口,以进行快速的混合,同时,进料槽的高度根据人手的操作高度设置在离地0.5至1.2的高度范围,以方便人工上料,减少上料的难度和强度,提高上料的速度,同时提高搅拌混合料的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4的顶端的传动部件7为第一皮带轮71通过皮带9与电机8上的第二皮带轮81连接,皮带轮的传到连接使得原理在垂直运输时传动平稳,噪声小,抗冲击。同时通过皮带轮传动的减速作用,在实际生产中,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4的转速范围为一般设置在50r/min~140r/min,保证原料在不规则粒径大小下的正常搅拌和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螺旋叶片输送杆4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41、底端设置有第二轴承42分别与所述内筒2顶端的第一轴承座25和内筒底端的第二轴承座26配合,其中图中所示15为第二轴承42的压盖,11为外筒顶部压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挤塑板原料搅拌机还包括交流接触器电控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原料搅拌机的启停,交流接触器电控装置操作简单,控制方便,能保证工人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塑板原料搅拌机,通过竖直设置的外筒和内筒以及设置在内筒内的螺旋叶片输送杆,将挤塑板原料从内筒的进料口螺旋搅拌输送至储料腔,并通过外筒侧壁的出料口排出,进料口设置于竖直的内筒结构上,可以根据需要离地高度可以方便灵活的设置,使得工人在进行挤塑板多种原料搅拌混合时,相对于卧式设备上料高度低,上料强度小,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竖直搅拌设备占用场地面积小,节省了加工生产场地的使用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