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领域,尤其涉及针对双轴混合机提出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升物料的混合充分度与混合效率,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双轴混合机进行物料的混合处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国家局于2014年3月12日公布的一份名为“一种无重力双轴桨叶混合机”、申请号为“201310541733.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示,该案中提出了将两个搅拌装置的桨叶交错设置的技术方案。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该案敞开式的投料口设计,使得物料混合时其中的干料上甩后将飞扬在投料空间中,而无法与下方不断搅拌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严重影响了物料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混合效率高且可有效物料混合充分度的高效双轴混合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混合腔和一对混合轴,所述混合轴上均布有若干桨叶、且两混合轴上的桨叶交错设置;
所述混合腔的内壁的截面呈方键形;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中设有进料开关板,所述进料开关板的底面与混合腔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出料口中设有出料开关板,所述出料开关板的顶面与混合腔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桨叶包括固定相连的桨杆和叶片,所述桨杆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混合轴上,所述叶片与混合轴的径向截面呈20-70°夹角、且两混合轴上的叶片相对设置。
所述混合轴上开设有若干插槽,所述桨叶的一端通过胀紧件胀紧的连接在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混合腔内壁的结构做出了改进,通过“强制边界”有效的限制了搅拌空间,使得干料失去上扬的空间;从而使得物料经搅拌后混合更为充分,有效避免了因干料上扬而造成的物料混合不充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混合效率高且混合充分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案的动作原理图;
图中1是混合腔,2是混合轴,3是桨叶,31是桨杆,32是叶片,33是胀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包括混合腔1和一对混合轴2,所述混合轴2上均布有若干桨叶3、且两混合轴2上的桨叶3交错设置;
所述混合腔1的内壁的截面呈方键形;所述混合腔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中设有进料开关板,所述进料开关板的底面与混合腔1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出料口中设有出料开关板,所述出料开关板的顶面与混合腔1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桨叶3包括固定相连的桨杆31和叶片32,所述桨杆31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混合轴2上,所述叶片32与混合轴2的径向截面呈20-70°夹角、且两混合轴2上的叶片32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物料在两混合轴之间的区域内形成对流,从而大幅提升物料的混合充分度,实现物料的高效混合。
所述混合轴2上开设有若干插槽,所述桨叶3的一端通过胀紧件33胀紧的连接在插槽内。从而在确保桨叶在运行时与混合腔内壁相贴合的同时,有效降低桨叶对混合腔的摩擦损耗。